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是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

2023-09-04     普華有策

原標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是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是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

1、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狀況

(1)煤炭作為能源消費的主體,依然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原料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行各業對於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現狀決定了當前煤炭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壓艙石作用不會改變。煤炭始終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煤炭產業是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產業。

2017年至2022年,全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60.4%下降至56.2%,由此可見,煤炭消費依然是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主體。

在大規模低成本碳減排、大規模低成本儲能未獲得突破的背景下,煤炭難以突破碳排放的瓶頸,可再生能源難以高比例接入現有能源體系。因此,在相當長時期內,煤炭仍是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支撐能源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穩定器」。

(2)在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的推動下,中小煤礦和落後產能相繼被淘汰

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推動下,煤炭行業落後產能加速出清,一批安全保障程度低、環保設施落後的中小煤礦相繼被淘汰。煤炭市場實現了由嚴重供大於求向供需動態平衡的轉變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供給體系質量顯著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煤炭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鮮明的新標識,為新時代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經歷了多年的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後,全國煤礦數量由本世紀初3.7萬處減少到2022年底的4400處,全國煤礦事故年死亡人數由上世紀末的9,506人下降到2022年的245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2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指出,現代化煤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煤炭行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持續增強。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加快建設安全高效煤礦、智能化煤礦,延伸產業鏈條,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搶占產業鏈、價值鏈制高點。近10年來,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由850處左右發展到1200處以上,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65%左右提高到85%左右;年產千萬噸級的生產煤礦由33處發展到79處,產能由4.5億噸/年提高到12.8億噸/年;,安全高效煤礦數量由406處發展到1146處,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30%左右提升到70%以上。智能化煤礦建設從無到有,截至2022年底,建成智能化煤礦572處、智能化採掘工作面1019處,31種煤礦機器人在煤礦現場應用。

(3)在經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我國煤炭產量及消費量已逐步回暖

近年來,受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我國煤炭產量及消費量均出現了先降後升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3年-2016年,我國原煤生產量從39.74億噸降至34.11億噸的低點;2017年開始,煤炭生產量明顯回暖,至2022年,我國原煤生產量回升至44.96億噸。2023年1-7月我國原煤產量26.72噸。

2022年煤炭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新高,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6.2%;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02萬億元,利潤總額1.02萬億元。由此可見,在經歷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短期陣痛後,我國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均已逐步回暖,預計未來煤炭消費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2、我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

(1)煤炭行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煤炭企業戰略性重組步伐明顯加快。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聯合重組成立新山東能源集團,中煤能源兼并重組國投、保利和中鐵等企業的煤礦板塊,山西省戰略重組成立晉能控股集團和山西焦煤集團,甘肅省、貴州省、遼寧省分別重組成立甘肅能源化工投資集團、盤江煤電集團、遼寧省能源集團,煤炭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未來,國家將持續推進煤炭上大壓小、增優汰劣,合理有序釋放先進產能,實現煤炭新舊動能有序接替和有效轉換。到「十四五」末期,我國將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業,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組建10家億噸級煤炭企業。

(2)煤炭企業對於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開採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

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促進我國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要將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實現煤礦開拓、採掘(剝)、運輸、通風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

因此,加快在煤炭生產企業中普及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裝備,大力發展智能化開採,是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工程,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必要手段。而隨著煤炭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及產業政策的支持,大型煤企為了保障生產安全、提高生產效率,對於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需求快速增加。

總之,煤炭產業作為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產業,將繼續朝著安全、智能、清潔開採方向發展;煤炭消費需求將繼續維持高位,煤炭依然是我國的主體消費能源。

3、煤炭市場運行面臨的主要問題

(1)煤炭增產保供取得明顯成效,但煤礦均衡生產和安全生產均面臨嚴峻挑戰

一是現有生產煤礦短期內大幅核增產能、增加產量,持續長時間、高強度、滿負荷生產,採掘關係緊張問題凸顯。據相關部門數據分析,當前我國採掘接續緊張煤礦達到367處,涉及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四川、貴州、陝西、新疆等22個省(區),採掘關係失衡成為長周期平穩生產的制約因素。二是搶產量、趕進度、完任務,增加了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難度。

(2)部分煤炭企業電煤保供任務超過電煤資源量,中長期合同履約難度大

2022年,我國電煤中長期合同實際兌現量約20億噸,有效穩住了電煤供應基本盤。2023年,我國電煤中長期合同量繼續擴大。從產運需銜接情況看,部分煤炭企業接到的電煤保供任務超過企業電煤資源量,煉焦煤、無煙煤企業也有超量的電煤保供任務,導致煤炭企業供冶金、建材、化工等非電行業用量減少,甚至需要外部採購高價市場煤來完成電煤保供任務。部分產煤省區內電廠均按照105%的高限銜接煤源,導致煤炭生產企業可調出煤炭資源減少,對煤炭調入省區電煤供應能力減弱。加上電煤需求不穩、煤礦生產波動、運輸銜接不暢等多種因素影響,2023年電煤中長期合同100%履約難度較大。

(3)煤炭市場運行秩序有待進一步優化完善

2022年,我國煤炭市場供需總體保持相對平衡局面,部分煤種市場供需仍然呈現緊平衡態勢,煤炭現貨市場價格持續高位波動,煤炭中長期合同價格長期低於現貨價格,下遊行業用煤成本較高。隨著煤炭中長期合同交易量逐步增加,煤炭市場現貨交易比重下降,部分無法參與長協合同交易的企業紛紛湧入現貨市場,煤炭現貨市場價格易漲難跌。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煤炭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項目後評價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PHPOLICY:LD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cd9915ac9e11dada46d30b6690c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