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揭陽揭西縣的千年古鎮,這篇保姆級攻略,帶你不留遺憾逛吃玩

2022-05-24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東揭陽揭西縣的千年古鎮,這篇保姆級攻略,帶你不留遺憾逛吃玩

到揭西旅遊的第一天先去的棉湖古鎮。

棉湖古鎮古稱道江,全鎮面積約33平方公里,因其東南部有個水面很寬的雲湖,湖邊曾經種植了許多木棉樹,故改名棉湖。

棉湖古鎮始建於北宋977年,距今已經1000多年歷史。這裡曾是一座十分繁華的商業古鎮,大片大片的房屋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味道。

棉湖古鎮可以逛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可以吃的美食也實在是太多了。收藏這篇攻略,帶你們了解真實的棉湖古鎮。

一、洪氏愛祖祠

在棉湖古鎮方圍居委大巷下有一座祠堂名叫洪氏愛祖祠,修建於民國1919年(也有說修建於1923年),當地人稱洪萬興祠,據說是洪氏富商洪萬興號為洪氏修建的祖祠。

初看門面,覺得跟一般的祠堂沒有多大區別,待進到裡面,其精美奢華程度令人咋舌!洪氏愛祖祠是揭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祖祠。

洪氏愛祖祠面積約200多平,後堂的馬面牆竟然貼著義大利瓷磚,要知道,在1919年,進口義大利瓷磚那可是非常昂貴的。

如果說意大會利瓷磚的昂貴价格令人驚嘆,但洪氏愛祖祠的精華卻是在屋樑上。

金銀線畫、彩繪壁畫以及潮州木雕將洪氏愛祖祠的奢華推向了高潮。有的甚至還貼了金鉑。其工藝精湛度在揭西,甚至整個廣東都是非常少見的。

也難怪,洪氏愛祖祠被人稱為古董級文物。

二、興道書院

興道書院始建於1872年,位於雲湖附近。

興道書院的前身是棉湖社學,棉湖社學是揭西創辦最早的學校,約建於1730年,最初的面積約9丈,創辦12年後,搬遷至興道書院的位置,並改名為鴻都書院。當時,鴻都書院的面積跟興道書院的面積差不多。

鴻都書院在經歷了130年歷史變遷後,改建為興道書院。

民國時期,興道書院曾作為東征軍指揮部存在,開啟了聞名海內外的棉湖戰役。就是在這場棉湖戰役里,東征軍打敗了陳烔明。

三、城隍廟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明朝時期,朝廷制定了一項規定,只有縣級以上的行政機構才有資格建城隍廟。但是在明朝時期,揭西還隸屬於揭陽縣,根本沒有資格建城隍廟,為什麼揭西卻有一座城隍廟呢?

自古潮州府有「九縣十城隍」的說法,這多出來的城隍廟就是棉湖古鎮的這座。

是違規建造?其實,並不是。

據說,在清朝時期,棉湖古鎮的雲湖水道交通發達,位於水路的交通要道,揭邑就打算在這裡設置一個分縣。棉湖古鎮的地位一下子就高出不少,既然是個分縣,那麼就完全有資格建造一座城隍廟了。

於是,便有了九縣十城隍。

聽說,棉湖古鎮的這座城隍廟很靈驗哦。

四、永昌古廟

永昌古廟位於棉湖古鎮北爺門,始建於南宋時期,整座古廟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由玄天古廟、雲湖庵和雲境庵組成。

玄天古廟裡面供奉著玄天上帝,雲湖庵和雲境庵供奉著娑婆三聖。

清康熙年間,棉湖翰林寫過一首詩,詩中有句:「古廟香煙交翠竹,碧潭秋水映冰壺」,這古廟指的即是文昌古廟。

如果你覺得來永昌古廟只是燒香、祈福那可就膚淺了,永昌古廟最值得觀賞的是清代石雕,還有一處古藻井。

石雕有幾處?因為沒有認真數過,具體的數字也不清楚,只是聽人說,可能有50多處。

石雕人物栩栩如生,面部表情形象靈動,簡直跟活的似的。每副石雕都是一個故事,給予人們極大的想像空間。

不過,永昌古廟的鎮廟之寶是古藻井。

人們將穹窿狀的天花板稱為藻井,潮汕地區僅保留有兩處古藻井,永昌古廟的龍鳳八角藻井便是其中之一。外表金碧輝煌,線條生動流暢,做工更是細緻如微,可以說是藻井界的天花板。

還有廟門也挺有意思,不像別的地方貼門神畫一年一換,潮汕地區的門神都是畫上去的,工筆流暢,細膩唯美,還能保存很久很久。

五、郭氏大樓

棉湖古鎮的古建築最令人稱道的便是郭氏大樓,距今約有300多年歷史,呈百鳥朝鳳格局。房屋有99間。

為什麼房屋有99間卻叫「百鳥朝鳳」?後來才知道,在院子一處角落裡,有一個洞口,從洞口下去是一個面積約10平方米的小房間。這便是第100間房。曾用作藏身之所。

據說郭氏大樓從建好至今,300多年從未有過大型修繕,房屋的牆壁甚至用鐵釘都釘不進去,堅固如鐵。傳說,郭氏大樓的建造人以做紅糖發家,當年建造房屋時,在建築材料里摻入了部分紅糖和三合土,這些材料時間越久越牢固。

揭西的許多房屋不像廣州的古建築,屬於歷史古蹟就不再住人,再大的面積也都空著,失去了人氣,但揭西的這些老房屋、古建築依然住著人。給房屋聚集著靈氣,補充著能量,那建築便越發顯得有生氣。

六、潮州音樂協會聽潮樂、看潮劇

在棉湖鎮雲湖牌坊附近有一幢建築,被作為潮州音樂協會駐點存在。每天,這裡聚集了許多音樂人,他們在這裡說說唱唱就是一天。

揭西人可以分兩種人:客家人和潮州人,大部分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語言。潮劇是用地方語言演唱的古老戲曲劇種,作為一個外地人,字聽不懂沒關係,聽音就行了,總之,十分婉轉動聽,耳朵和眼睛都十分享受。

我沒有認真去了解演奏一出潮樂應該使用多少種樂器,只覺得開場總會有4種樂器先行,之後才是二胡、琵琶類,中途又是鑼、鼓、擦點綴,十分精彩。

最近有人無聊,評選出一場演奏里最閒的樂器是大擦,再看到大擦便總是忍不住想笑。有一位年輕小伙子就使的這種樂器,半天才聽到咣的一聲,神情倒是十分認真,很是敬業。

總之,聽潮樂、看潮劇,來這裡准沒錯。

七、劉厝寨金獅表演

從雲湖牌坊走不遠,就是劉厝寨金獅表演的地方。其實也不單是獅子表演,還有舞龍。

先是醒獅表演,算是對客人的歡迎禮,一般開業或者有喜,都會請人來舞獅。因為我在廣州看過多次醒獅表演,也沒覺得很稀奇。

倒是彌勒佛戲青毛獅,看得人精神抖擻,直覺十分有意思。這才是揭西獨有的地方特色。

青獅,在潮汕人民心中具有驅魔辟邪、迎福納祥的寓意。整場表演就是彌勒佛挑逗青獅的場面,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直呼過癮。

建議到棉湖古鎮旅遊,一定不要錯過這場表演。

還有舞龍。一般逢年過節,舞龍節目必不可少。看點在於龍形變幻,一場表演下來,可能有十多種龍形,非常精彩。

八、棉湖古鎮那些好吃的美食們

棉湖鎮的小吃有4樣絕不可錯過。1是餃面,2是無米粿,3是蚝烙,4是牛肉粿湯。

1、餃面

有一家叫少雄餃麵店的,已經開了40年,老闆幾經易主,但味道卻始終未變。他家的門店灶前擺放著一條大長石凳。從前,食客們就坐在這條大長條石凳上,吃餃面中途,跟老闆再添些免費麵湯,場面十分具有煙火氣。

從前,人們吃餃面總跟老闆戲稱「納稅」。吃了餃面,便是納了稅了。

餃面的肉餅又細又嫩又鮮,麵皮又薄又彈又滑,麵湯更是清鮮可口。

2、無米粿

從前,人們的生活普遍比較窮,缺糧少米,便用薯粉代替米粉,和一些南瓜或者什麼的,煎成餅,還起了個十分形象的名字:無米粿。

其實製做薯粉的過程並不簡單,要先打成漿汁,然後靜放沉澱,再把渣撈起來曬乾打磨成粉。做好的無米粿外酥里嫩,十分好吃。

不過,吃無米粿離不開靈魂醬料:辣椒醬和魚露。蘸了料口感會更好。

3、蚝烙

以前看人家煎蚝烙就是將生蚝與雞蛋攪拌煎成餅,揭西的蚝烙儀式感更隆重。配料有蛋清、香菜和蒜苗等,邊煎邊翻面。

煎好的蚝烙吃起來很鮮很嫩很焦很脆很香,再配上魚露醬汁,口感更是鮮美。

4、牛肉粿湯

以前去潮州,吃過潮州的牛肉丸,真是令人回味至今。揭西的牛肉丸跟潮州的在口感上有些許差別。比如潮州的口感稍硬,揭西的口感稍軟,真真正正是牛肉丸。

也不需要什麼調料,就一碗清湯煮開,吃起來簡直是神仙味道。

看過了棉湖的古建築,吃過了棉湖的美食,最後,可不要錯過雲湖。不僅有九曲亭橋,更有清波碧水。聽說,從高空俯瞰,還能看到雲湖八卦的樣子呢。

一座棉湖鎮,千年揭西史。到揭西旅遊,可不要錯過棉湖古鎮喲。

旅遊貼士:

棉湖鎮地址: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

特別提示:上述所有景點和美食均在古鎮內,可以逛上一整天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b691baf150371b51d23dc65f2b8b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