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如何讓孩子吃出健康

疫情期間,很多家長被「孩子天天在家,真不知道讓他們吃啥好」的難題困擾,有些甚至徹底放手,讓孩子想吃啥就吃啥。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保證營養攝入不僅能夠使體內的免疫細胞處於最佳的戰鬥狀態,還是他們身體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


可是,具體應該如何做呢?以下建議大家可以參考。


01

飲食規律,吃好早餐


特殊時期的作息時間也應該跟上學時一樣,一日三餐的時間應相對固定,做到定時定量。吃飯是一定要細嚼慢咽,並且不要看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保證就餐時注意力集中。



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好,吃營養充足的早餐可以改善認知能力。一頓健康合格的早餐至少應包括三類及以上食物:


谷薯類食物,如麵條、饅頭、麵包等;蓄禽肉蛋類,如雞肉、蛋等;奶類或豆類及其製品等;還有富含維生素C、可補充膳食纖維的蔬果類;若再搭配適量松子、杏仁等堅果就更好了。


02

多吃果蔬、不忘粗雜糧,確保每日攝入適量魚肉蛋類


午餐和晚餐要營養均衡、量適宜,建議每天吃12種以上食物。飲食應多樣化,保證營養齊全。



蔬菜是維生素C、鉀、維生素A(胡蘿蔔素)重要來源;水果是維生素C、鉀、鎂等重要來源。


建議7~11歲孩子每天攝入300g蔬菜、150-200g水果;

11~14歲孩子每天攝入400-450g蔬菜、200-300g水果;

14~17歲孩子每天攝入450-500g蔬菜、300-350g水果。


深色果蔬(如紅心地瓜、胡蘿蔔、西藍花、芒果、橘子等)富含β胡蘿蔔素,其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增強免疫力,並且對孩子的視力大有好處。



肉魚蛋類是孩子攝入足量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的保障,有助於其免疫系統發育成熟和發揮功能。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組織器官發育都離不開蛋白質。並且,蛋白質還是構成對抗感染的免疫細胞(如白血球)和抗體的重要物質,如果缺乏會導致免疫細胞數目減少,可能造成免疫機能下降。


另外,很多跟免疫力密切相關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鋅、鐵等),在人體吸收或運輸時也需以蛋白質作為載體,若缺乏蛋白質也會影響到這些營養素的利用。因此,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能幫助兒童增強免疫力。


03

天天喝奶,保證鈣的攝入


為滿足骨骼生長需要,要保證孩子每天至少喝300克牛奶(酸奶)或者相當量的奶製品,其鈣含量不僅高,並且吸收率也高,是膳食鈣的最佳來源。100克牛奶或酸奶相當於15克奶粉,10克奶酪。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能讓孩子把含乳飲料當牛奶喝。


含乳飲料是以乳或乳製品為原料,加入水及適量輔料,經配製或發酵而成的飲料製品,其本質是飲料,主要成分是水,是滿足人們不同口味喜好需求的產品,營養價值遠低於奶製品,無法滿足對乳製品營養的需求。大家在挑選時要認真閱讀產品配料表,「水」排在第一位的一般為含乳飲料。


04

足量飲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飲料


水能參與人體新陳代謝,幫我們溶解運送營養物質,排出廢物和毒素。一般來說:


  • 4~6歲的孩子每天需要飲水800毫升

  • 7~10歲為1000毫升

  • 11~13歲的男生為1300毫升,女生為1100毫升

  • 14~17歲的男生為1400毫升,女生為1200毫升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體表面積較大,身體中含水量和代謝率較高,腎臟的調節能力有限,因此與成人相比,更易發生水缺乏。建議首選白開水,少量多次飲用,少喝或者不喝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等含糖飲料,更不可以把含糖飲料當水喝。


05

不偏食節食,不暴飲暴食


2009年一項針對我國5個城市7255名9~15歲兒童的調查發現,56.8%的孩子存在偏食行為。挑食、偏食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會引起營養不良、貧血和維生素缺乏,也容易伴隨其他行為問題。



家長應早發現、早糾正孩子偏食、挑食行為,還要督促孩子避免暴飲暴食,減緩進食速度;有些青春期女生為追求苗條盲目節食,家長要加強引導,樹立正確的體型認知;已超重、肥胖的孩子,在保證生長發育的前提下,應調整膳食結構,控制總能量,增加運動頻率。


06

和孩子一起學習食物知識


幼齡兒童,對於沒吃過、沒見過的新食物,孩子往往有一種陌生感和畏懼感。



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共同烹飪食物等方法,和孩子一起了解營養知識、食物來源、食材的製作過程等,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接受新食物、培養孩子的膳食營養生活技能。


07

必要時使用營養素補充劑


對於不能很好飲食的孩子,建議選擇單一或復合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B1、B2、B6、鐵、鋅、硒以及DHA的營養素補充劑。


益生菌製劑、乳鐵蛋白製劑、牛初乳食品等可能有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有條件的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合理選用。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創造條件,讓孩子每天有一定量的活動:一是可在家裡做一些簡易的活動,比如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拉伸、蹲跳等,時間不少於30分鐘;二是在空曠人少或通風良好的戶外,進行一些戶外身體活動,如慢跑、快走、體操等,同時能獲得一定日光暴露的機會及時間。同時,也要提醒家長朋友們,每天電子螢幕時間最好控制在2小時以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Pj2nnAB3uTiws8Kho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