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時速16.4公里,中國六旬騎手問鼎160公里耐力賽冠軍

2019-10-14     新世紀體育報

中國馬術耐力賽教父級人物賈惠林。

10月14日(今日)凌晨,中國馬術老將賈惠林載譽歸京,十多個小時前,他在國際馬聯於斯洛伐克舉行的國際馬術耐力賽三星級賽事中,以單日160公里第一的戰績,問鼎冠軍。

這無疑是中國馬術耐力賽值得紀念的一天。被圈內人尊稱為中國馬術耐力賽「教父」的賈惠林和中國騎手傅大勇參加了此次比賽,這是賈惠林繼代表中國參加兩次世界馬術大會、一次世界錦標賽之後,又一次代表中國揚威海外賽場。

賈惠林多次代表中國征戰海外。

據世紀君了解,10月11日,賈惠林從北京起飛,經莫斯科中轉,再乘坐3個多小時才抵達奧地利維也納國際機場,在飛機上及機場中轉就長達13個小時。從維也納前往斯洛伐克薩默林賽場,也需要數小時車程,抵達賽場已是當地時間11日深夜。

160公里三星級賽事比賽時長需20多個小時,出發時間往往在凌晨時分,這也意味著,這位年過六旬的賽場老將,抵達賽場後,不會有多少調整和適應馬匹的時間,很有可能上馬就走,進入參賽狀態。

根據國際馬聯官方發布的消息,賈惠林在當天的比賽中,以平均時速16.4公里的速度完成了比賽,比賽總用時09小時43分鐘,比亞軍僅僅快了1秒鐘。

160公里賽事中,賈惠林(前)指導為馬匹降溫,另一騎士為傅大勇。

世紀君觀看賽後視頻發現,在蒼茫的夜色中,賽道上的燈火通明,但是從很遠的地方開始,就有兩盞不斷起伏的燈光,逐漸加速沖向終點。

兩盞燈光開始還是你爭我奪,後來基本能夠保持在一個並駕齊驅的速度,在最後幾十米距離上,一盞燈光突然發力,這個時候,視頻中才能看到各自馬匹的顏色,最終,騎乘白馬的賈惠林率先衝過終點,既完成了自己的第十場單日三星級賽事,獲得國際馬聯「馬術耐力賽精英騎手」稱號,又為自己的賽事生涯,再添一個含金量十足的冠軍寶座。

世紀君獲悉,同場競技的中國騎手傅大勇在本場比賽中以第七名的身份完賽。而同樣在斯洛伐克薩默林,中國資深耐力賽騎手郅剛也曾在160公里三星級賽事中奪冠,傲視群雄。

中國騎手賈惠林、傅大勇賽事成績。

在賽事生涯中,賈惠林曾經歷過18場三星級賽事僅有十場完賽、完賽率不到28%的低潮期。一個常識是,在馬匹單日完成120公里或160公里賽事之後,如果想保證其能在賽事最後階段實現跑步衝線,爭奪名次,這需要馬匹有極強的能力,而參賽騎手除了需要極強的體力之外,在賽事過程中,也需要擁有極其敏感的洞察力,幫助馬匹及時調整狀態,調動馬匹的全部實力,投入到賽事當中。這知易行難,需要騎手極長時間去學習、摸索、積累。

在許多運動中,年輕是最基本的要素。馬術耐力賽,具有不分年齡、性別甚至不分加入時間先後、以達者為師的特點,從幾年前開始推廣之日起,就受到了眾多人的歡迎。

沉浸這個行業數十年,賈惠林從速度賽到西部馬術,再到馬術耐力賽,每一次轉變,都是一種嬗變。現在的他,跨西部繞桶、馬術耐力賽兩個項目,對於一個年過六旬的人來說,曾經的輝煌是什麼,曾經的名次是什麼,都不如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個運動中,來得榮耀些。

馬術耐力賽在內地方興未艾。

近幾年來,為了在國內推廣FEI國際馬聯標準的馬術耐力賽,賈惠林積極在國際上參賽、購入優質馬匹,在國內組建了成熟的調馴和後勤保障團隊,在多地承辦、執行了馬術耐力賽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在宋代之後就缺乏馬術運動傳承、有梨都之稱的安徽碭山。

從2017年開始承辦賽事,到計劃2019年舉辦高星級三星級賽事,三年時間裡,碭山從馬術荒漠建設為中國馬術耐力賽之都,賈惠林在其中居功至偉,為此,今年他被碭山縣委、縣政府授予碭山縣「榮譽市民」稱號。

堅持引入高標準、國際化馬術耐力賽運動規則的賈惠林,在碭山打造馬術耐力賽的過程中,也藉助自己的影響力、在國際比賽上的經驗,吸引了很多馬術耐力賽愛好者和更多從未參與過馬術耐力賽的馬術愛好者們,在這條黃河故道上策馬奔馳,共襄盛舉。有很多人的馬術耐力賽就是從這條賽道上開始,也在這條賽道上不斷成長,還有更多人在這條賽道上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讓大家看到中國馬術耐力賽運動發展的蓬勃生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o2xzG0BMH2_cNUg3A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