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大漲26%《新聞聯播》變化很「剛」

2019-08-13     綜藝報

從《新聞聯播》近期分天的收視率走勢來看,7月1日到目前並機總收視率持續走高,近兩周在35中心城市並機總收視率較之前提升幅度達10.8%,尤其8月份15-24歲年輕人群並機總收視率提升明顯,在35中心城市並機總收視率較6月份提升26%。

來源:珞思影視研究組

日前,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連續多日播發「國際銳評」對重大國際問題發表觀點,因播音員話語方式的明顯變化以及對國際熱點問題的及時反應,用幽默的方式鮮明表達了中國態度,這幾天連著幾日登上微博熱搜,#今天追新聞聯播了嗎#成為熱門話題。

從7月25日以「荒唐得令人噴飯」瞬間引爆輿論場以來,截至8月8日,《新聞聯播》全媒體累計觸達人次達35.9億。其中電視端直播累計觸達人次18億,電視端時移累計觸達人次2133萬,新媒體微博端累計觸達人次17.7億。

從《新聞聯播》近期分天的收視率走勢來看,7月1日到目前並機總收視率持續走高,近兩周在35中心城市並機總收視率較之前提升幅度達10.8%,尤其8月份15-24歲年輕人群並機總收視率提升明顯,在35中心城市並機總收視率較6月份提升26%。

一「剛」到底,《國際銳評》最「下飯」

最近,《新聞聯播》金句頻出,連續登上熱搜。

「國臉」康輝主播的《國際銳評》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態度嚴謹措辭又很接地氣。他妙用網絡用語「令人噴飯」「懟回去」,諷刺美國「怨婦心態」「滿嘴跑火車」「羨慕嫉妒恨」……網友開玩笑說:因為康輝,我終於知道「懟」字的正確發音啦!

對於這種獨具魅力的播報,觀眾直呼「燃爆!」「太給力!」果斷粉轉鐵粉。對此,康輝表示,《新聞聯播》永遠都是以前的那個《新聞聯播》,該高大上就絕不會低姿態,該接地氣也絕不端架子。不僅如此,他還幽默地說:「這樣的《新聞聯播》,是不是應該還上幾次熱搜呢?」

不僅是康輝,多位主播在新聞聯播「國際銳評」版塊接連口吐金句。例如剛強揭美國連「人權」這塊「遮羞布」也基本上給弄丟了,直稱「『裸奔』中的美國政客還有什麼臉面以『人權衛士』對別國指手畫腳呢?」

廣大觀眾還留意到,除了《國際銳評》這道硬菜,央視新聞新媒體還推出了《主播說聯播》。海霞、郭志堅、歐陽夏丹等接連亮出「對於美國的做法,我也只能『呵呵』「今天立秋,秋後該幹什麼事了呢?」「最近,台灣居然有人說,『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了』,網友們都樂了。宵夜,咱要不上點榨菜?」等接足地氣的短評,持續點燃網絡熱度。

截止到本周,#新聞聯播#話題在微博上的閱讀量達65.5億,討論量252.1萬,其他《新聞聯播》相關話題閱讀量累計超19億,討論量超64萬。

8月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發起的話題#五星紅旗有14億護旗手#截止到8月9日依然占據熱搜周榜的榜首,參與話題的全球網民已達41.6億人次。

央視快評#【#新聞聯播再次正告亂港暴徒#:躲得過初一,躲不了十五!】這條博文目前也位列微博熱搜周榜前列,全國閱讀瀏覽量超2.1億人次。

央視新聞7月25日發布博文「今天的#新聞聯播#在『飯點兒』講了件荒唐事,大家聽了可別『噴飯』啊。」截止到目前全網閱讀瀏覽量超1.8億人次。

連上熱搜背後,不變的是不斷求變

《新聞聯播》上了微博熱搜,除了所議話題本身的熱度之外,內容傳播平台與主體的此番新氣象也是不少網友自發追更的原因之一。此次連上幾天熱搜的《新聞聯播》,讓在社交媒體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對這一伴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權威新聞節目有了更豐富的認知。

《新聞聯播》創辦於1978年元旦,是中國電視新聞史的開篇之作。1982年9月,中共中央明確規定,重大時政新聞首先由《新聞聯播》發布,國家權威新聞發布平台的地位由此奠定。《新聞聯播》在長期的帶狀播出過程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內容構成、編排形式以及主持人風格,央視以及《新聞聯播》也深刻影響了國內其他不同電視平台的整體風格和狀態。

央視新聞尤其是《新聞聯播》的每一次細微變化,都會引起全國性的討論,如果說在前社交媒體時代,《新聞聯播》的具體內容,甚至主播的一舉一動可以成為那個時代中國人茶餘飯後的焦點話題的話,在當下的社交平台上,央視和《新聞聯播》因為某幾次節目編排方式的變化而上熱搜其實並不難於理解。

本次熱搜的主角之一——《新聞聯播》主播康輝,與其他幾位同事一同在2006年作為《新聞聯播》的新鮮血液首次亮相節目時,就曾一度引發輿論熱議,更年輕的精神風貌、更豐富的表情神態甚至更多彩的服飾裝扮都曾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

豐富多元的社交網絡上,新鮮話語可以不斷出現,但公眾對出自權威媒體的新鮮表達依然抱有濃厚的興趣,甚至新聞主播在表達方式、遣詞造句上的變化都會引發討論。更鮮活、更靈動的表述方式和主持風格,不光體現在《新聞聯播》這樣的新晉「網紅」身上,包括被稱為「被新聞耽誤的段子手」的央視《共同關注》主持人朱廣權,也以其鮮明的個人特色和獨特的播音風格在社交平台上圈粉無數。

在此番成為「網紅」的國際銳評背後,《新聞聯播》在固定的節目播出時段中增加對時事新聞的快評、短評已經成為其在公共傳播領域的一種嶄新亮相,言辭不乏犀利,立場果斷堅定。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在社交平台上並不陌生的表達方式,一旦出現在央視這樣的權威媒體口中,必然會帶來不一樣的傳播效果。

《新聞聯播》的主播陣容不斷更新,只是這檔最具權威的新聞節目不斷求變的一個縮影。在相對穩定的節目形態前提下,不斷求新求變的不僅是主播的面孔,更是從嚴肅的表情、固定的髮式到開始可以輕鬆起來的神態,以及更貼近日常口語表達的播音方式。

此次「國際銳評」一躍成為新晉「網紅」,在公眾看來並不顯得突兀,反倒得到不少網友追捧,正是因為這檔節目正在參與和見證著整個中國社會的成長與變化,更因為其仍在繼續承擔著「中國社會晴雨表」的角色與使命。

推薦閱讀

學習「烏蘭牧騎」精神,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等廣電單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日觀影活動舉行

15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台網紀錄片推介(下)|特別策劃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GFdkmwBvvf6VcSZlD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