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腺癌患者的乳房保留率在20%以下,而美國則高達70%;與此同時,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70%,美國為90%。在乳腺癌的治療上,中外差距究竟在哪裡?
從我國近40年來乳腺癌診療變遷數據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乳腺癌整體治療水平,特別是大型城市的專科醫院已基本接近於西方先進醫療水平。追趕的訣竅就在於早期診斷和治療標準化,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以及最近非常熱的免疫治療等等。比如受體陽性激素依賴性的乳腺癌,就可以內分泌治療,如果是三陰性乳腺癌,就可以化療為主。隨著國際新產品的引入,國內研發藥物不斷進展,我國乳腺癌療效越來越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乃至抗衡。
當然,癌症治療的關鍵還是要早期發現,上面所說的保乳率就是早期治療的重要體現,儘早發現就不必全切。打個比方說,一個16厘米的乳房,如果裡面長了一個5至6厘米的腫塊,那麼只能全切掉;但是如果這個乳房裡面的腫塊只有1、2厘米,那麼保留乳房的幾率非常大。
乳房的疼痛是乳腺癌先要警惕的信號之一。如果是周期性疼痛,月經前疼痛,而月經後不疼,這就是一個生理性疼痛;但是,如果不隨月經疼痛的無痛性包塊,就需要去找醫生看一看。還有就是年齡,如果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那麼長一個2厘米的包塊很可能是生理髮育的結果,但如果是六七十歲的女性就要提高警惕。
如果我們提高警惕,能夠想到找醫生去查一查,就是最好的預防手段。在查的過程中,醫生也會指導如何自查,究竟有沒有問題,要不要做下一步的診斷。如果真的查出了可疑的包塊,那麼就要做進一步的儀器檢查,判斷其良惡性。
有些人經常擔心,乳腺結節、乳腺增生究竟會不會轉化成乳腺癌,也有些人說她的乳腺癌就是由乳腺上的包塊引起的,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如果確診是良性的,並不用過於擔心,有些人的乳腺癌發病,只是因為在上一次的檢查過程中沒有發現的癌變組織引起,而不是良性的包塊。我們可以找醫生做進一步的判斷,也可以自我對比,看兩側的乳房或是同一乳房的不同部位是否一樣,讓自己更踏實一些。
發現乳腺纖維瘤,會不會轉化成惡性腫瘤?纖維瘤是乳腺疾病病灶做病理化驗後的結果,如果確診是纖維瘤不是癌,那麼就不會癌變。但是,有些情況下,乳腺纖維瘤和乳腺癌混在一起,它們長得很像,這就導致了部分被診斷為「乳腺纖維瘤」的女性轉化成癌。因此,我們在區分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嚴格病理診斷,纖維瘤本身不會癌變,但同樣不要遺漏掉隱含的癌症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