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某村子裡住著一位孤苦無依的老人,老人年過古稀頭髮花白。老伴過世多年,兒女都在外打拚,逢年過節才會回來看望老人。
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兒女回來時會修繕老屋,劈好木材,柴米油鹽以及所需的日用品都準備好,這樣老人就不需要出門了。
除了兒女難得回來的那幾天老屋裡很熱鬧之外,老人平時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顯得格外冷清。
老人家的老屋還是幾十年前修建的木板房,因為有些年代,木板受潮發霉開始腐朽,木板上的痕跡顯示出它經歷過的歲月風霜。
老人臉上深深的溝壑,如枯樹皮一樣的皮膚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老屋和老人,那樣的和諧寧靜,卻有幾分淒涼。
其實老人住的村子不小,不過她家和其他村民房屋隔了一條馬路,滄桑的老屋孤零零佇立在大山下,裡面還住著一個孤零零的老人。
村民都不願和老人來往,村裡其他老人會告訴家裡孩子不要去和她接觸,更不要去她家,她嘴碎,討人嫌。
孩子還想多問幾句,長輩會很不耐煩「叫你不要去聽話就是了,哪有那麼問題?」
村民們很少會提及她,偶爾說到她也是在講她做過的壞事,說過的壞話,然後總結如今沒人願意和她來往是她活該。
同齡老人不願和她往來,即使八卦也不會帶上她,年輕人更沒有共同語言,小孩因為家人警告也對她敬而遠之,甚至有的孩子在她背後叫她「長舌婦」。
因為沒人願意和她往來,而村裡人又都不接受她去別人家串門,久而久之,老人老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活動範圍也只限於自家門口。
她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到地里種菜、除草,摘菜,然後一個人發獃。
老人大多時候待在家裡,天氣好的時候會看到她走出家門,要麼在門口走來走去,要麼搬張凳子出來坐在門口一動不動曬太陽。
年邁的她早已跟這個社會脫節,兒女買的電視機她不會打開,連老人機她都弄不利索,這意味著她沒有多餘的休閒娛樂方式。
不知道這漫長的日日夜夜裡她是怎麼熬過的,她在想什麼?她是否甘願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換著是年輕人肯定會瘋掉吧。
好在上天給了這灰暗的日子一些光,一個村裡的女孩走進了老人的生活。雖然奶奶多次警告女孩不許去老人家。
但孩子的天不就是不聽話嗎,小女孩無意之間跑到老人家門口,並對著老人甜甜地笑了,這個笑容融化了老人的心。
她趕緊招呼小女孩,並把家裡捨不得吃的東西拿出來招待孩子,天真的孩子看到吃的高興得又唱又跳,而老人慈祥地看著她。
有了第一次的友好相處,一老一小成為了好朋友,此後老人總是喜歡站在門口面帶微笑眺望對面,等小女孩家人發現時,她們感情已經很深了。
家人明確禁止女孩不許再去老人家,可孩子哪裡看得住,一不留神小女孩又跑出老人家裡。
因為感受到老人的善意,女孩的家人也沒再明確阻止她。有一次老人硬塞給女孩100元,當女孩這事告訴家人時,家人破天荒地示錢再還回去老人會有想法,要不就買點東西去看望一下她。
家人的決定讓女孩很開心,也許就是個轉機。
我們不知道老人到底做了什麼事讓村民對她避之不及,也許年輕時她確實是個「狠角色」,又或許她不過是直言直語,藏不秘密的人。
不管怎樣她對孩子沒有惡意,她不過是個慈祥的老奶奶。有句話說得好,上一輩的恩怨和下代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