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關鍵詞解讀202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2023-12-22   直播陽江

原標題:三個關鍵詞解讀202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強調,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記者梳理髮現,和往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比,此次會議提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會議還有哪些新提法、新部署、新要求,結合廣東的情況,記者對此進行一一梳理。

關鍵詞1:糧食安全

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

保障糧食安全需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地」的方面,此次會議強調,「要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

「把耕地當成『命根子』,一方面說明國家極其重視耕地保護,另一方面也說明保護耕地的形式依然嚴峻,我們一刻都不能放鬆。」華南師範大學「三農」與城鎮化研究所所長鬍靖認為,此次會議把保護耕地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同時也提了非常具體的要求,比如明確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意味著,對於糧食消費、糧食調入第一大省廣東來說,將要承擔更多的橫向利益補償重擔。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此次會議還明確,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並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落實大食物觀,農林牧漁並舉,廣東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胡靖說,他在調研過程發現,廣東粵北地區很多村鎮的山地資源、林業資源其實相當豐富,據他計算,至少具有500萬噸左右的糧食生產潛力。但是,目前缺乏合格的治理主體、經營主體。另外,政府的支持、補貼也不夠。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提出後,廣東大部分村鎮的林業經濟有望迎來發展「爆發期」。據胡靖粗略估算,以廣東現在的1.62億畝林地來計,如果2/3用於蘊蓄「綠水青山」,1/3用於林業開發,則有近5000萬畝林地可以直接變成「金山銀山」。

關鍵詞2:三項重點

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

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這是鄉村振興領域的「三項重點」工作,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紮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則著眼於「提升水平」: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在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方面,廣東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做好「土特產」文章,全力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著力構建體現嶺南特色、展現廣東比較優勢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如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跨縣集群產業園、食品示範基地等重點項目成廣東的增長極;全省集聚預製菜相關企業超過6000家,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已成為全國預製菜產業發展的先導區之一;全省已開工項目35個,年內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529個、桁架類網箱3個,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穩健起步……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二級研究員萬忠看來,一系列變化的背後,鄉村產業成鏈成體系的趨勢明顯。

「廣東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向兩端延伸,近來已觸及前端的種業,農產品加工業也有長足發展,這些都可成為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的有效渠道。」萬忠說,「目前,農民已通過土地租金、勞動報酬、經營收入、股金等多種方式分享到農業產業園等市場主體的發展成果;未來,農產品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等工作可進一步發力,助力農業產業實現『用貨櫃運進來,用天平賣出去』的附加值提升,使發展成果進一步惠及廣大農民。」

在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方面,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紮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

具體到廣東,相關工作則聚焦於「百千萬工程」提出的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通過堅持綜合施策,廣東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截至2023年8月,90%以上村莊達到了乾淨整潔村標準,創建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分別為108308個、8107個,52個村莊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45個村莊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去年,2023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關於鄉村治理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平安鄉村」,這一與「千萬工程」同樣發源於浙江的社會治理經驗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相呼應,共同要求黨組織、黨員站在治理的「舞台中央」,成為「中流砥柱」,以釘釘子精神抓好黨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關鍵詞3:城鄉融合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此次會議還強調,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為了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廣東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去年底提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並將其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

頭號工程,頭號力度。廣東「百千萬工程」實施一年來,全省上下貫通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強縣促鎮帶村各項重點任務紮實推進,呈現出創先爭優、苦幹實幹的新氣象。

今年11月召開的全省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上,公布了「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共有22個縣(市、區)、110個鎮、1062個村(社區)入選,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作示範。

此次會議為未來廣東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大力推進強縣促鎮帶村,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明晰的思路。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執行院長羅明忠認為,廣東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樹立新發展理念,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緊抓「百千萬工程」的重大機遇,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形成以縣域為中心的區域要素集聚、產業鏈協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要以縣城為核心,在布局上實現功能成團、產業成塊、基地成片、輻射成圈,從要素融合、產業融合、空間融合構建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城鄉融合實現互利共贏。」羅明忠說。

南方+記者 黃進 邵一弘 陳薇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