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你們這些 AI 公司,只配做備胎

2024-06-11     36氪

正如最初的曝光那樣,2024 年蘋果 WWDC 全場的關注重點,是蘋果 AI。

但此 AI,並非我們所熟悉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而是蘋果的自創名「Apple Intelligence」。

名字不太一樣,但其實事情還是那麼個事情。

和最初曝光重合的,是 ChatGTP 接入了蘋果的 AI,但大多數中國科技從業者都在關注的那件事:蘋果在中國的 AI 合作方,在 WWDC 的現場並沒有任何展示。

有一些傳聞之前說,蘋果在中國地區的合作方,會是百度。

不過,按照蘋果的 AI 布局機制,很多人之前所擔心的,中國地區 AI 合作方能力弱,耽誤蘋果 AI 體驗這事兒,大機率是不會出現的。

因為即便強如 ChatGPT,在蘋果的 AI 世界裡,也只能當個「備胎」。

WWDC現場,作者拍攝

蘋果正在塑造的,並不是一個儘可能覆蓋更多功能的大模型,而一個橫跨自家數據,軟體,硬體的智能助理系統。

別擔心,百度耽誤不了蘋果

大多數 AI 公司的產品,都在追求一個事兒:讓 AI 干儘可能多的事情。

但蘋果的 AI 「Apple Intelligence」,歸根結底就為了一個目標:讓 AI 儘可能更懂你要做什麼。

整套系統的運行邏輯,大概是這樣的:

簡單來說,蘋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 是一個大部分時間運行在本地晶片(所以需要 M系列晶片或者 A17 Pro ),少部分時間運行在雲端的私人助理。這個私人助理,可以調取在你 iPhone 中的所有 app 的所有數據,來快速響應你的需求。

簡單的需求,蘋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 自己就處理了。

比如,幫你回個英文郵件,同時為了語氣不那麼生硬,把郵件改寫的更加口語化一些。

來自蘋果官網

比如,你讓 Siri,給你看看你的微信聊天記錄里,還有沒有關於下周的工作安排,忘記加到你的備忘錄和日記里了。

除了這種日常需求,如果你需要更加複雜的知識體系,Apple Intelligence 發現自己滿足不了了,就會問你,要不要接入 GTP,來獲得更豐富的答案。

來自蘋果官網

同時,因為需求是Apple Intelligence幫你總結的,所以接入 GPT 時的問題描述,會更加準確,或者說是更符合「AI 想要的語言體系」,更加有助於獲得答案。

所以在這樣的機制下,即便是在中國市場換了合作方,大機率,大部分的 AI 功能,普通消費者也可以用,不受任何影響。

甚至,蘋果還表示,GPT 是很好的大模型,但同時自己還保持對其他大模型開放且積極的態度,再結合 WWDC 現場,OpenAI 的 Altman 雖然來了現場,但發布會的視頻中連出現都沒出現的微妙狀態,基本可以理解:市面上這些成功的 AI 大模型,只配給蘋果的 AI 做圖書館和知識庫。再強的 AI 公司,在蘋果面前,也只是個特定領域的技術供應商。

很合理,你也可以仔細琢磨琢磨,ChatGPT 已經火了這麼久,這個大模型所提供的能力真的是你每天必需的嗎?其實對於所有人來說,一個足夠優秀的人工智慧助手,理論上就該像鋼鐵俠的 Jarvis,像一個熟悉你所有事情的私人管家,可以在各種瑣碎的日常事情中,第一時間提高你的信息處理效率,優化你的時間安排。

來自蘋果官網

好像看起來,從功能上,就那麼回事兒,但實際上目前確實也只有蘋果有這個能力,從系統層就用上 UI,而不是把很多 AI 的 app 裝到手機里,並且因為幾乎所有的運算和數據都在本地,既可以保證隱私,又能保證比在線 AI 工具更快的響應速度。

只不過,如果單純看目前所展示的功能,蘋果所提供的系統級 AI,在功能上,無非也就還是處理和理解下文字,生成些簡單圖片,真正的系統表現,還得等年底英文版上線,再做體驗。

倒是,蘋果這看似「慌張」入局AI,實際上還是給大量正在做「AI手機」的廠商一點全新的啟發,人們不一定期望能用 AI 在手機上真的做多少事兒,解決多少問題,大多數時候,能幫上忙,解決些繁瑣但簡單的事情就好,而且,最好就像 Apple Intelligence 這樣,可以跨 app 來收集數據,更高效解決問題。

發力 AI,一場 5 年前埋下的布局

蘋果的 AI,最大的優勢,是系統內不同 app 的信息拉通,有趣的是,這個叫 App Intent 的東西,是一場持續超過 5 年的布局。

在發布 iOS 13 時,蘋果對外展示了 App Intent,它允許開發者在Siri快捷指令中使用特定的意圖(Intents)來與應用程式交互。App Intents使得Siri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應用程式的功能,並使用戶能夠通過語音命令來執行這些功能。

而當開發者給自己的App 接入 App Intent,就可以把自己的 app 接入 Shortcut 功能。

在過去幾年,Shortcut 這一類似編程自動化的 app,一直是很多硬核 iOS 用戶,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定製自己 iPhone 的一些特定自動化體驗的工具。

當 App Intent 的底座搭好,蘋果系統接入 Apple Intelligence,更加聰明的 Siri 就可以成為真正的智能助手,直接給用戶提供 AI 自動化功能,比如,自動篩選更重要的通知,推送到比較靠前的螢幕位置上。

來自蘋果官網

而當明白蘋果的布局邏輯,就能明白蘋果的一些看似迷惑的動作是為了什麼?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全新的 iOS 18,第一次,在 iOS 歷史上,可以隨意放置 app 的位置,不用按照從上到下的機械順序排列。

如果按照常規看法,輿論肯定會說,蘋果不懂民意,落後且傲慢,直到 2024 年才開始抄 android。

實際上,iOS 上 app 排布方式的改變,其實來源於蘋果對於 AI 時代的交互預測。

蘋果會希望,你的 iPhone 螢幕上,更多的,是類似於小組件的小窗,通過 AI,顯示你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排列滿整個螢幕的app按鈕,還需要多次點擊,才能到用戶想要的位置。

簡單解釋,蘋果希望你 iPhone 螢幕上排列的,是「任意門」,可以直接通過 ai 把你連接到你想去的位置,而不是一間間房間的門鑰匙。

但正如每一年的 WWDC,蘋果更新的一些功能,都會「捏死」一些開發者的致富經,基於蘋果 AI 的邏輯,更直接的信息展示,會讓很多 app 賴以生存的,想要儘可能留住用戶使用時間的手段失效,app 使用時間的減少,也會直接影響到不少 app 的營收模式。

或者說的更殘酷些,蘋果殺死了一些希望靠 AI,突出單個 app 功能的開發者。

不過這對普通用戶,鐵定不是什麼壞事兒,AI 會離生活更近,不用特定為了幹什麼再去費勁查找和學習找到特定的 AI 助手,先把最基礎的工作交給蘋果。

蘋果交卷,得分未知

不到兩個小時的 WWDC 大會,蘋果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快速介紹自家 6 個 OS 後,留了超過 40 分鐘的時間,給 AI。

看起來,蘋果的 AI 方法論,確實獨特,且方便普通人使用。但實際表現,仍然是未知的。

來自蘋果官網

Apple Intelligence 究竟能收集多細的數據,在不聯網的情況下處理多複雜的指令,究竟有多聰明,這些,都要等待年底的英文版本上線。

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蘋果,Apple Intelligence 的發布,在這家公司的歷史上,是一次不亞於 iPhone 第一次亮相,Vision Pro 首秀一樣的重要節點。

能不能成,不好說,但模式創新,確實是拉滿了。

並且,大機率比目前市面上所有的 AI 手機,都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acd1333b3e35ae8ab9b89ca44db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