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溮河九座橋的前世今生

2019-07-23     大信陽樓市

素稱「北國江南,江南北國」的小城信陽,地處淮河流域、大別山區,峰巒高秀,彰顯人文莊重;水流豐盛,愈發人氣靈動。儘管信陽這兩年的發展不盡如人意,被很多人吐槽,但不可否認,它是生養我們的土地,我們希望信陽能有更好的發展,因為信陽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風景秀麗宛如江南。溮河,古稱訾水,原為小溪。溮河最早源於溮河區譚家河鄉與湖北省應山交界的韭菜坡,是淮河的主要支流。跨過溮河的橋,大大小小就有十幾座,透過這些橋,你可以看到信陽的發展和故事。「賢師虹關申,民琴會安福」這不是電影中的接頭暗號,這是信陽的橋樑代號。

賢橋(黨校大橋)

「賢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每至春花初綻的一年之始,溮河上游為首的賢橋就會展現其姿態的多嬌。過去因橋旁就是市委黨校,老市民都稱其黨校大橋,又因南依賢山,2008年9月遂改名「賢橋」,更寓意為建設魅力信陽蘊育了大批賢才。賢橋位置舉足輕重,是通往我市著名景點南灣湖風景區的一大通道,它的存在緩解了景區道路交通壓力,促進了旅遊業發展。

師橋(二號橋)

沿溮河往下遊行走,就到了位於信陽市西郊肖家河流段溮河幹流上的師橋。此橋修建於1965年,建成之初只是一座小便橋,只通行人和小自行車。因為橋緊鄰信陽師院,故2008年改名「師橋」,有師承前賢、師表後世之意。師橋是溮河上唯一保留下來的歷史老橋,它見證了信陽市區橋樑發展變遷的歷程,也承載著河兩岸人民難忘的情感。而現在,年歲已高的二號橋正在施工,我們期待它以更好的面貌歸來。

虹橋(彩虹橋)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 如今河畔雖無鶴,古樹卻依然倚傍長虹,這講的便是位於信陽市西城溮河中游的虹橋。虹橋是107國道上的一座氣勢非凡、恢宏壯觀的大橋,信陽老百姓更習慣叫它「彩虹橋」,2008年9月改名「虹橋」。旁邊就是知名的天倫廣場,每至夏夜,附近居民來此納涼散步、跳廣場舞,或品茗閒聊,實在愜意。改建更新之後的虹橋,是信陽最亮的仔,每到夜晚,霓虹閃爍,好不熱鬧。

關橋(西關大橋)

從虹橋繼續順游而下,就可以看見一座五洞連拱石橋,這就是關橋。始建於1981年,2000年增長改建,2007年加寬改建至四車道,於2008年7月18日峻工。關橋因位居信陽西關,2008年9月命名為關橋,寓意信陽人彼此關心、關懷、關愛、關照。關橋採用雙邊菱形鋼架雙色燈照明,夜色下燈火通明,;外形酷似機器人的十指彎折相向而手掌相連,象徵保護信陽的鋼鐵長城,關橋的兩端,一邊是西關步行街,一邊是溮河中學,是信陽的交通要塞之一。

申橋(申城大橋、新大橋)

「申城橋邊弄夕霏,菱歌聲里棹船歸。」夕陽西下之際,遙望一橋烈焰火紅,鮮艷奪目,與晚霞融成一色,就是連接申城大道及湖東大道的申橋。因為是2001年建成,所以又叫新大橋,是信陽市區連接南北河岸的交通樞紐。那鮮明火紅的是橋上高大的燈柱,與羊山新區的百花園相呼應,採用四稜體鋼架機構,每隔10米豎一桿燈,每杆燈整體形狀呈倒置的「L」形,加之以紅色為基調,遠遠看去,令人眼前一亮。

民橋(溮河大橋)

過了申橋順流而下,遙望一架銀白色獨塔斜拉式大橋,挺拔大氣,這就是民橋,原名溮河大橋,又名民權路斜拉橋,在原南關外民權路溮河大橋舊橋原址上新建而成,是標準式雙向四車道橋。老橋最早建於1965年,前蘇聯援建,因年久失修,終於在2005年拆掉重建。新橋是河南省唯一一座獨塔斜拉式橋樑,數十根拉索如同一把豎琴高聳於溮河之上,陽光穿射而下,銀光微爍,優雅美麗;當夜幕降臨,一片黑暗之中,橋上的巨大的霓虹燈閃爍出斑斕色彩,帶給城市一個絢爛夢幻的夜。其宏偉華麗令多少遊人不禁慨嘆:五嶽歸來不看山,民橋歸來更無橋。

琴橋(琵琶山大橋)

循溮河再往東北行,就到了琴橋。位於琵琶山下,是在原琵琶山老橋下游50米新建而成,於2008年8月竣工。因其坐落於琵琶山下,琵琶是一種古琴,寓有溫馨、和諧、悠長的意境美,而「琴」與「情」音近,故於竣工時更名為「琴橋」,象徵信陽人民的生活充滿激情。過去老橋只能通過行人和架子車,市民通行十分不便,所以建新橋。連接溮河兩岸的道路與航空路,此橋的建成徹底解決了大橋兩岸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方便了群眾的生活、促進了經濟的交流。

會橋(兩河口橋)

在平橋區城南純凈的杜河與曼妙的溮河的交匯口,出現了迷人的會橋。會橋位於兩河相會處,雖未建在溮河之上,卻在溮水之畔,直通震雷山風景區,故命名為「會橋」,市民習慣稱為「兩河口橋」。會橋地處震雷山風景區,濕地公園、平橋園分處兩端,周遭環繞「新八景」之四景,尤其是雨後初晴,景色如夢似幻,有詩為證:「水底遠山雲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溮河北與杜河通,縹緲飛橋跨半空」。會橋所在,是養性怡情、垂釣健身、邀朋聚友之勝地。

安橋(平南大橋)

安橋與會橋緊鄰,老市民們對它的原名「平南大橋」更熟悉,因其位於平橋城區南部溮河上游、震雷山腳下,所以信陽人習慣稱其「平南大橋」。大橋於2005年12月建成,因該橋地處平橋區,取其安定祥和、歲歲平安之意,故名「安橋」。

以上這幾座橋,是信陽人再熟悉不過的了,橋樑,為跨越而生,它可以是實體,也可以在人們心裡。人與人之間,都有一座橋樑,當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就能走近對方。橋,不是目的,相逢才是目的,能相逢在信陽,我們都是幸運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dVSMmwB8g2yegNDGz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