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網絡謠言,別信!

2023-12-18     上海楊浦

原標題:這些網絡謠言,別信!

這些網絡謠言,別信!

近日,在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指導下,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台推出《澄清謬誤、傳遞真相》系列闢謠訪談,邀請健康、醫療、經濟、科技、傳媒等行業專家,對常見謠言進行分析,內容涵蓋多類社會民生熱點話題,幫助廣大網民朋友提升識謠辨謠能力、提高網絡媒介素養。

本系列第三期訪談——《基層診療中的常見網絡謠言》,針對醫療領域常見謠言,邀請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乳甲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副教授劉建接受專訪,就拍牙片會引發甲狀腺癌、輸液能疏通血管等誤區,提供專業解答。

「乳腺癌是女性的專屬病」,這是真的嗎?在得知自己患有疾病後,首先應該怎麼做?

男性也會患乳腺癌,如發現乳腺結節、乳頭溢液、乳腺明顯疼痛,應前往正規醫院進行診治。

在接診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謠言。比如:「只有女性才會患乳腺癌」。實際上,男性也可以患乳腺癌。研究數據表明,男性乳腺癌的發病率約為1.2/10萬,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不到1%,確診的平均年齡為67歲。主要臨床表現是無痛性乳暈後腫塊,其他症狀包括乳頭凹陷、乳頭出血、皮膚潰瘍及腋窩腫塊等。如果得知自己患有乳腺方面疾病,如發現乳腺結節、乳頭溢液、乳腺明顯疼痛,不要過度恐慌,建議去正規醫院專科診治。

網上有「拍牙片會引發甲狀腺癌」的說法流傳,是真的嗎?

拍牙片所用X線劑量非常小,在身體可承受的安全範圍之內,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甲狀腺是位於喉結下方靠近氣管的腺體,形狀像一隻蝴蝶,一般摸不著,這個腺體分泌甲狀腺激素,調控著人體新陳代謝的進程,可以說影響著人體細胞的正常運轉。甲狀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童年期有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的人群;有全身放射治療史的人群;有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Ⅱ型(MEN-Ⅱ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徵的既往史或家族史的人群。

「每年輸一兩次液能疏通血管」「是藥三分毒,保健品比藥品安全效果好」這些說法是真的假的?

這兩個說法都是謠言,大家需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不要擅自使用保健品替代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品。

血管上的斑塊都是在血管壁內膜下方形成的脂質「垃圾」,根本不可能通過輸液來把它們「沖走」。另外,血液循環系統本身也是一個閉合的通路,通過輸液疏通血管的目標也不可能實現。況且,額外的輸液還會帶來感染、心臟負荷增加等多重風險,真的是得不償失。

「保健品比藥品安全效果好?」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大多數保健品並不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盲目食用甚至還會造成傷害,更不用說取代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品了。我認為,均衡飲食一般就可以為身體提供所需營養素,如果確診或懷疑某種營養素缺乏,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如必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飲食調整或補充某種營養素。而不是擅自使用保健品,想當然的控制疾病的發生。

診療過程中,我們應通過怎樣的方式幫助老年人群學會辨識健康謠言?

在醫患溝通過程中,應儘量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答生澀難懂的醫學知識。

一些老年人由於聽信其他人個人的經驗或來自網絡的謠言,在就診過程中特別有「主見」,要求開具某項檢查或進行某項手術,拒絕醫生推薦的更適合的檢查或手術,並「誤會」醫生開具的各類檢查或進行的手術是「騙錢」的行為。實質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個時候,醫患之間的溝通就尤為重要了。作為醫生,我們極力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生澀難懂的醫學知識。

基層醫院應怎樣做好健康謠言辟除工作?

促進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宣教工作,通過與媒體等各方合作,廣泛普及科普醫學知識。

促進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宣教工作,是針對門診或入院接受醫療保健服務的患者及家屬,針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疾病特點,進行的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教育。這個過程是通過醫務工作者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相關疾病宣傳科普工作。

健康科普知識是以健康領域的基本理念和知識、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健康技能和有關政策法規為主要內容,以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呈現和傳播的信息。一方面,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需要增加對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視程度,投入更多時間、精力,產出更多高質量的健康科普作品,另一方面需要強化健康科普輿論陣地建設和監管。

編輯:張天一

資料: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e9f8ccc0c518971a76536282f67d1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