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不起眼的利西路,卻隱藏著的名人大佬豪宅,非富即貴

2019-08-27     荷小衣的分享

在上海長寧區有一條小路,叫利西路,淹沒於周邊的高樓大廈及各種設攤中,非常的不起眼,走進去一看甚至還覺得非常的老舊。但是翻開它的歷史,你一定會被她的「前世今生」給震住了,這條路上曾經住過的名人大佬,對半個世紀前的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

利西路,原名字叫「呂西納路」,Lucerne Road;和倫敦一條馬路同名——英國人命名馬路有個特點,不是用王室的名字,就用倫敦一模一樣的路名。利西路也屬於20世紀初,公共租界越界修路,築路於1912年,東邊接著憶定盤路(Edinburgh Road),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路。

捲菸大王,戴耕莘故居

利西路24弄5號花園住宅,是捲菸大王浙江鎮海人戴耕莘(1895-1956)的故居。這是一幢屬於法國式風格獨立花園住宅,磚木結構,約1930年代建,如今有三十多戶居民居住於此。

建築平面形式豐富,一層南面中部外凸,頂部形成一陽台,其東側有一較大的室外平台。中部陽台門為圓券形,共三扇。屋頂有荷蘭式風格,挑檐處略為翹,老虎窗比例較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戴耕莘為我國的煙草工業的發展留下了濃墨色彩的一筆,在他30歲的那年,因創辦華成煙草公司成功,在實業界享有盛名。那年剛好是農曆甲子年,屬鼠年,習俗稱「黃金鼠年」是吉祥之年,於是他們以「金鼠」為商標,開始生產煙葉精良的「金鼠牌香煙」,並很快打開了銷路,並和美麗牌香煙在舊上海灘名聲大噪。

戴以充沛精力投入企業管理。深入生產車間第一線,改善工人勞動環境。華成公司事業日益發展,為我國民族工業發展添上濃重一筆。抗戰勝利後,他成立了上海捲菸廠工業同業公會,並任理事長。1948年戴辭職赴香港療養。1956年戴耕莘因病去世。他的一生為我國煙草工業留下了難忘的記載,為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添了濃重的一筆。

雙子星洋房

在利西路近江蘇路口的一條弄堂內,就是利西路 的30、32號,有兩幢讓你豁然開朗的雙子星花園建築,它們有著一致的建築風格,雖然外觀一致,細看之下,卻又各具特色。

這兩幢對稱獨立的三層磚木結構花園住宅,東西各一幢成姊妹樓,建於1935年前後。用地面積2457平方米,建築面積共約1748平方米。這兩幢建築是上海城市發展中開發較早的住宅建築之一。

這兩幢對稱獨立的三層磚木結構花園住宅,東西各一幢,帶著獨特的文藝復興建築的特徵。受法國文藝復興盛期的風格影響,線條舒緩平直,嫻雅自然,室內大理石和木裝修顯示出歐洲新藝術運動派建築特徵。和許多古典主義風格的花園洋房一樣,通向二層的石階略成弧曲,柔美精緻,攀爬或拾階而下的時候繞看建築或花園,變化微妙,愉目悅心。

雖然沒有這兩幢房子曾經主人的具體信息,但從旁邊的煙草大王戴氏住宅、李鴻章老宅、永安百貨郭氏住宅以及住宅的建築細部來看,曾經的主人也是非富即貴。

李鴻章母親宅邸

位於利西路44號是李鴻章為他母親建的宅邸 ,1889年,李鴻章為其老母親所建的別墅,這幢獨立別墅占地約 5畝,建築面積 607平方米,是一幢由蒼翠植物包圍的百年老宅。

主建築南面原有 2000多平方米的花園草坪,草坪南側曾植 200多棵各種樹木,在它的極盛時期,也曾林木蒼鬱,綠草如茵,家人濟濟一堂,於草坪綠衣下或共享午後的清涼,或沐浴冬日暖陽。主建筑北側則為三四十平方米的廚房兼餐廳,還有車庫、僕人室、衛生間分布其上。

這幢2層塔式建築全系木結構,外牆採用鋼板網澆混凝土10厘米厚,面貼小河卵石,外牆牆體中空,內層牆為板條抹灰,整個外牆隔熱性能良好,使住房冬暖夏涼。這幢建築所有木料均為上乘檀木,自今一百多年,地板、門窗、樓梯主要結構和主要部件均基本完好,在木結構建築中實為難得。

經磨石子門廊向里即是別墅的廳堂(上圖),廳堂面積約60多平方米,堂屋地面系條形檀木地板,局部拼成各種花紋,廳堂層高約4米左右,在廳堂迎門處原有李家老太供奉的鎦金彌勒佛坐像,約有六七十厘米大小。佛像底座下是鎦金紫檀木浮雕二十四孝圖。房屋大修拆除時還香氣四溢。

樓梯下沿是連續木刻花紋,每根樓梯欄杆都串著一個18羅漢木雕像,其面相、姿態各異,都是鎦金的木雕,可見這幢建築之氣派。室內一般門窗都有木刻浮雕,主要內門還鑲嵌貝骨浮雕,東側內室門罩是一檀木鏤空掛落。堂屋頂棚為30厘米原木大料成井字構架,至今完整挺立。

據這裡的老住戶說,這幢李氏住宅在20世紀40年代,還由李鴻章的孫子居住。解放前夕,李鴻章孫子移居美國,解放後此房分給居民居住,正房有六戶居民,房屋內部結構尚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OqQ2mwBJleJMoPM6g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