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音頻:進度條00:00 10:33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五一」期間好消息不斷,權益市場仍處「春天」。
5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公布,如期加息25BP,並刪除了「一些額外的緊縮政策是適當的」。 美聯儲停止加息漸行漸近。
4月政治局會議出爐,言明「當前我國經濟的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是說經濟仍需「呵護」, 積極的政策不會退出。
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今年「五一」旅遊人數約2.4億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4%。 「假期消費」已率先復甦,靜待「日常消費」的復甦。
流動性拐點將至,政策支撐猶在,消費復甦正「蓄勢待發」,我認為 5、6月份依舊處於「做多」的窗口。今天銀行板塊漲了2.6%,化妝品板塊漲了1.6%,「國企紅利」指數漲了2.3%, 資金已經在慢慢「伏擊」這些順「經濟復甦」的板塊了。所以,不要悲觀,不要失望,機會是有的,積極抓取才是正事。( 銀行( 基民的春天 )、醫美( 如期大漲 )板塊的機會上周都分析了;想了解詳情的可以點擊查看。 )
我們需要注意的只是, 適當均衡配置。因為從客觀方面講, 人的認知是有缺陷的,幾乎不可能抓到能100%上漲的板塊,均衡配置的話,東方不亮西方亮,能增加我們的「容錯空間」;從主觀方面講, 中短期市場總是可能存在「意外」,就算99%地確定某個板塊有大機會,但萬一押注投資被套了,影響後面投資的節奏,非常不划算。
總而言之, 對未來有信心+適當均衡配置,是我們應對當下市場的最佳態度和策略。4月已矣,5月已至,上半年馬上就要過了,時間彈指一揮間;讓我們抓住5、6月珍貴的做多窗口,一起賺錢吧。
從A股歷年的表現看,1-4月一般是「炒作行情」,俗稱「春季躁動」;但隨著年報、一季報披露完畢, 5-9月行情將「回歸業績」。本周是5月的第一周,預計是以「消化」一季報業績為主。
下面看看一季報的情況,找找投資的啟示。
1、一季報的機會
從總量看, 一季度A股的盈利已經「觸底回升」了,全部A股的凈利潤增速,2022年四季度是-8.1%,今年一季度是2.5%;主板凈利潤增速,2022年四季度是-8.4%,今年一季度是3.4%。
說明 經濟復甦已經體現在了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中。這是一個「好兆頭」,目前經濟還處於復甦的早期,企業盈利就在回升;未來隨著經濟復甦的加快,企業盈利增長的幅度會越來越大,給股市的上漲提供堅實的基礎。(去年股市反反覆復,是因為經濟反反覆復;今年經濟不斷復甦,難道股市不應該是大趨勢上漲嗎?)
注意:
創業板(新能源占比35%)因去年凈利潤基數高,今年一季度增速邊際有所放緩;科創板(半導體占比47%)因全球半導體仍處「寒冬」,凈利潤增速下滑較大。
這是正常現象。創業板和科創板都屬於「成長板塊」; 經濟復甦,一般先復甦「價值板塊」,再復甦「成長板塊」,先後有序。
注意:
創業板(新能源占比35%)因去年凈利潤基數高,今年一季度增速邊際有所放緩;科創板(半導體占比47%)因全球半導體仍處「寒冬」,凈利潤增速下滑較大。
這是正常現象。創業板和科創板都屬於「成長板塊」; 經濟復甦,一般先復甦「價值板塊」,再復甦「成長板塊」,先後有序。
再看幾個重點板塊。
1)「中特估值」被證實了。
石油石化、基礎化工、有色金屬、建築裝飾、機械設備,今年一季度的ROE顯著提升。
這些板塊的共同點是什麼? 國企占大頭。這說明,央企的「一利五率」改革已經初顯成效(增加了對ROE的考核),國企估值的提升已經在路上了。
2)TMT表現分化,但整體撐不起現在估值。
TMT行業中,計算機、傳媒板塊一季度的凈利潤增速較好,通信板塊的增長一般般,電子板塊凈利潤大幅下降。電子板塊中,半導體板塊一季度的凈利潤大幅下滑64.1%。
這說明 今年前4月TMT的上漲,主要是由「情緒提升」驅動的,有些板塊,例如電子、通信,並沒有盈利改善的預期。
傳媒、計算機的盈利雖到了「拐點」,呈「觸底回升」之象,但 目前的盈利修復程度,並不足以支撐起估值。中證傳媒指數的PE是85倍,計算機指數的PE是338倍,都位於近5年的最高百分位, 處於「市夢率」階段。
3)新能源車的利潤從上游向下游轉移,鋰礦企業盈利承壓,汽車板塊盈利改善。
今年一季度,有色金屬板塊凈利潤下滑21%,壓力比較大;電力設備板塊凈利潤增長31.5%,邊際放緩; 汽車板塊凈利潤同比增長6.9%,盈利「觸底回升」。
說明,風水輪流轉,新能源車產業的利潤慢慢在向下游的整車廠轉移了,以前「 整車給寧王打工,寧王給礦企打工」的日子過去了。
多說一句,整車的利潤改善,有利於新能源車產業的長期發展;但 「新能源車」指數中,礦企占了比較大的比重,所以中短期對新能源車板塊不利。
4)光伏依然處於景氣高位,但受「產能過剩」的影響。
今年一季度,光伏設備凈利潤增速為62%,電網設備的凈利潤增速為52%,依舊處於高增長的階段。
但光伏行業的主要問題是「產能過剩」,導致矽料、矽片、組件持續降價, 未來的盈利預期較差。有點像豬肉,雖然經濟好了吃豬肉的人多了,但豬的數量增長更快,導致豬價下跌,豬企的盈利反而降低。
中短期,光伏的走勢也不確定,取決於供需何時重歸於平衡。
5)醫美處於高景氣階段;醫藥板塊整體利潤承壓,但中藥板塊快速增長,創新藥邊際改善。
今年一季度,化妝品凈利潤增速為39.4%,醫療美容的凈利潤增速為34.2%, 整個醫美賽道處於高增長的階段。這一點我上周講了,消費復甦的話先復甦醫美,畢竟手機可以遲點買,但出門不能「素麵朝天」。
醫藥板塊今年一季度的凈利潤下降28%,整個板塊還沒到盈利拐點。但是,中藥板塊卻非常景氣,凈利潤同比增長了56%;化學製藥(創新藥)也到了盈利拐點,告別了負增長。
往大了說, 醫藥板塊是一個「自循環系統」,醫保基金就那麼多錢,給這個(醫藥)細分板塊支撐多一點,就要「冷落」另一個(醫藥)細分板塊; 目前,政府主要支持的是中藥和創新藥,所以其它醫藥細分板塊的盈利只能承壓了。
2、我的觀點
二季度經濟必將進一步復甦,我更看好「順周期板塊」,例如 銀行、消費、醫美,和「中特估值」。
銀行( 基民的春天 )、醫美( 如期大漲 )的邏輯上周說過了,今天重點說說消費、中特估值。
1)消費預計到了「困境反轉」的時刻。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消費是指「 除了白酒之外的消費」;白酒雖好,但白酒的關注度高,並且庫存壓力依舊較大,預計難有「大幅超額收益」的空間。
我所說的消費,具體指的是休閒食品、食品加工、調味品、飲料乳品等,這些板塊的表現 跟CPI的關係比較大。雖然3月的CPI只有0.7%,預計4月的CPI也會承壓,但 股市向來存在「搶跑」,例如,上周五某乳業龍頭公布一季報了,同比僅增長2.7%,但股價大漲超過6%。
另外,從「五一」旅遊出行的火爆程度看,5、6月份CPI有望逐步走出低谷,迎來反轉。
綜上,我認為二季度消費板塊有較大的機會。
2)「中特估值」有增量資金進場。
除了「一季度ROE顯著改善」,我看好中特估值的另一個理由是, 5月又有7隻央企指數發布(今天就發布了6隻)。
新指數發布了,為支持央企的發展, 是不是要有一些新指數基金髮布?例如科創50指數2020年7月23發布,到了2020年9月28日就有4隻指數基金髮布,規模節節攀升,目前跟蹤科創50的指數已超千億。
所以, 預計未來3個月央企板塊也有一筆不小的增量資金進場。
溫馨提示:
文中觀點僅是個人看法,請理性參考,自負盈虧。
文中所談「機會」 , 多屬於中短期機會,不太適合「定投」的方式參與。另外,市場波動無常,普通投資者建議 分散配置為佳。
溫馨提示:
文中觀點僅是個人看法,請理性參考,自負盈虧。
文中所談「機會」 , 多屬於中短期機會,不太適合「定投」的方式參與。另外,市場波動無常,普通投資者建議 分散配置為佳。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二條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