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錯了!十幾個異常恆星被科學家發現!懷疑被「戴森球」包圍!

2020-06-12     惜文說科技

原標題:錯了錯了!十幾個異常恆星被科學家發現!懷疑被「戴森球」包圍!

宇宙充滿了奇蹟!更神秘的是,人們發現了正在變暗的恆星!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顆神秘的恆星KIC 8462852,其反覆的暗化可能是由於「外星超級結構」的存在,根據一些研究人員的推測,現在可能有十幾顆類似的恆星具有類似的神秘行為。

科學家模擬了一個假想的塵埃環圍繞著KIC 8462852運行,這些恆星也被稱為博亞簡之星或斑比之星。該研究的發現者說,對所有這些恆星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開它們令人困惑的閃爍之謎。到底怎麼回事?這要從2015年說起。

2015年,科學家們注意到一顆名為KIC 8462852的恆星發出的光出現了不尋常的波動。這顆正常的f型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80光年,比地球的太陽略大,溫度也略高。當研究人員分析美國宇航局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時,當時在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Boyajian和她的同事們發現了幾十個奇怪的KIC 8462852變暗程度高達22%的例子,這種變化會持續幾天到一周。這些事件似乎沒有遵循任何規律,而且似乎太過實質性,不可能是行星或塵埃掠過恆星表面造成的。

這些對KIC 8462852的分析增加了天文學家發現外星智慧生命跡象的可能性。具體來說,研究人員提出,這顆恆星被戴森球體(Dyson sphere)所包圍,戴森球體是一種假想的巨型結構文明,圍繞著一顆恆星建造,以儘可能多地捕捉其光線製造能量。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認為,這樣的巨型結構可以為先進的文明提供動力。在一些科幻小說中也經常把戴森球體描繪成圍繞恆星的固體外殼,但巨型結構也可能是由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球狀群。

然而,當談到博亞健的恆星時,戴森球結構假說已經接近大多數天文學家猜測名單的最低可能,因為這實在太過玄幻,科學家寧願猜測這是一些靠譜的存在如塵埃雲或彗星碎片。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沒有確定這種奇怪的變暗現象的確切原因。答案仍然難以捉摸,部分原因是博亞健的星星看起來很獨特,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對應物提供額外的線索來幫助研究人員解開這個宇宙之謎。

施密特利用軟體從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的「北方天空變量調查」(Northern Sky Variable Survey)中監測到的約1400萬顆不同亮度的天體,尋找與波雅間恆星相似的調暗事件。然後,他利用超新星全天自動觀測的數據,對有希望的候選者進行了跟蹤研究,檢查他們的長期行為,排除了那些可能由傳統解釋(如日食伴星或亮度的某些內在變異性)導致亮度變暗的源。

施密特發現了21顆恆星可能出現了不尋常的變暗現象。這些被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別,15種屬於「緩慢的下降速度」,其變暗速度與博雅健的恆星相似,6種是「快速下降速度」,其變暗速度比較極端。施密特興奮地表示:「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這些恆星有如此多的落差,我稱之為『快速落差』,但是根據發現的比例,我預計會有更多像博亞健之星那樣的緩慢下跌。」

利用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天文台的數據進行的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潛在的傾角要麼是與太陽質量相同的傳統「主序」恆星,要麼是質量約為太陽質量兩倍的紅巨星。施密特說,在這兩組中都出現了緩慢和快速的下降,這可能表明它們代表了同一機制的不同程度。

施密特指出,他尋找博亞健所在恆星的潛在對應物的「北方天空變量調查」(Northern Sky Variable Survey)沒有包含博亞健所在恆星本身在該目錄中數據年份變暗的記錄。這突顯出,如果天文學家只看相對較短時間間隔內監視恆星的星表,他們可能很容易錯過那些可能以這種方式變暗的恆星。

施密特說:「很明顯,即使我們擁有大量恆星的目錄,我們依然錯過了其中的一些恆星。但是過查看更多的目錄,我們可能會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更好地了解,儘管它不會是一個完整的畫面。未來的研究將對更多的恆星活動進行梳理,可能會發現更多類似於博亞健恆星的活動。」但是施密特表示也不會放慢跟進快速下降恆星的進度。這兩者都相當有趣,因為我們很可能在其中發現不為人知的奧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lWHpnIBiuFnsJQVmY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