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看三江 | 格局打開 擁抱未來

2022-08-29     宜賓新聞網

宜賓新聞網

宜賓人關注宜賓新聞網

關注

今年7月,宜賓凱翼汽車首批義大利300台訂單交付儀式成功舉行。義大利市場的開拓,標誌著凱翼汽車成功進入歐洲市場,成為凱翼汽車國際化戰略新的里程碑,也是四川本土汽車出口的里程碑。

凱翼汽車進軍義大利訂單交付儀式在宜賓舉行。(資料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宜賓造」汽車不斷擴大國際市場版圖的背後,是近年來三江新區積極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所開啟的新征程。

在宜賓三江新區,一項項實打實的外貿企業扶持政策的落實、一條條正在加速推進的物流大通道、一個個城市合作協議的簽訂,都指向一個目標:加快建設「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三江新區人以「實心幹事、科學作為」、「敢為人先、行勝於言」的精神和作風,逐夢前行,邁出了接軌世界的步伐。

做強做大開放型經濟。(陳憶 攝)

敞開發展大門,能級跨越提升

近年來,宜賓先後培育壯大智能終端、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外貿新業態多點開花,市場朋友圈越來越大,實現穩步快速發展之外,更得益於近年來三江新區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所帶來的能級提升。

正在加快推進的進港鐵路,是未來三江新區構建全域開放新格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新區目前在建三條鐵路,將搭建起未來三江新區全域開放的大通道。」三江新區發展政研局鐵建辦工作人員劉勝傑介紹,渝昆高鐵、川南城際鐵路、進港鐵路三條鐵路建成後,將通過接入泛亞鐵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等,輻射全球,為新區建成全域開放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依託於綜合保稅區、自貿協同改革先行區、高標準水運開放口岸等高能級開放平台,宜賓三江新區通過物流大通道的連結、延伸作用,著力構建四向開放格局,三江新區乃至宜賓的全域開放能級呈幾何式增長,整個城市的開放合作能力、魅力實現持續提升。

位於三江新區的宜賓綜保區。(陳憶 攝)

作為首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積極融入成都都市圈,按照「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宜賓」等產業互動模式,依託成都產業優勢,聚焦智能終端、軌道交通等重點產業,相互補鏈、延鏈、強鏈,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生態圈。

成宜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就是兩地深化合作的首批項目之一。「我們立足於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宜賓,上游在宜賓,下游在成都,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宜賓的相關產業互動結構,力爭將我們的園區打造成為全省裝備製造產業南向出川的組裝和製造基地。」四川成宜產業園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招商運營部副部長冉武平說。

除了成宜裝備製造產業園之外,同時在建的還有長江上游成宜國際物流園項目。「兩園」項目的順利推進和建成投用,將有效推動高端裝備製造及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有力促進兩市產業互補聯動。

同時,三江新區還加強與重慶在港口、交通、產業園區等方面的互促互動,在港航物流、文旅融合等方面實現合作共贏。目前,雙方正依託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和宜賓港,全面加強技術交流合作,推動完善港航物流體系。

未來,三江新區還將與重慶充分發揮產業互補優勢,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產業配套合作、技術創新協作、應用示範融合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協同打造汽車產業生態圈。

做大合作高地,做強開放經濟

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發展戰略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三江新區全域合作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開放型經濟在新區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比如前面提到的宜賓凱翼汽車,截至今年7月,已出口到非洲、中東、南美、東南亞、歐洲等的20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已成功出口X3 、X3 pro、X3 pro EV、E5等車型,出口總量已超5000輛。

著力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優質服務。(陳憶 攝)

通過增強外貿競爭能力、實現高水平「走出去」,三江新區開放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今年1—6月,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97.2億元,同比增長26%,占全市外貿總額比重68.5%。

三江新區出口退稅企業眾多,為了保障企業退稅資金儘快到達企業帳戶,稅務部門一直持續優化退稅流程。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發展,三江新區建立外貿出口退稅資金池,設立10億元企業出口退稅資金池,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促進外貿企業發展。

「現在我們公司每個月大概是200至300萬左右的退稅,對於公司的其他經營活動,開支還是非常有用的。」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辦稅人員陳詩雨告訴記者,在她負責辦理出口退稅一年多的時間裡,感受最深的就是高效,「從原來的三至四個工作日到現在縮短到一到兩個工作日到帳,出口退稅時間大大減短了,我們現在辦理出口退稅更加便捷。」

今年1至7月,三江新區共為42戶企業辦理出口退稅8.47億元,同比增長29.31%。

「我們建立了出口企業『一戶一檔』制度,跟蹤企業從訂單取得到報關出口的生產經營環節全鏈條,同時輔導出口企業快速熟悉線上申報相關操作,核實企業經營情況,會審等環節前置,以前平均要5-6日,現在企業最快當天下午就能拿到稅款。」國家稅務總局宜賓市稅務局一級行政執法員曾義說。

與此同時,三江新區還立足綜合保稅區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進口保稅、出口入區退稅等,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平台引擎作用。

宜賓綜保區管委會企業服務科負責人熊偉介紹,「我們建立入區企業一站式服務機制,建設專業化企業服務隊伍,協調海關、商務、外管、稅務等部門,安排專人一對一負責,為企業在業務開展、證照辦理、通關時效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通過提供保姆管家式一對一服務,打通企業發展『中梗阻』。」

「我們是外資企業,我們對當地的法律,用工上的招工,各方面的衣食住行都是非常需要保姆的幫忙。」宜賓昌鑫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緯謙說:「我們公司在今年也啟動了2期工程的計劃,我們引進了新的技術,新的設備,也都是尋求企業保姆的幫忙,來加快我們的工程進行。」

深化開放合作,共享美好未來

2019年臨港經開區外貿進出口總額65.07億元,同比增長100.39%,占宜賓市比重46.11%。

2020年三江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44億元,同比增長66.5%,占宜賓市比重78.7%。

2021年三江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90.5億元,同比增長32.41%,占宜賓市比重80.53%。

……

大開放帶來發展能級提升。(陳憶 攝)

一組不斷攀升的數據,是三江新區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合作所取得成效的真實印照。

近年來,三江新區堅決扛起省委、省政府賦予的建設「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的責任使命,發揮在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作用,積極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開放合作新態勢,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和川滇黔結合部的核心引擎。

三江新區先後與成都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等29個地區建立了合作聯繫,簽署了合作協議16份,累計謀劃提出了合作事項、項目超過200個,2022年全市157項城市合作事項、項目中,三江新區占比超過21%。2022年1至5月三江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77.49億元,同比增長22.90%。

臨港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勇表示,三江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度對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主動服務和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紮實推進「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和「開放合作示範區」建設,高質量建設宜賓綜保區和宜賓自貿協同區等開放口岸。

同時,三江新區將以成渝合作為重點,從發展能級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集群成鏈、科技創新共研共享、開放平台做優做強等方面,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力爭早日建成長江上游沿江第三個國家級新區和共同富裕示範區。

相關閱讀:三江新區「四向開放」格局

北向:依託進港鐵路,串聯宜賓港和一步灘鐵路貨運樞紐,接入內宜鐵路,北上接成渝鐵路,直達成都青白江鐵路港(全程約337公里),依託青白江鐵路樞紐,接入中歐班列,北上融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直達歐洲伊斯坦堡、羅茲等地。

三江新區做大產業「朋友圈」。(陳憶 攝)

南向:依託進港鐵路,串聯宜賓港和一步灘鐵路貨運樞紐,接入「川—桂—港(馬)」南向通道(或接入宜賓—珙縣專線,連接珙縣—敘永<待建>線,接入隆黃鐵路,南達廣西百色),連接欽州、防城港、北海等南向港口,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直達東南亞、南亞、非洲、歐洲等地。

西向:依託進港鐵路,串聯宜西攀大麗鐵路(待建),外聯至緬甸皎漂港,連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融入海上絲綢之路,串聯非洲、歐洲等節點城市。

東向:依託宜賓港,串聯瀘州港、重慶果園港等長江黃金水道沿線港口,融入長江經濟帶,直達上海,實現貨物出海出口。

來源:宜人宜賓 陳憶

編輯:張莉 責任編輯:方河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f5d828d485ed804d0c8601e6aceced7.html







緊急尋人!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