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會戰友

2019-12-02     白浪情之友

文/賀宗顯

不遠千里奔廣州,

不為觀景會戰友,

振玉吳軍從戎早,

德高望重品行優。

剛與韶關乳源戰友,依依不捨,握手告別。我們三位又一路乘車繼續前往,直奔廣州。不為購物逛景,只為拜見崇敬的兩位老戰友。至所以令我們敬仰,是因為其中一位戰友。周振玉。當我們還是一名小學生時,早在一九六0年即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鐵道兵戰士。另一位吳軍老戰友,父母都是軍人,剛滿十六歲就於六四年參軍入伍,分別比我們早出六至十年。我們雖是六九年三月才入伍的新兵,卻與兩位老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糸,首先我們都同在具有兩抗之稱的鐵二師,即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雖不是同時參戰,但也並肩戰鬥了一年多時間。為適應戰爭需要,保障戰時戰爭物資的運輸,修建了一條二十四公里改線。回國後,又一同參與了襄渝鐵路的修建。往小一點範圍講,又同在九團四營,共同修建三勝寨隧道,順河橋,泉河車站。另外,測量班和木工班,如同配合默契的兩兄弟,對數據要求非常之高,不得有絲毫差錯。標記又不能太大,只能用一種俗稱麥王釘的小鐵釘釘在事先埋好的木樁上,即為基腳高度,又為邊牆距離。立模時必須先用平水尺平好高度,再用鋼捲尺量好邊距。點定好後,即通知木工班立模。當我們到達現場後,因打坑道運石碴的斗車來回走動,一不注意就將標記踢沒了,只好打電話通知測量班前來協助查找,實在找不到,只能重測。這三勝寨隧道設計並不是一條直線,且還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每測一個點,都必須從洞門口的原點開始。先將即有仰角,又可旋轉的儀器三角架中心用吊線陀對準原點,調準水平。測量員口中含著口哨,手中拿著手電,指揮用鋼捲尺拉好距離的點上,由一名測量員,手中提著吊線陀隨著手電筒的光柱,左右移動,當手電光柱改為上下晃動時,即移動到位。在吊線陀尖頭著點處,釘一顆小鐵釘作上標記。像這樣的重複工作,建好一條隧道也不知要重複多少遍。可以說木工班與測量班的接觸與本連施工班的接觸要多得多。

有了網絡之後,最早入群就和周工同處一群,在群里看到一暱稱叫上善若水的戰友,便發帖問是哪位?群里與周工有私聊的戰友告訴我說:他就是四營的周技術員,曾在我們十七連駐勤,說認識我,是位喜歡織毛衣的木工戰士。這一說就全想起來了。周工還是我的老師,什麼勾股定律,開平方就是這位周工教給我的。我們很快就建了私聊,記得前年到當陽來時,雖時隔四十多年,但一眼就相互認出了對方,立即讓戰友為我們照了兩張合影照。這次得知我們要到廣州拜望他們幾位老戰友時,即發帖表示要到火車東站迎接我們。不巧的是購買車票時,明明查好要買K229到達廣州東站,為了儘早到達,便問了一句,有沒有更早一點車次,售票員說有趟K151次車晚點了,但在K229前面,問可不可以,我說可以,還同時買了從廣州東站返回當陽的返程票。等我們到候車室仔細一看時,才發現是到廣州站的,此時離開車時間已經很近,改票已是來不及了。即發帖告知周工,周工只好又轉乘地鐵一號線,又轉5號線才達到廣州站。此時天色已晚,對初到廣州站的我們,已不知東南西北,迷失了方向。只好老老實實地呆在火車站出口處,等待周工的到來。當我們正用電話與周工聯糸時,見周工也正拿著手機和我們通話,我們立即圍了上去,一一親切握手。只見周工雖已八十高齡,但仍身材挺立,神采奕奕,英武不減當年。按我們事先查好的乘車路線是乘862路公交,經過六站,即可到達吳軍老戰友告知的軍體院招待所。但周工說此時正是乘車高峰期,堵車嚴重,不如乘地鐵快。於是我們跟著周工,下到地鐵站。先乘五路地鐵,到達楊箕下車出站。再轉乘一路地鐵,幾經周折,終於到達廣州東站。但周工對軍體院所在地並不知曉,只好邊打探邊走。七彎八拐,好不容易才找到軍體院招待所,被告知有無院長或政委的介紹信。我們哪裡知道還有這等要求,自然是白忙活了幾多時間,只好退了出來。找到一家威尼國際大酒店,一問,兩人間五百,三人間八百。正在猶豫之時,一服務員告知,此棟高層比較實惠,三人間只需二百八十八元。我們就跟著這位服務員到了二十層二O四房間,才安頓下來。又到附近一家小餐館進食晚餐,被周工搶先買了單。在餐館門前照了合影照,等我們全部安頓好休息後,才趕車回家。周工已是杖村高齡,為了戰友,帶著我們一晚上折騰了好幾個小時,讓我們除了感動外,確實有點過意不去。

再說這位吳軍老戰友,家住廣州東莞,離廣州東站還有好一段距離,且沒有公交車直達,即告知第二天前來相聚。第二天一大早,就來電告知已帶上一瓶十年陳釀貴州茅台,原本帶上兩瓶,因告知三人只一人飲酒,故只帶了一瓶。又因帶酒不能乘地鐵,只好搭乘一段公交車後,乾脆包了一輛計程車,趕到威尼國際大酒店。此前經常視屏聊天,見面一眼就認出了這位老戰友,上前親切握於。給人一種身材身材魁梧,不失軍人風度地形象。原先也曾到過一次廣州,吳軍老戰友已約好二十四日作東,邀請戰友一聚。可因是和老弟同往,已買好二十三日的返程票而錯失良機。這次老戰友不辭辛苦,趕了幾個小時的車才到達住地。讓我們好不感動,出發前特讓我們邀請周振玉老戰友前來一聚,老戰友也欣然應允,第二天又乘車趕到,同時到達的還有一位七連的戰友鍾得勝,也是一位技工,前面已作介紹。此時到達的廣州戰友共三位,加上我們當陽籍三位,共六位戰友歡聚一堂,再備宴席,暢飲茅台,舉杯祝福,好不親熱。並一再相邀,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時,前往當陽一聚,再續前緣。宴會未畢,吳軍老戰友即起身準備結帳,振玉老戰友又搶先一步買了單。吳老戰友只好作罷。宴會期間和宴會後,幾次合影留念。

此次聚會,時間雖然短暫,但戰友們的深情厚意,卻給我們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

2019年11月22日於當陽。

照片左起賀宗顯,周振玉,吳軍,吳大清,鍾得勝,楊永新。

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廣州電視塔

廣州東站廣場。

夜晚在廣州泰光塔前合影左起楊永新,周振玉,賀宗顯,吳大清。

廣州當陽兩地戰友相聚廣州威尼國際,共進午餐,暢飲吳軍老戰友自帶十年陳釀,貴州茅台。齊齊舉杯敬酒,共祝平安健康。相邀明年,春暖花開,當陽再聚,重續前緣。赴宴照左起吳大清,吳軍,周振玉,鍾得勝,楊永新,賀宗顯。

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廣州東站附近,灑店門前合影,左起賀宗顯,周振玉,吳大清,鍾得勝,楊永新。

吳大清在威尼國際前風景區留影

左賀宗顯右楊永新在廣州車站。

居住在廣州市的李淑雲戰友軍裝照和近照。

李淑雲戰友近照

航拍港珠澳大橋夜景。

廣州七十二烈士陵園。

初升太陽映波濤,美人魚塑海面跳。

構成一幅海景圖,自然和諧多美妙。

廣州夜景光閃耀,電視塔在光中照,

燈火輝煌不夜天,七彩繽紛廣電貌。


在威尼國際門前留影。

楊永新戰友在廣州站廣場留影。

吳大清在廣州車站。

左起鍾得勝,周振玉,吳大清,楊永新相聚廣州。

周振玉中,左鍾得勝,右楊永新。

責任編輯:顧太健《白浪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DFjxG4BMH2_cNUgoC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