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殲-20隱形戰機與其他國家隱身戰鬥機相比如何?

2020-05-31     楓葉說世界

原標題:中美俄隱身戰鬥機比較:殲20載彈量最高,F22隱身能力最強

自我國空軍裝備殲-20戰鬥機以來(2017年9月國防部發言人宣布殲20正式入列),其具備的空中優勢為我國軍隊提供了多種以前沒有的作戰模式,顯著增強了我國的軍事投射能力,我國空軍也藉此從本土防禦型空軍轉變為攻防兼備型空軍。

殲-20隱身戰鬥機

作為先進多用途隱形戰鬥機,殲-20既可滿足制空作戰任務,也可用於突防作戰任務,如果從性能數據上看,殲-20比目前亞太國家部署的任何其他戰鬥機都要先進,殲-20所配備的系統和隱身功能滿足了國際公認的「第五代」戰鬥機的標準,第五代戰鬥機是指達到一定的隱身能力、可進行超音速巡航和擁有高度集成航空電子設備的戰鬥機,殲-20是中國第一種符合第五代戰鬥機標準的戰鬥機,也是繼美國F-22和F-35和世界上第三種正式部署的第五代戰鬥機,之後是俄羅斯的SU-57。

中美俄隱身戰鬥機

據公開資料顯示,殲-20的最大起飛重量預計為34噸萬至37噸之間,相比之下,F-22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8噸,SU-57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4至37噸,基本差別不大,在尺寸上J-20最大,其次是F-22和SU-57,而且相對於F-22戰鬥機來說,殲-20的發動機更加靠近機身後方,因此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因此在理論上,殲-20的主側彈艙能夠搭載比F-22和SU57更多的武器。

殲-20打開主側彈艙

在動力方面,殲-20的原型機和早期生產的機型搭載的是俄制的AL-31航空發動機或是其仿製品WS-10,也許是鑒於發動機研製能力的薄弱,J-20在設計上就使用了鴨翼和其他動力補償系統和部件,這一點也是網絡上討論的熱點,在早些時候,殲-20總設計師還曾經說過:「殲-20還未達到完全狀態,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達到」。結合WS-15發動機要到2025年完成研發的消息,我們很有理由相信殲-20距離完整狀態只缺一個合適的發動機,有報道稱,WS-15發動機可能與F-22目前使用的F119發動機相媲美,WS-15可以讓殲-20的速度更快,航程更遠,但就目前來看,殲-20在動力上處於弱勢。

殲-20的圓形發動機噴管

在隱身能力上,殲-20作為符合第五代戰鬥機標準的飛機,當然擁有非常強大的隱身性,但殲-20的某些方面設計,如早期機型所匹配的圓形的發動機噴管(AL-31發動機)和為補償動力的設計部件可能會降低它的隱身能力,好比SU-57具有相似尾部設計的特徵一樣,導致SU-57有時被稱為「前向」隱身戰機,當然,目前裝備WS-10發動機的殲-20的尾部設計採用了更有利於規避雷達偵測的鋸齒設計,但相比之下,F-22的方形噴管才是使其隱身能力得以最大化的設計,因此在隱身能力上或許F-22更勝一籌。

SU-57的圓形發動機噴管

殲-20還攜帶各種先進的電子系統,特徵包括一個電子掃描陣列,一個機腹紅外線/光電搜索與跟蹤傳感器,以及一個在飛機四周提供360度全方位球形覆蓋的無源電/光探測系統,這些技術預計相信可與F-35的系統相媲美,此外,殲-20大機率會裝備無人機指揮平台,指揮眾多國產無人機進行早期預警甚至進行無人機作戰,這一點與F-35正在整合的數據鏈平台類似,SU-57據說也在開發這種功能,就看未來誰的速度快了。

F-22的方形噴管大大增強其隱身能力

當然,關於殲-20和F22、SU-57的許多細節仍不為人知,而且戰機的強弱與否很大程度上也與數據無關,好比兩伊戰爭中曾經傳言伊拉克飛行員駕駛殲-7戰鬥機擊落過伊朗F-14戰鬥機那樣,武器裝備的強弱更多的是與使用的人有關,就算是在現在,殲-20在中國空軍中到底是作為空中優勢戰鬥機存在,還是作為多用途戰鬥機存在也未可知也,如果殲-20作為空中優勢戰鬥機使用,那麼其裝備的數據鏈系統才是其戰力的表現,如果作為多任務戰鬥機使用,那麼需要分析整個空軍甚至陸海軍的作戰模式,因此本文所謂的比較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UwQb3IBiuFnsJQV5J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