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采棉田齊苗化控之辯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化采棉已成為新疆等主要棉花產區的常見模式。然而,在機械化采棉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進行苗期化控管理,一直是我們關注和爭議的焦點。本文將從機采棉田齊苗化控的利弊兩方面,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棉花生長過程中,機采棉的根系較為發達,植株高大,葉片肥厚,且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但是,機采棉的生長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苗期生長緩慢、病蟲害多發等。因此,為了提高機采棉的生長質量和產量,需要進行有效的生長管理和控制。
對於滴水出苗技術推廣以來,齊苗化控也是棉花滴水出苗的配套技術,一般來說,干播濕出技術的推廣,使棉花種子及早提供發芽出苗所需墒情,還有的為了促苗早發,還有一遍提苗水,包括腐殖酸和磷肥的施用問題,也容易使棉田勻苗率下降,為了解決此問題或為了多髮根,根深葉茂,一般要齊苗化控,以及推遲頭水促苗早進行花芽分化等、現在滴水出苗技術也被新疆棉區普遍接受,但滴水出苗一定要懂得技術集約配套。
一、機采棉田齊苗化控的優缺點
生長一致性高:通過使用機械化種植和苗期化控技術,可以確保棉苗生長的一致性,即勻苗率提升,為後續的棉花早現蕾現大蕾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近些來看,春季災害天氣越來越多,只能用工作的主動性應變天氣變化災害,自然災害天氣、除草劑危害、播種質量和滴水出苗問題往往造成棉苗生長不整齊,棉苗不勻管理難度就會增加,化控就是不錯的選擇了。
提高產量:由於棉苗生長的一致性,可以更好地控制棉花的生長速度和成熟度,從而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節省人力:機械化采棉可以大幅度減少田管的工作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當然也有一些缺點,那就是增加化控成本,增加成本,做不好苗期化控的量和時期,也會造成棉花產量下降。
二、齊苗化控的原理
齊苗化控的原理主要是通過調節植物體內激素的含量和分布,促進或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進而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會抑製作物的營養生長,以及刺激作物的生殖生長。在實踐中,齊苗化控的效果取決於甲哌鎓藥劑的選擇、使用時間和使用量等因素。子葉期使用縮節胺主要的作用是促進側生根的生長,增加側根的數量,也就是說增加了根的表面積。只是對子葉節的高度有一點影響,對始果枝節位沒有什麼影響。子葉節的高度除了品種因素外,主要受溫度的影響。
此外,齊苗化控還可以提高機采棉的抗逆性和適應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齊苗化控的效果並不明顯,甚至會對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進行棉花齊苗化控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藥劑(可靠的縮節胺產品)的選擇和使用量要合理,避免對植株產生過大的毒副作用。其次,使用時間要恰當,一般在棉花生長的關鍵時期進行。第三,要注意與其他農藝措施相配合,如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等。最後,要注意安全問題,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藥劑對操作人員產生危害。
四、對於機采棉田齊苗化控的建議
加強技術培訓:對於從事機采棉的農民和技術人員,應加強苗期化控技術的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一技術,從而在保證棉花產量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
合理使用藥劑:在苗期化控的過程中,對於棉薊馬的防控問題,應選擇高效、低毒的藥劑,避免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藥劑。同時,要嚴格按照藥劑的使用說明進行配製和使用,避免藥劑對棉花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加強監測和管理:對於機采棉田的苗期化控效果,應加強監測和管理。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同時,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棉花生長的健康和穩定。
齊苗控應該在出苗率達60%以上進行,因為種子的成熟度、乾濕度、殘膜問題等,出苗的先後會不一致。機械化控時藥液浪費較大。齊苗控多為一噴多防方式,與齊苗防控棉薊馬一同進行。通過齊苗化控可以促進棉花的均衡生長,提高棉花的品質和產量,同時也可以減少棉花病蟲害的發生。
總之,機采棉田的齊苗化控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如果需要進行齊苗化控,應該選擇適當的時機和藥劑,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同時,我們也應該不斷探索新的農業技術手段,提高棉花的品質和產量。
一家之言,難免偏激和不足,請留言交流!
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