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用路由器設置需要那麼麻煩?

2019-09-25     智慧網絡2333

溫馨提示: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智慧網絡2333每天推送的網絡、寬頻等內容了。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是技術上無法實現嗎?按照現在軟硬體結合的思路還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嗎?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主流的路由器(家用)設置還這麼麻煩。

我覺得設置過程複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多種聯網方式。

常見的有:

  • PPPoE(撥號)
  • 動態IP
  • 靜態IP

前一種多為家庭用戶,而後兩種在辦公室比較多。其中PPPoE需要設置帳號和密碼,靜態IP需要設置分配到的IP,這都是無法自動完成的,即使它能檢測到網絡類型。這就導致了路由器註定不是一個「開袋即食」的設備。

根據我多次給人裝路由器的經驗,我發現所有廠商的《安裝指南》都非常詳細,但是再詳細也不可能包含所有情況,或者說明書的作者本身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所以缺乏基礎的計算機網絡知識的用戶在安裝過程中碰到一點問題就不行了。

廠商不能指望用戶成為專家,他們要分辨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已經夠累了。

我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路由器廠商和運營商的合作。

是不是可以研究一種網絡協議,類似路由器的動態IP獲取(dhcp),相反的由路由器發起,向運營商請求信息,運營商返回當前線路的網絡配置,路由器就自動配置好了。

為了安全,運營商在安裝網絡時候可以給用戶一個用於鑒權的Key(類似網銀的K寶、U盾),用戶把它插在路由器上,用於驗證。不把配置信息直接寫在Key中是考慮到配置信息可能會發生變更,比如你更改了套餐。

看起來很美好,但是一定是我想多了,運營商怎麼可能會跟廠商合作呢?他們巴不得沒有這東西,你兩台電腦要同時上網就只能開兩條寬頻。就算有,協議的普及也得好幾年吧。

上面說的是安裝複雜的問題。

路由器配置感覺很麻煩的另一個原因是它還有別的功能,雖然大部分人不會用到。

比如:

  • 網址過濾。比如室友看B站還開揚聲器吵到我了,我就把網址中含bilibili的請求都過濾掉
  • 設置DNS。被電信DNS劫持就可以設置為谷歌的dns
  • DMZ、埠轉發。如果區域網內的電腦想成為公網上的伺服器就可以設置
  • 限制網速。室友白天用迅雷限速

功能多導致了設置介面的複雜化,給不熟悉的人一種很複雜的感覺。

Tenda做過設置頁的簡化,登錄後首頁之後網絡設置和密碼,但是我個人用下來很不舒服,看個連接狀態都要進高級模式,沒原來的好。

當然,UI、UX傻逼是另一個原因。

刷第三方固件後的路由器更強大,但也更複雜。

這是我的路由器,用命令行能幹很多事情。

比如自動更新Smarthosts、寫腳本讓它發微博(@西南8樓503室路由器)

本文轉載自知乎,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hVVbm0BJleJMoPMWE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