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社交,在等一款「iPhone」

2022-05-30     每經影視

原標題:元宇宙社交,在等一款「iPhone」

走過熱火朝天的2021年,元宇宙之風勢頭不減。

今年2月11日,元宇宙社交新產品「啫喱」上線三周便登頂App Store免費榜第一名,並連續霸榜三天。 但現實是,不論是百度重磅推出的希壤,亦或是空降的啫喱,都還沒能給用戶帶來顛覆性的體驗,也尚未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載並體驗了多款元宇宙社交APP,發現其仍沒有脫離私聊、群聊、算法匹配、興趣群組、樹洞分享等常見的社交玩法。5月末,每經記者與元宇宙社交領域的創業者、首席證券分析師和歐科雲鏈(1499.HK)的高級研究員交流了元宇宙社交的價值、應用、存在的問題,以及元宇宙本身。

這次對話試圖釐清一條問題鏈,即在微信、QQ等巨頭已經積累了龐大用戶群且覆蓋社交生活方方面面的當下,青澀的元宇宙社交產品靠什麼和老大哥們搶人?其用戶需求是真實存在還是被捏造?這條賽道能給傳統社交帶來多少革新?

元宇宙的風吹向社交,創業者們前仆後繼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對於人與城邦的關係有這樣一句描述:「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站在今天,回望人類歷史,社交的意義並不遜於衣食住行,這也許是商業世界裡社交產品永不過時的原因所在。

網際網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社交的形態。如今,元宇宙被構想成新一代網際網路形態的應用場景。在這個由代碼構建的虛擬世界,有人暢想著跨越時空邊界、打破牛頓運動定律,也有人描繪著處處是藍海的商業圖景。

因此,當元宇宙的風吹向社交,巨頭們開始試水,創業者們也前仆後繼。

主打「靈魂社交」的Soul,早在2021年初便打出元宇宙旗號;從直播換至社交賽道的映客(3700.HK),也於今年5月16日上線了首款元宇宙戀愛社交產品「情侶星球」。同日,短視頻巨頭抖音也上線了測試版的「興趣匹配」功能,主打興趣社交。

每經記者注意到,騰訊對Soul的持股比例達49.9%。此外,內容分發平台一點資訊的「啫喱」、紅人經濟平台天下秀的「虹宇宙Honnverse」也都依託於知名公司孵化而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資本總是流向想像力更豐富的地方,即使那裡仍是未知之境。

坐擁陌陌與探探的陌生人社交龍頭摯文集團(MOMO.O),儘管未公開表示進軍元宇宙,但日前其獨家投資AR智能眼鏡研發商INMO影目科技,被外界視作邁入元宇宙的第一步。而摯文集團不斷滑坡的業績,或許是此次投資的重要推力。

據悉,隨著秀場直播紅利消退,陌陌直播業務收入滑坡,該業務板塊對摯文集團的業績貢獻占比一度超八成。據Wind數據,摯文集團在2020年、2021年營收均為負增長,且2021年凈利潤虧損29.14億元,同比下跌238.52%。在用戶數據方面,陌陌與探探2021年第四季度的付費用戶環比、同比均下滑。1.14億和2700萬的月活用戶,與巨頭們相比也差距明顯。

儘管多數元宇宙社交產品並未披露用戶數及盈利情況,但從應用下載量仍可管中窺豹。七麥數據顯示,現象級應用啫喱在架24天iPhone端下載量約227.89萬;下載量第二高的Soul,在截至5月28日的近30天iPhone端下載量約82.47萬;而推出超11年的微信,近30天下載量約354.93萬。除了啫喱,當前多數元宇宙社交產品的市場反饋都相對冷清。

在社交領域、支付行業深耕多年的冉煒,此前在Facebook做工程師,如今轉向元宇宙社交創業。他坦言,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元宇宙社交有競爭優勢。 目前,賽道雖不擁擠,但元宇宙社交也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市場痛點。「很多競品都沒什麼用戶,每天做的事就是挖掘用戶沒有被解決的需求。大家是在找增量市場,而不是搶存量。」

冉煒說 ,自己不太看好目前已有的元宇宙社交產品,「因為這些產品都還沒找到能讓用戶產生共鳴的時刻」。

在產品領域,這個時刻被稱作「Aha moment」(頓悟時刻)。一個用戶是否經歷這一時刻,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成為留存用戶還是流失用戶。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宇林也向每經記者表示,當前各類元宇宙社交產品不夠成功,是因為沒有給用戶帶來「必要體驗」。他認為,當前用戶使用這類產品更多只是獵奇,因此產品用戶拉新可以做得很高,但用戶留存不一定做得好。「留存用戶需要產品對用戶需求有深刻洞察。目前來看,元宇宙社交產品沒有創造出剛性的新需求,所以可有可無。」

體驗元宇宙社交APP ,還未擺脫傳統社交玩法

近日,每經記者下載並體驗了多款元宇宙社交APP發現,大部分元宇宙社交產品本質上沒有擺脫傳統產品的社交玩法。

以虛擬社交APP「秀蛋」為例,用戶每日有8次社交匹配機會,機會用完後,隔3小時可再獲4次機會。匹配完成後,雙方可以進行文字聊天並參觀對方的虛擬形象或虛擬房間。除了有3D捏臉功能外,其和傳統陌生人社交差異不大。

秀蛋的應用介面 圖片來源:秀蛋應用介面截圖

相對來說,百度旗下的「希壤」或許更貼近想像中的虛擬世界。產品擁有VR教育、營銷、雲展會等應用場景,用戶可以操縱自創的虛擬形象在地圖中探索。但該產品目前主要功能定位為「會議支持」,更偏向B端商業社交。在App Store,超1600個用戶給希壤打出2.2分(滿分5分)。

冉煒告訴每經記者,在現有技術框架下做元宇宙社交,只能做內容端差異化,比如00後社交、資源分享等,但產品端本身沒有創新,所以幾乎沒有超越當下社交巨頭的機會。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直言,雖然市場對元宇宙社交抱有高期望,但現階段還是噱頭大於實質。 「元宇宙社交的前提是有元宇宙,但現在大家可能都沒弄明白元宇宙到底是什麼。目前的元宇宙社交產品,跟現實的脫離感還太強。」

縱觀整個社交市場,大部分用戶資源,被微信與QQ牢牢占據。騰訊2022年一季報顯示,微信與QQ的月活用戶數分別為12.88億與5.64億。Soul招股書顯示,2021年一季度,其月活用戶數為3320萬,雖同比翻倍增長,但仍不及微信和QQ月活數的零頭。

冉煒認為,如果要期待元宇宙社交應用的大爆發,可能得靠技術革命。

關於技術革命,他提出了兩個猜測:腦機接口和星際旅行的民用化普及。「火星和地球之間存在時延,在火星發一條消息可能要傳5分鐘。這時候就需要一套新的傳輸方案、文件儲存方案以及新的社交產品。那時候,社交軟體會大洗牌。」

此外,人機互動的革新或許也能倒逼社交升級。他表示,當前的人機互動多靠手指,「手機廠商幾乎做不出更好的應用體驗了」。但如果未來能做到人機、「機機」無縫交互,那人和人的交互方式也會改變,新的社交應用也會出現。「在那之前,我覺得用微信也挺好的。」冉煒說。

丟掉手機和電腦,或許才有「元宇宙元年」

不論是國外的Roblox,還是國內的元宇宙社交產品,其虛擬現實沉浸感都做得不夠。而要實現更高階的虛擬現實,成本是繞不開的問題。

「實時渲染技術要求很高,這要求計算機技術飛升一個台階。就像是做直播式的《阿凡達》,成本可想而知。現在來看,這種程度的終端還沒法實現民用化。」孫宇林稱。

太平洋證券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倪爽也指出, 目前進入一個高精度虛擬世界的硬體成本比較高,尤其是在早期需求量較低的時候。

拋開技術瓶頸與成本,蘋果公司的成功經驗或許能為元宇宙社交提供一個思考維度。

2007年之前,滑蓋、翻蓋的鍵盤手機是主流產品,市場上也未曾出現期待觸屏手機的太大呼聲。但初代iPhone憑藉全新的觸屏交互體驗劃開了智慧型手機的新時代。如今回看,其配置即使在當時也算不上頂尖,沒有GPS、沒有藍牙、沒有可拆卸電池,但觸屏交互蓋過了一切瑕疵。

2007年喬布斯在發布會上介紹第一代iPhone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冉煒看來,元宇宙社交賽道也在等一款「iPhone」。「目前,國內的元宇宙技術除了VR還不夠成熟,在軟硬體層面,包括人才,市場已經具備了實力。所以,可能不需要有諾獎級的科技創新,只需要做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技術體驗,成為爆款,就能像當初蘋果手機『炸活』智慧型手機市場一樣,帶動行業大發展。」

而當談及元宇宙社交的需求是否真實存在時,孫宇林覺得,蘋果提供了一個範例。「可能直到觸屏交互被創造出來前,用戶都不知道自己需要它。但當大家發現它很好用時,就一窩蜂去用。」

設備的使用變化,也是新時代到來的標誌之一。在孫宇林看來,什麼時候大家不再用手機和電腦,而是人手一台VR設備,可能元宇宙元年就真的來了。

倪爽表示: 「虛擬現實是元宇宙的基本要素,但現在的移動端產品基本不涉及VR技術應用,所以許多產品和元宇宙沒什麼關係。」

倪爽所提的問題,揭示了當下元宇宙社交產品的尷尬現狀,即元宇宙社交不在元宇宙中。

孫宇林認為,當用戶繼續用手機或電腦體驗所謂的元宇宙社交時,舊習慣其實沒有改變。「用戶在手機上接入元宇宙平台,可能只是去嘗鮮,最後還是會回到微信。只有當用戶改用VR設備體驗元宇宙社交,才能真正開啟新的社交氛圍或者場景。」

希壤的應用場景 圖片來源:希壤官方微博

跟逝去的親朋對話,是元宇宙社交的機會

歷經廝殺後,傳統社交賽道決出了一批勝者。雖然各自功能都不斷升級,例如微信和QQ,但玩法與10年前相比並無顯著差異。與此同時,諸如隱私保護、壟斷、圈層化等問題也仍未得到有效治理。

在網際網路剛興起時,彼時的極客們都堅信未來信息會無障礙傳播,人人都有平等獲取信息的權利。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公司藉助信息建造了城池,擁有了護城河,成長為壟斷的巨頭。

在下一個網際網路時代,元宇宙社交能解決當下已有的問題嗎?答案可能並不確定。

冉煒告訴每經記者,去中心化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大勢所趨,但壟斷是商業世界的大勢所趨。孫宇林同樣認為,巨頭壟斷不可避免。「但更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治理。雖然中心化的機構或組織會存在,但可以通過設置類似三權分立的治理模式,避免其走向混亂。」

關於數據隱私問題,目前的元宇宙社交也無法給出解決思路。蔣照生認為,由於當前的元宇宙社交沒有改變依靠數據和廣告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所以無法避免數據隱私問題。冉煒則表示,用戶通過讓渡部分數據隱私,也推動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大數據需要用數據進行計算和學習」。

元宇宙社交會究竟是什麼樣?目前還沒有人能描繪確切的藍圖。不妨回到起點,看看元宇宙本身,畢竟有關元宇宙社交的一切想像和期待,都離不開它,可能也繞不開另一個火熱概念「Web3.0」。不過,目前,兩個概念都仍然沒有統一的清晰定義。

或許正因為還無法被準確解釋,它們才得以藉助外界賦予的無窮想像力成為風口。在冉煒看來,元宇宙、Web3.0本質上就是一套技術方案,它不神秘,更不用被神化。「它們是營銷人士在造詞運動中創造的明星詞語,現在沒有必要去定義或區分它們,因為還什麼都沒有。等下一代網際網路生態建成後,我們自然會理解它們。」

最後,技術出身的冉煒也表達了對元宇宙的警惕。 他認為,元宇宙做得再好,相關內容再豐富,人在其中的體驗也只是基於程式設計師創建的代碼而已。

「元宇宙里是一套已知的東西,但我們在現實世界抬頭看到的星空是未知的,還是應該多朝星辰大海看,因為某種程度上,元宇宙只是提供了另一套娛樂至死的方案。它不能增長知識,也不會讓社會變得更高效。畢竟在元宇宙,程式設計師就是神。」冉煒說。

關於元宇宙社交產品的頓悟時刻一定不止一個,在其還未被找到之前,冉煒向每經記者描繪了他認為可能存在的頓悟時刻。

當前的社交,都是通過點對點的同步方式完成信息交互,而元宇宙社交也許可以實現異步信息交互。「跟逝去的親朋對話,甚至戴上VR眼鏡可以看到他們,這是元宇宙社交的一個機會。如果給10年或20年,肯定能做出來。它的需求也會很強,因為這是人類沒體驗過的社交方式和溝通方式。」

記者|朱鵬 李佳寧 編輯 |董興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f2bee69457dfb6344d0b2bf008efb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