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加坡歷史上只獲得過一枚奧運會金牌,但她依然是「體育強國」

2022-02-06     新加坡眼

原標題:儘管新加坡歷史上只獲得過一枚奧運會金牌,但她依然是「體育強國」

我說新加坡也是體育強國,不是以他們運動員獲得的獎牌做依據。因為在國際體壇上,我們難以見到新加坡的體育健兒的身影。迄今為止,他們好像就只獲得過一枚奧運金牌,再就是前不久有個叫駱建佑的羽毛球運動員獲得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冠軍。這點成績,在那些堆金積玉的強國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但是,體育的本質意義,並不是為了獎牌,也不是為國爭光,而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而體質的優劣,需要數據說話。彭博通訊社曾經參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發布了以健康相關指數為基礎的「世界最健康的國家」排行榜,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新加坡(順便告知,中國排在第55位)。

當然,新加坡人的健康體質,並不完全是因為體育獲得,諸如吸煙飲酒、食品和空氣品質、生活習慣等都有影響,但堅持體育健身,卻是增強體質的重要途徑,比當下流行的保健養身靠譜得多。

我寓居新加坡時,對當地人熱衷於各種運動印象深刻。他們常年游泳的人非常多,當然這也得益於他們四季皆夏的氣候,每個小區都有室外泳池,基本上都是恆溫。騎自行車、跑馬拉松的人也很多,到處都是風光綺麗的自行車道,每個組屋區都有緩跑徑。健身房和網球場也是每個公寓小區的標配,儘管如此,我兒子兒媳還買了一些健身器械放在家裡,說是比健身房更便捷。

全民健身的興盛,與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大有關係。即使是疫情初起,如臨大敵,所有國家都尚未決定與病毒共存,新加坡政府也沒有要求居民宅在家裡,只是禁止人群聚集,並要求佩戴口罩,但還是鼓勵室外運動,並規定跑步、運動的人可以不戴口罩,因為這對健康不利。

新加坡體育城

新加坡金沙「無邊遊戲池」

如果你有興趣去參觀一下新加坡的體育城,一定會有一點小小的震撼。我曾經去那裡打過桌球。雖然我很喜歡打桌球,但那天卻被這座體育城吸引了,球沒怎麼打,卻花很多時間地做了一場即興小旅行。

那簡直是體育愛好者的天堂,偌大的體育場,居於體育城的中心,田徑、足球、橄欖球和板球等場地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隨意轉換,伸縮式的穹隆屋頂,讓你坐在座位上可以看到嘆為觀止的海濱美景和城市天際線。那些空中露台和垂直綠化種植,恍然讓你感覺是身處在大自然的懷抱。

這座體育城明顯不是為了舉辦國際頂級賽事建造的,它更多的是為了給國民提供健身場所,拓展生活空間。沒有重大活動時,所有體育設施都非常廉價地對公眾開放,其設施之完備,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更讓人感覺新意的,是它把體育與休閒、娛樂和生活的活動場所結合起來,融為一體。

你沿著那條可以為你遮蔽雨水和陽光的林蔭步行道漫步,走著走著就走進了一個時尚商場,而商場內有水上休閒樂園和攀岩設施;你還有可能走進一個體育社區,那裡有硬地球場、滑板公園、健身角、慢跑道和自行車道、保齡球場和沙灘排球場;還有可能走進那個體育圖書館和體育博物館,還有新加坡國家體育局和國家體育總會,你盡可以進去參觀——你放心,那些公職人員都面帶笑容,彬彬有禮,對你尊重得很。你肚子餓了沒關係,裡面還有很多餐館、咖啡廳,豐儉隨君。

新加坡這種綜合性的體育城,在亞洲是第一家。現在國內應該也有了不少,我目前居住的蘇州吳江就有一個阿里投資營建的蘇州灣體育中心,也還不錯,有多種功能,在游泳時可以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玻璃看到天空的白雲和路邊的綠樹,但比起新加坡的體育城,仍然規模不及,人氣不旺。

我還跟朋友一起去過新加坡一個游泳館,那個泳館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朋友是幾十年的老會員,可以免費帶我去。很大的泳池,我嫌麻煩,沒游泳,但還有別的項目,我看到有一個保齡球館,就去打了幾局。朋友是個建築設計師,我打完球回來,他居然在那裡辦公,那裡有很安靜的辦公室。然後我們還在裡面吃了一頓飯。

這種綜合性的社區,新加坡還有不少,我漫遊這個島國時就遇到過多個。不過還有更多的小型場地,他們是要讓每個新加坡人步行10分鐘就能抵達最靠近的體育設施。僅僅建場館還不夠,還有具體的激勵。他們幾乎人人都下載有預定體育場館的軟體,政府還給每個下載的人充錢,鼓勵運動。

渣打新加坡馬拉松賽

新加坡體育蔚成風氣,還與他們重視學校體育有關。新加坡中小學生和初級學院學生,還要求參加一個全國性體育測試,名叫「全國體育健康獎」測試。中小學生還每兩年一考,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折返跑等,從小就養成習慣,終身不輟。

當然他們也不是不重視競技體育,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了好成績,政府也褒獎,駱建佑得了冠軍,總理李顯龍就在臉書上表示祝賀。但更多的是商業機構贊助。有的個人還不能領取,而是存入基金,退役後才能支取。他們不希望運動員一夜暴富,揮霍無度,這樣對後來的人生不利,也影響他們的社會形象。

他們的體育明星似乎沒有我們這邊那麼星光四射,他們很少將體育獎牌與政治掛鉤。駱建佑本來是馬來西亞人,後來入籍新加坡,他得了冠軍,新加坡高興,馬來西亞也高興,都只是祝賀運動員取得了好成績,並沒有去爭奪這份榮譽。更有趣的是,給予最大筆獎金的,卻是印尼富商。

我個人認為,所謂體育強國,不能完全拿金金牌數量來衡定,要看這個國家的體育設施是否完備,要看經常參與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多少,要看國民整體的身體素質。這些做得好,即使拿不到一枚國際金牌,也是體育強國。反過來,金牌再多,而大多數人卻病病歪歪,弱不禁風,也只是外強中乾,徒有其表。

熱愛運動的新加坡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與歌的旅行,感謝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b4b4643bf49aeedc5cfb35282d4ce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