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直通IPO 邵延港
文丨直通IPO 邵延港
錯失「科創板雲計算第一股」後,白山雲轉戰港交所,衝擊「港股獨立邊緣雲第一股」。
2023年12月29日,邊緣雲服務提供商貴州白山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這已是其第二次衝刺資本市場。據了解,白山雲於2019年4月24日向科創板提交申請,與另一家獨立雲廠商優客得競爭科創板雲計算第一股。白山雲在完成4輪問詢後,卻在2020年7月7日主動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白山雲坐落於「雲上」貴州,於2015年4月成立,算得上是業內比較年輕的參與者。成立四年就有敢闖資本市場的勇氣,與白山雲的締造者有很大關係。
不過,包括CEO霍濤、高級副總裁沙涌、代翔等在內的創始團隊,白山雲中有多人都出自同行業公司藍汛控股,甚至創業初期的供應商與客戶都出現了大面積重合的現象。
創業近9年,白山雲多次受到資本關注,先後完成9輪融資,在一級市場融資超9億元。藉助資本攻勢,白山雲成長迅速,也讓其在三年半之後轉戰港股衝擊上市的底氣,又增加了幾分。
大學講師創業,被質疑「掏空」前東家
白山雲創始人霍濤,1996年從山東師範大學畢業後,進入山東建築大學擔任講師,教學水平還不錯,每年都能評優。但在2002年7月,霍濤從堅守了6年的講師崗位上辭職,決定去「北漂」。
霍濤來到北京讀了三年工商管理專業的碩士,畢業後入職了國內第一家CDN服務商藍汛控股。
2005年到2015年,霍濤在藍汛控股一干就是10年,剛開始寫代碼,然後轉行做銷售並一路做成銷冠,後又轉向管理,成為了核心高管,歷任銷售總監、副總裁、高級副總裁。這十年也成為霍濤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經歷。
其實,在藍汛控股做到第三年的時候,霍濤就已經是銷售冠軍,並開始帶團隊,這對於一個教師來說,轉行銷售和管理是一個艱難的轉變。霍濤在之後的訪談中也透露,過程很難,剛開始我給客戶打陌生電話的時候,常常躲到會議室打,說話的時候磕磕巴巴,打完了心依然怦怦跳。但他知道,當老師和做銷售,雖然「術」有不同,但「道」相通。
2015年時,霍濤已擔任藍汛控股的COO,負責包括公司企業銷售業務的總體運營。而在當年的年會上,霍濤當著1500人的面宣布離職創業。
與此同時,白山雲的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沙涌和代翔,已經在做籌備工作,霍濤的辭職只是加速了白山雲的成立。
霍濤辦完離職後,白山雲就隨即註冊成立,他們在酒仙橋租了一千多平米的辦公室,房租和裝修幾百萬,這讓他們自己都瘮得慌。隨後,他們將創業主場從北京遷到了貴州。
值得注意的是,白山雲的創始團隊均有藍汛控股的工作經歷,其中沙涌自2005年7月至2011年8月期間,歷任藍汛的財務總監、財務長;代翔在2008年7月到2014年9月期間,一直就職於藍汛,任副總裁,負責IDC及雲計算業務。
由於三人都沒有相應的技術背景,霍濤他們也在四處尋找合伙人。據悉,白山雲早期核心技術人員人物中的符立佳,在2010年至2014年11月擔任藍汛控股的平台運維部運維總監,是一位熟知技術平台的整體架構及運營體系的技術專家;與符立佳同期加入白山雲的,還有曾任藍汛控股運營分析經理王雪雲。
在白山雲成立初期,業務方向還是熟悉的CDN業務,其中霍濤主要負責公司的管理和營銷,沙涌負責公司財務及融資相關事宜,代翔負責公司的採購及產品落地事宜。但三位前高管聯合創業,難免會對前東家藍汛控股造成影響,因此在科創板招股書披露後,有媒體質疑白山雲創業「掏空」前東家。
據悉,2015年7月,白山雲CDN產品上線,8月就與第一批客戶簽約,第一個大客戶是搜狐。白山雲在2020年5月的科創板問詢函回函中表示,公司與搜狐的接洽時間僅1個月就簽署了第一份商務合同。而搜狐也是老東家藍汛控股的第一個大客戶,公開報道顯示藍汛控股當年是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CDN平台的搭建及運營。
除搜狐外,白山雲與藍汛控股的客戶與供應商中,重合的還有騰訊、雲中飛、華為、京東、新浪、百度、網易。不過,白山雲在此前科創板問詢函回函中回復稱,重疊客戶不涉及通過不當手段獲取藍汛控股客戶的情形。
在2015年之前,中國CDN市場處於網宿科技和藍汛科技「瓜分天下」的寡頭壟斷時期,而如今的藍汛控股已從CDN行業競爭中步步後退,白山雲則在CDN行業逐漸爭奪話語權。
9年融9輪,獲阿爾法公社、火山石資本押注
白山雲在創業9年內走向行業頭部,不只是創始團隊對市場風向的押注,也有資本市場的支持。
CDN是一個對資產投入有著較大規模壁壘的行業,帶寬和伺服器機櫃租用成本就會占去CDN營業成本的絕大部分,而三個創始人自己掏腰包才湊了不到1000萬元資金。因此,在白山雲成立前,作為聯合創始人的代翔就已經開始寫BP找投資人融資了。
據招股書,在白山雲的天使輪融資中,阿爾法公社和春珈資本分別投資1700萬元和1400萬元,收購創始團隊控股公司通勢豐的股權,白山雲這才有了相對充分的啟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天使投資基金阿爾法公社,是由曾經帶領藍汛控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許四清和參與創新工場百餘個項目投資孵化的聯合合伙人蔣亞萌創立。許四清在藍汛上市時,擔任的職務和霍濤一樣也是COO。
招股書顯示,白山雲自2015年10月起,先後完成9輪融資,在2020年7月撤回科創板IPO之後,白山雲又完成幾輪資本押注。白山雲此次IPO前的累計融資額達9.1948億元。
來源:白山雲招股書
通過股權結構發現,霍濤通過Baishanwonderful持股14.42%,通過Henry&William持股為9.16%;管理層及高級職員持股為23.87%,其中,沙涌通過PhoenixPeak Limited持股8.42%,沙涌通過Qogir Wealth持股3.13%;代翔通過Siri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持股為0.97%。
在機構投資者中,上海融璽、上海擎承及上海啟航合計持股6.59%,貴安發展基金持股為6.21%,桉樹資本管理的淮南大成持股為5.29%,火山石資本持股為2.97%,瀾峰資本持股為3.30%。此外,投資方中還有聲網、英諾天使基金等。
業務線單一,尚未走出虧損
白山雲如今的定位是獨立邊緣雲服務供應商,將計算和存儲資源從雲端遷移到網絡邊緣設備上,從而實現數據處理和應用部署的快速響應與高效運行,主要服務行業主要包括音視頻、社交媒體、遊戲、電子商務、電信、金融、公共服務、交通、智能製造及醫療。
與傳統的雲廠商相比,獨立服務供應商的定位為白山雲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使其能夠服務於忠實的、多元化的客戶群。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營業收入分別為18.03億、22.66億、21.32億及10.84億元,同期毛利率分別為4.3%、7.4%、9.1%及12.7%;凈虧損分別為1.83億、1.69億、1.93億及0.36億元。
其中,同期的帶寬及機架租賃成本分別為15.95億元、19.55億元、17.87億元及8.66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88.4%、86.3%、83.8%及79.9%。
在創業初期,白山雲僅有節點32個,主要產品為雲分發服務,適用於網頁加速和流媒體加速等應用場景,這也為白山雲CDN業務發展打下基礎。白山雲的邊緣雲服務可大致分為兩類,包括網絡服務和安全與計算服務,網絡服務業務主要是CDN業務。
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網絡服務付費客戶分別為601家、722家、786家及684家,來自網絡服務的收入分別為17.23億元、20.60億元、19.75億元及9.45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95.6%、90.9%、92.6%及87.2%。
同期,白山雲來自安全和計算服務付費客戶分別為549家、601家、647家及381家,來自該業務的收入分別為7967.6萬元、2.06億元、1.57億元及1.39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4%、9.1%、7.4%及12.8%。
來源:白山雲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白山雲的業務拓展定位於全球,於2018年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白山雲海外業務收入分別為1.43億元、2.92億元、3.9億元及2.84億元,占同期總營收的比例由2020年的7.9%增加至截至2023年上半年的26.2%。
截至2023年6月30日,白山雲在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城市部署了1700多個全球邊緣節點,網絡帶寬超過80Tbps。在東南亞及中東的主要國家,已經實現了對主要電信運營商網絡及IXP的全面覆蓋。
此外,2022年,白山雲收購了藍汛控股已建立的海外客戶網絡以及銷售及營銷團隊資產。為進一步發展海外業務,白山雲自2022年第三季度起建立獨立品牌EdgeNext,擁有獨立的運營團隊來進行客戶開發及服務。據悉,白山雲海外的客戶中還包括知名的遊戲發行商steam。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2022年總收入計,白山雲是中國第二大獨立邊緣雲服務供應商,擁有強大的全球拓展能力。按2022年海外收入計,白山雲也是具有成熟海外業務的中國獨立邊緣雲服務供應商中增長最快的一家。
來源:白山雲招股書
雖然未能達成創始人團隊此前所規劃的,創業五年成功上市的「極致狀態」,但白山雲此番時隔三年多再次衝擊上市,也有望成為「港股獨立邊緣雲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