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學者預見2024|羅志恆:中國經濟仍將延續疫後恢復態勢

2023-12-15     中新經緯

原標題:百位學者預見2024|羅志恆:中國經濟仍將延續疫後恢復態勢

作者 羅志恆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2023年中國前三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5.2%,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總體上仍將延續疫後恢復態勢,這依賴財政政策擴張、貨幣政策配合以及房地產政策進一步優化。

從動能看,相對確定的是服務業、高端製造和基建投資,房地產在政策作用下預計將逐步回暖,但恢復力度還要看政策的進一步加碼;同時,從經濟周期來看,庫存周期大機率已見底回升,從去庫存進入到補庫存對於經濟增長也有積極作用;從基數的角度看,經濟仍未恢復到正常增長軌道,仍存在基數效應。

兩大重要會議定下偏積極總基調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4年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均定下了偏積極的總基調,會議提出2024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並且強調「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這要求2024年宏觀政策要有全局意識、系統觀念,財政和貨幣政策要積極配合,貨幣金融政策要從數量和價格上配合財政發債、化債,貨幣金融政策支持房地產風險防範等,預計2024年將繼續延續。

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重大判斷和政策取向,進一步闡釋了穩和進的關係,即「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有利於推動2024年經濟向好,夯實恢復的基礎。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是進的前提,而穩定經濟環境的取得也需要積極進取的政策支撐,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繼續發力並優化的房地產政策等。

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調不變。2024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赤字規模由中央占主導。2023年四季度增發1萬億國債,並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債額度,有助於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在2024年形成開門紅,但需注意政策接續性,避免出現項目資金後繼無力的局面。要實事求是面對真實赤字率,避免長期採用的「控赤字+擴專項債」導致赤字規模過小、專項債使用效率偏低的局面。赤字率突破3%可向國際國內傳遞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信號,有助於提振微觀主體信心。同時,考慮到當前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和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的背景下,可由中央政府加槓桿來承擔更多支出責任或將資金轉移給地方政府使用。

同時,要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做好新舊動能接續,防止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先立後破」對於新舊動能轉換期的中國經濟而言尤為重要。中國長期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摸著石頭過河」以及「漸進試點」等做法就是先立後破的方式。

隨著房地產供求發生改變,未來靠什麼大力拉動中國經濟?

當前中國經濟又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面臨中長期和短期的雙重「新三期疊加」,承受更大壓力的同時,也獲得蛻變升華的重大機遇。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在於改革,房地產的未來也在於改革,這源於供需形勢的根本性改變,即人口總量與結構的深刻變化與房地產供給之間不匹配。近期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到了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房地產的主要任務從高速發展階段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轉變到高質量發展階段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房地產的發展不能只有商品房的市場軌,還要有保障房的保障軌,雙軌並行既能發揮出市場的激勵約束作用,又發揮出政府的托底作用,實現在房住不炒大勢下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實現多層次的住房供給結構和供給體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dcb382ec1e86951407456c9c54213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