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戀物情節:要抱著玩具才能睡,其實是過渡性客體現象在作用

2020-04-12     幼教咖


一到晚上,小朋友們總會覺得有什麼可怕的東西縈繞在他們身邊,要是手裡不抓著小玩具,小朋友們真的是難以入睡。

在他們心中,小玩具能夠拳打床頭小阿飄,腳踢床底小怪獸。它就像是他們的保護神一樣,讓他們能夠放心安睡。我記得我有個朋友給我說,她小時候超級喜歡她的一個枕頭,她說睡覺一定得抱著那個枕頭聞著自己的口水味,不然根本睡不著。

可是吧,有些家長覺得這個習慣不好。要是自家孩子一直這樣,以後長大了該怎麼辦?而且這種行為是不是因為自家娃有什麼難以訴說的怪癖呢?家長們憂心忡忡,要不要去糾正孩子的這個習慣呢?

其實,抓著玩具睡覺是一種「過渡性客體現象」在作用

01那什麼是過渡性客體現象

過渡性客體最早出現在孩童的玩耍中,它不是母親所給予的,因為過渡性客體是兒童自己發現或創造的。它甚至比母親重要,是兒童幾乎無法切割的一部分。

常被用來代表過渡性客體的物品包括一條毯子、一件舊衣服、柔軟的玩偶或是呀呀兒語、不斷重複的動作等 。( 有些兒童甚至會創造旁人無法理解,但對其有特殊意義的話語 )

對嬰兒而言,此客體有令她感到舒適安慰的作用,能對抗焦慮、寂寞,且能幫助她安然入睡。

其實,過渡性客體現象就是家長們經常說得「戀物情節」,孩子依戀自己的玩具,並賦予心理的需求。

02怎麼理解孩子的「過渡性客體現象」

首先,孩子的舊衣服、經常搭在身上的毯子、玩具這些東西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渡性客體」,只是「過渡性客體現象」的代表。更為準確一點,這些東西其實只是外在客體。

我們舉個例子來理解一下這個現象吧。我記得高中的時候實施二孩政策,隨即我朋友的弟弟出生了。因為大人睡覺怕睡得太熟會壓著小孩,於是我朋友的媽媽就把小孩放到了單獨的嬰兒床上。

這孩子一離開母親就又哭又鬧,根本沒法睡覺。沒辦法了,我朋友就把新買小沙包塞到她弟弟手裡,這下總算是平靜下來了。

在往後的日子裡,只要這個小沙包在她弟弟手裡,她弟弟就能安心入睡了,再也不會又吵又鬧,小腳在天上蹬過來蹬過去。平時她弟弟逮到機會就把這小沙包往嘴裡塞,那個沙包全是她弟弟的口水味。他弟弟聞著帶著自己口水味的東西,睡得格外香甜。

這個例子中的小沙包就是「過渡性客體現象」的代表之一,孩子用這個小沙包來安心入睡,再也不會只讓母親陪著才能入睡了的現象就是「過渡性客體現象」。

03為什麼會有「過渡性客體現象」

1、孩子開始有了掌控意識

本著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寶寶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意識到媽媽不能一直都和它連為一體,媽媽並不是它能夠完全掌控的。

但是,寶寶潛意識裡開始想要完全掌控一個東西,一旦沒有了可以掌控的,屬於自己的東西,整個人都會陷入一種慌亂且不安的狀態,就會非常焦慮。具體就表現為孩子大哭大叫,吵鬧不休。

2、找個東西來承載自己對媽媽的一部分愛

從胚胎開始,寶寶就一直在媽媽的子宮裡,和媽媽同吃同喝,共同呼吸,血脈相連。孩子對媽媽的愛是無法割捨的,它一直覺得媽媽和它是不會分開的。

但最終在它發現自己並不能得到媽媽的全部,這個時候它心中對媽媽的愛也沒就沒辦法全部表露出來,於是孩子找到了一個「過渡性客體」來承載自己所不能向媽媽表達的那份愛。

3、孩子心理成長過程的需要

這個過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旦實現的良好了過渡,孩子就不會常常又缺乏安全感,以及有一種過分的占有欲等不健康的心理。

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體會過了自己有能力去擁有,去控制一個東西,讓這個東西完全屬於自己。「過渡性客體」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一種必須的東西。這個現象也是很正常的。

04怎樣正確對待「過渡性客體現象」

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出現「過渡性客體現象」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行為。

總是同一件物品形影不離。孩子去哪裡都離不開這個物品,而且一旦強行分開,孩子會崩潰大哭,像是自己的肉被割下來了一樣的痛苦。

孩子看到一些小東西就往嘴巴裡面塞,而且塞過之後,就不會輕易把這個東西拿給別人,一定要自己親手握住。絕不放開這有自己口水的小東西。

孩子在近段時間可能遭受了打擊,正好有一個物品安撫了它,這個時候,孩子也會出現這種心理現象,他將這種物品視作是一種安穩品。

第二點,理解孩子這種行為,並且陪伴孩子度過。在了解的可能出現這種現象的情況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強行將孩子同他們喜愛的玩具分開。

就讓孩子慢慢地自己放手。畢竟對一種物品的喜愛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我們家長遵循孩子的意願,不去「棒打鴛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第三點,適當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有的孩子這種現象出現的時間太長了,家長確實很擔憂這種行為,不妨去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畢竟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還有可能是孩子在你不知道的時候遭受了某種心理創傷。保險起見,我們實在是把握不準的時候,去找專業的心理醫生來解決這種問題。

05總結

總之,我們家長要明白孩子抱著玩具入睡,家長最好不要去糾正這種行為。這種行為一般來說是正常現象。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引起孩子有這種行為的原因是不是孩子遭到了欺負之類的。除此之外,家長無需過分擔心和干預。

你認為家長們在處理「過渡性客體現象」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YsfdnEBnkjnB-0ztG8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