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也曾「低聲下氣」求人?這件書法佳作,記錄他人生尷尬時刻

2023-05-10   書法網

原標題:顏真卿也曾「低聲下氣」求人?這件書法佳作,記錄他人生尷尬時刻

顏真卿也曾「低聲下氣」求人?這件書法佳作,記錄他人生尷尬時刻

文天祥《正氣歌》中有一句「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顏常山」指的就是顏杲卿,他與兒子顏季明一同被安史叛軍所害。弟弟顏真卿作《祭侄文稿》悼念兄侄二人,20多年以後,他也走上了相同的路,被叛將李希烈縊死。

顏真卿

「滿門忠烈」「忠義正直」是人們對顏真卿一家的評價,《祭侄文稿》《爭座位帖》多被冠以「氣節之書」的稱號。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顏真卿也有「低聲下氣」求人的時候,只不過當我們了解事情原委後,不僅不會改變對他的敬佩,反而越發覺得其人格之光輝。

《祭侄文稿》

這件事被記錄在顏真卿的書法《乞米帖》中。《乞米帖》如今已無真跡存世,據推測是在宋末元初遺失的,現有南宋《忠義堂帖》刻本流傳。此帖在北宋時頗為流行,范仲淹、歐陽修、米芾、蔡襄都欣賞過它。據《集古錄》載:「此本墨跡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於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嘗模帖刻石遺於朋友。」可見在當時,《乞米帖》不僅原作尚存,拓本也很多。

《爭座位帖》

此帖寫於唐永泰元年(765年),顧名思義,是顏真卿向太子太保李光進乞求一些粟米之事,故也稱《與李太保帖》。刻本共計5行,47個字,釋文為:「乞米帖:拙於生事,舉家食粥,來已數月。今又罄竭,只益憂煎。輒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仍恕干煩也。真卿狀」

《乞米帖》

此帖內容並不難懂,讀來卻讓人淚目。顏真卿此時擔任檢校刑部尚書一職,官階不低,年俸祿約有400石,但卻困苦至此。古人輕易不會向別人乞糧,正如文中所述,也是迫不得已。顏真卿為官多年,清正廉潔,布施鄉鄰,從不貪污受賄,此時又恰逢關中大旱、江南水災,故而有此境地。

《乞米帖》

相比「顏氏三稿」,《乞米帖》顯得拘謹一些。此帖行筆斂鋒,不露鋒芒,以圓筆為主,轉折婉轉、連帶自然。時人評價《乞米帖》渾厚 而不失靈活,樸拙中見精巧,錐畫沙、折釵股亦見於此帖中,將秀潤與雄健融為一體。

董其昌《臨乞米帖》

《乞米帖》結字疏闊欹側,如「濟」「勤」二字,前者左輕右重、疏可跑馬,後者左高右低、向右下結勢,揖讓變化豐富,字字氣脈相連、一氣呵成;縱有行橫無列,上下間距緻密,左右通曠。一件小小的書信,其中蘊含的筆法、結字、章法學問值得好好琢磨。

顏、董《乞米帖》對比

據史料、詩文記載,蘇軾、陸遊、湯顯祖、董其昌都曾臨摹《乞米帖》,董其昌臨本留存至今。他兼取顏真卿、李邕筆法,所寫《乞米帖》個人風格更強烈,略失原作那種隨意而出但又深諳古法的駕輕就熟感。

大家對《乞米帖》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