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都重視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怎麼學起?要認真學,光喊口號沒用處,認真學,那就是從娃娃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學的時候,那叫「半路出家」,他沒根。所以我們想到要辦漢學院,辦漢學院的用意在此地。
漢學院一定要附設幼稚園、附設小學、中學,然後讓他就升大學。那根呢?根在幼稚園、在小學,這個要重視。
教什麼?教過去私塾裡頭教的教材,我們先要求老師做到,不是博學多聞,要老師把它做到。像《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老師真正做到了,用他的愛心、用他的智慧去愛小朋友,把小朋友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要這樣的感情去教導他,孩子的心很純、很乾凈,老師的心也純正,心心相印,把孩子教好,孩子回家永遠能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我們的教育才成功。
孩子教他認字,文字,叫「方塊字」,認字。用什麼教材?用《說文解字》,把每個字古人為什麼要這樣造法、為什麼這麼寫法、為什麼要讀這個音,很有味道,講故事。每個字都有故事,小朋友聽的時候他很歡喜,他就會記得,叫認識中國字。
到什麼時候才教他念《四書》念《老子》,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到什麼時候?十歲。十歲開始念這個,他的記憶力好,我相信半年這三部東西他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再有十年,這都是光陰最好的時候,老師要教導他專攻一部經。根有了,三個根有了,再深入、深入,可以就這三種東西,用一部分來深入,可以來幫助他開悟。
要講中國老祖宗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從十歲到十五歲,這是他智慧開了、他理解了,但是還是要著重讀誦,讀誦的遍數至少要滿三千遍。為什麼?他一輩子不會忘記,他會開悟。遍數越多越好,根深蒂固,「無師自通」,他才能成為聖賢。所以中國教育是聖賢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d9d23ba2b77e1cdc6ab4163654bb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