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遠播的黃河鲶魚:鲶魚尾巴鯉魚頭,寧舍一頭牛

2019-07-14     釣魚精英堂

黃河魚,最有代表性的是鯉魚和鲶魚。其中黃河鲶魚是幾百種鲶魚品種中品質最為上乘的一種,因其稀少、天然生成、肉質細嫩、營養成分獨特,故被稱為河魚之王。其肉質中含有許多人體所缺乏的微量元素,食用與藥用價值被眾多食客所推崇。

在老潼關的舊址港口處還有一道小吃,這就是「黃河鲶魚湯」。黃河鲶魚湯以黃河野生鲶魚為主料,佐以秘制調料,經慢火燉熬多時方可食用。其湯色乳白,味鮮醇厚,且有滋補強壯之功效。吃時配以焦黃酥脆的油炸饃片,味道鮮美異常。河套人更有一句俗語「鲶魚尾巴鯉魚頭,寧舍一頭牛,不舍個鯉魚頭。」使得黃河魚聲名遠播。

正宗黃河鲶魚:又名鬍子鯰、肥魚、鯰魚、黏魚、生仔魚、鱝魚,顯著特徵是周身無鱗,身體表面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鬍鬚。鲶魚,頭扁平,嘴與頭一般寬,上下齶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利齒,樣子兇猛。黃河鲶魚與南方的鯰魚塘虱之類是大為不同的,黃河鲶魚頭大扁寬小眼,兩根鬍鬚下血盆大嘴布滿利齒,通體土褐色,腹部柔軟肥大,尾巴十分有力。這種魚喜食肉,肥而少刺。鲶魚無鱗,周身光滑,平時藏在深水淤泥中,很難釣到。

去黃河釣鲶魚從來就是漁人的一項重要活動,但我這裡說的漁人是以漁為生的多,因為在黃河釣鲶除了下地鉤是一項技巧要求很高活動,一般人還不全面掌握,而普通的垂釣愛好者釣鲶的技法主要有三種方法:點鲶魚;大浮漂浮釣和海竿底釣,其中海竿底釣還分兩派即吳忠派和銀川派。一般釣手都是主打一種。

我初次到黃河裡釣魚的,看到黃黃的河水,心裡怎麼也和漂亮的黃河鲶魚聯繫不上。那滾滾黃河東流而去,黃黃的混水湍流甚急,大量的泥沙在緩流處沉澱下來,形成黃河河濕地,濕地中有多個河汊流過,在低凹處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潭。我們今天的釣點就在防洪壩灣里一個清水灣。

我選擇了一個有大石的地方,坐下來。水好深,大約有3米。伸竿後,漂就在竿不前邊不遠。我將信將疑,掛上蚯蚓,拋入水中。上了蚯蚓,拋在水裡並且過一會就提一下,動動位置。忽然,漂又慢慢下沉了,一個猛黑漂,腕子一抖,腰一發硬,登!中魚了,這條大,只覺嘎嘎兩下,魚往左邊一擺,未等用竿領魚,突覺手下掛死了,此時心跳加速,手悄悄地篡緊了竿,不能提!心裡命令道。等到竿梢的線一緊一緊,拉得竿梢點點,從竿上傳來陣陣的拉力,我才猛地一抖腕,竿立刻弓了,魚在水中立刻竄動,我能感覺它在水中每次用力擺尾而產生的脈衝力量,魚與人力量的對抗,通過竿與線變得直接與生動起來,那熟悉的感覺來了!

這次親身體會到這種鲶魚吃香蠻橫,邊咽邊往深水游。不怕提竿晚,就怕提得早。在折騰幾次後,它終露面了,一條寬尾巴的傢伙,黃黃的大頭!看到人,一扭頭,又沒入水中。又溜一番,看它沒什麼勁了,抬竿將它提出水面,我把那條大鬍子鲶抄進了抄網,可只抄進了一半,還有一半在網外折騰著。這樣,我抓住網圈,把這條大鬍子鲶抬上岸,離岸幾米遠的地方我才停了下來。這時我才感到全身乏力,雙手抖得厲害,連掛在鲶魚嘴角的鉤也解不下來了,只好剪斷線了事。

好漂亮的傢伙!寬的尾鰭和背鰭,通體亮黃與白白的肚皮,鮮明的對比度,給人的感覺:乾淨,純野生。背上有很淡的色斑,寬寬的嘴巴兩側各一長一短的黃須,配著扭動的身子,給人以少有的強悍與霸氣,感覺是這正宗黃河鲶魚鮮極!野極!美極!

黃河,這渾黃的黃河水裡怎麼會養出如此尤物?野生的黃河鲶魚,魚黑,湯卻是奶白色的。想想上學學的歷史與地理里有關黃河知識,千年黃河喲!此刻我仿佛感到了它生命的脈動。說它養育了中原兒女,是炎黃子孫的搖籃,我有點實質的感覺了!遺憾的是,隨著黃河邊打魚人的瘋狂,他們有的在溝里下迷魂陣捉小魚,有的在河套子中下粘網,有的撒網,還有的電魚,使得這些回憶的文字幾乎成了黃河鲶魚的祭文,因為現在是很難吃到正宗的黃河鲶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OA-AWwBmyVoG_1ZCD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