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武漢開了城門。這一天,人們等了兩個多月。
1月23日凌晨,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1號)措辭簡短,卻改變無數人的生活: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暫停鍵一按,76天的每一刻都留在了武漢人的記憶中。
武漢探親80天後回廣西
G529次高鐵,從北京始發,終點為廣西北海,4月8日下午1點左右經停武漢站。朱女士帶著兩個小朋友,搭乘這趟高鐵,將於下午6點多抵達廣西柳州。
上午11點多,坐在武漢站候車室的朱女士,一個背包、一個行李箱,還有一袋吃的東西。她的兩個小孩,姐姐5歲多、弟弟3歲,都在玩平板或手機。朱女士以為解封首日會堵車,提前兩個小時到高鐵站等候。老家在武漢漢南區的她,近些年和丈夫在廣西工作。今年1月19日,朱女士回武漢探親,此後一直滯留武漢。
4月8日中午武漢站,朱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在等待回廣西的高鐵。
旅客從武漢站進站,進站口有相關提示。
回到武漢第二天,聽到了新冠病毒「人傳人」的新聞。在她的印象里,一開始猜測這種病毒可能與冬季流行的甲流類似,屬於常見病毒感染,去年11月她的女兒所在的幼兒園就有好多小朋友中招流感。
「從沒想過那麼嚴重。封城前一天,其實小區就加強管控了。封城當天的通知是在凌晨發布,我們都措手不及,看到已經晚了。如果早點說,可能就提前離開武漢了」,她一直有點後悔。
1月23日,朱女士和家裡的小朋友到小區旁邊的一個湖遊玩放風,早上小區一扇小門還能通過,下午回來發現已經封住,小區只留一個出入口。朱女士居住的小區很大,有30棟左右。雖然不像某些小區是「重災區」,但也出現過一兩例確診病例,因此小區管控愈加嚴密,基本不讓出門。
曾買三根青瓜花了30元
「一開始超市、小區雜貨店裡的米、油什麼的全部被搶完了,那種場面你們沒見過」,封城前後武漢物資緊缺,朱女士一家只買到兩袋米、五斤麵粉和十筒麵條,還備了一點菜和水果。
封城期間的武漢人,或多或少都有關於物價的故事。朱女士感嘆,吃菜都能吃窮,土豆最貴時八九元一斤,有一次買三根青瓜花費30元。因此,她曾經和其他居民打政府部門電話投訴。
最初的一段時間,肉類非常少見。家裡原來腌制的臘肉、臘魚,朱女士和孩子們吃了二十多天。沒有肉沒有菜,朱女士的媽媽買了20包榨菜,吃得全家人都瘦了。「想一想多恐怖!幸好家裡雞肉、羊肉有點存貨,打算親戚朋友過年來吃的,我們也吃完了」,朱女士回憶,等到政府放儲備肉時,買了兩次排骨和五花肉,才算是吃到新鮮的肉。
封城後期,愛心菜給她留下「難忘」的記憶:「白蘿蔔、胡蘿蔔、土豆,這三樣,可能我之後半年都不想看到,選擇少、經常吃,大家都煩」。
「啃老」啃了兩個多月
武漢滯留期間,朱女士一直在忙著照看小孩。除了她自己的兩個,家裡還有她哥哥的8歲兒子:「小孩子精力都很旺盛,在家待不住,總想出門。前期就靠哄,明天出去玩、後天出去玩、天晴出去玩……後來哄不住,吵瘋了,吵死了,只能讓他們看電視、玩手機」。
一家人身體健康,這是朱女士覺得最幸運的事,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子,讓人天天擔心。她的丈夫過年期間留在了廣西,已經復工。「幸好他沒回武漢,否則一家人全部沒有收入。人家都說啃老是恥辱,我就啃了兩個多月」,朱女士說,她自己做點小生意,現在不僅虧,還要貼門面錢。
4月8日武漢解封首日武漢站的乘客。
解封首日,車站旅客非常多。這種場合能不能摘掉口罩吃東西?中午時分,朱女士還在猶豫要不要把帶的食物分給孩子。她出門時除了戴口罩,還穿上簡易的隔離衣,手上戴著手套。兩個小孩也是全身防護,隔離衣是媽媽綁了綁,改造成適合小孩穿的樣子。
「會不會防護太多?在家裡待久了,感覺外面的世界陌生得很,有心理陰影了」,她告訴南都記者,這種經歷別人無法體會,因為怕,有些武漢人今年都不會想出去玩。
4月8日,進武漢站乘車的一家人。
目前,憑綠色健康碼、體溫正常,一家人可以出武漢。根據政策,回廣西後,朱女士首先要住到一家指定酒店,第二天做核酸檢測。如果結果是陰性,就能回家和丈夫團聚。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