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香鳩彥是「南京大屠殺」的一號元兇,為何逃過懲罰,活到94歲

2022-07-29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朝香鳩彥是「南京大屠殺」的一號元兇,為何逃過懲罰,活到94歲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在南京城內燒殺擄掠,大肆屠戮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在短短6周時間內,就屠殺了中國軍民30萬餘人,其殘酷的暴行讓世界震驚,給中國人留下了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

日本戰敗後,日本交出了5名南京大屠殺戰犯:甲級戰犯、日本前陸軍大將松井石明,乙級戰犯、日本第六師團中將師團長谷壽夫,還有在「百人斬」競賽中斬殺105人的野田毅、斬殺106人的向井敏明和用軍刀砍殺手無寸鐵中國人300的田中軍吉。

然而,同樣是製造南京大屠殺慘案的一號元兇、乙級戰犯朝香鳩彥,卻一直逍遙法外,活到94歲高齡才去世。那麼,他為何沒有受到審判呢?

朝香鳩彥

朝香鳩彥出身皇族,陸軍大將。他生於1887年,是久邇宮朝彥親王的第8子,昭和天皇的叔父。他的兩個哥哥久邇宮邦彥王和梨本宮守正王都是陸軍大將,叔叔閒院宮載仁親王早年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侵華戰爭時期擔任參謀總長一職。朝香鳩彥自幼耳濡目染,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對他的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1906年,明治天皇賜予朝香鳩彥「朝香宮」宮號,自那以後,朝香鳩彥就被稱為朝香宮鳩彥王。4年後,朝香宮鳩彥王迎娶明治天皇的女兒富美宮允子內親王。

不過,作為皇族貴胄,朝香宮鳩彥王在虎爹久邇宮朝彥親王的教導下,從小就表現得非常勇武,先是憑著優異的成績考入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又進入陸軍大學繼續深造。

憑著皇族宗親的身份,身為大尉的朝香宮鳩彥王雖然沒有立下任何戰功,卻早早就獲得了許多天皇元老終其一生都可望不可即的大勛位菊花大綬章(僅次於大勛位菊花章頸飾,一般用於對重大表現者的嘉獎)。

1922年,朝香宮鳩彥王留學法國。在留學法國期間,出了一場幾乎奪去性命的車禍。

1923年的一個晴朗天氣,在法國留學的北白川宮成久王,開車帶著朝香宮鳩彥王在巴黎近郊兜風,結果一輛疾馳的車子迎面沖了上來。由於北白川宮成久王來不及打方向盤轉彎,結果兩輛汽車狠狠地撞到了一起。北白川宮成久王當場氣絕身亡,而受傷嚴重的朝香宮鳩彥王則被迅速送到醫院救治。經過治療,他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他的一條腿因為粉碎性骨折,留下了終身瘸腿的殘疾。

由於傷病的原因,朝香宮鳩彥王不得不在法國滯留了很長時間進行身體康復。

其實,朝香宮鳩彥王留學法國還有一個秘密任務,那就是與常駐巴黎的北白川宮成久王和倫敦的東久邇宮稔彥王,構成一個旅歐間諜網,刺探英法等國家對日本在海外侵略擴張的態度,並將其態度直接向皇太子裕仁報告。

傷愈後,朝香宮鳩彥王擔任過日本駐法大使館武官。不過那時候,由於他正痴迷於打高爾夫球,所以他的間諜工作做得相當敷衍,就連皇族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都忍不住吐槽他出車禍後,腦子就時不時地不清楚了。

東久邇宮稔彥王

1925年,朝香宮鳩彥王被召回國,授予大佐軍銜,並在陸軍大學擔任教官。

作為皇室職業軍人,朝香宮鳩彥王受日本法西斯主義思想影響,是行動激進的皇道派支持者。

1929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朝香宮鳩彥王正擔任步兵第一旅團長。雖然他在軍隊里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他卻依然憑著皇族身份平步青雲,先後被提拔為近衛師團長和軍事參議官等職務。

不過,接下來,朝香宮鳩彥王因為一件政治事件,徹底得罪了裕仁天皇,他的仕途也從此蒙上了一層陰翳。

1936年,「二•二六事件」爆發,這是日本皇道派與統制派之間的一次爭鬥。

其實在日本陸軍建立之初,以中下級軍官為主的皇道派,和以陸軍參謀及高級將領組成的統制派,由於理念存在分歧,就一直矛盾不斷。他們打著除奸的名號,試圖從肉體上消滅對手。

不過,參謀和高級將領大部分都是畢業於陸軍大學的知識分子,他們在權謀和實力上碾壓了只知道喊打喊殺的皇道派愣頭青們。所以在兩派相爭的時候,皇道派一直處於劣勢,因此「下克上」的事情也屢有發生。

1935年,統制派頭目永田鐵山擔任軍務局局長後,利用職權把皇道派軍官發配到基層或者偏遠之地,這讓皇道派成員大為光火。於是,鐵桿皇道派成員相澤三郎憤怒之餘,砍殺了永田鐵山。

為了打擊氣焰囂張的皇道派,統制派借人事調動的機會,把皇道派鐵桿成員、第1師團長柳川平助調任台灣,擔任駐屯軍司令官,同時把駐守東京三十餘年的第1師團調往滿洲。這一做法,讓皇道派軍官們怒不可遏,他們打著「尊皇攘夷」的口號,發動了震驚朝野的兵變「二•二六事件」。

秩父宮雍仁親王

在兵變發生後,與裕仁一向不和的秩父宮雍仁親王,也受到了驚動,並以「護駕」為由趕往東京。秩父宮雍仁親王與皇道派關係深厚,往來密切,而皇道派已經公開表示,他們的首領是秩父宮雍仁親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秩父宮雍仁親王站到皇道派一邊,一旦皇道派兵變成功,秩父宮雍仁親王就很有可能篡位奪權。這讓裕仁如坐針氈,畢竟兄弟奪權的事,他聽得實在是太多了。

本來兵變和朝香宮鳩彥王沒有干係,可是兵變失敗後,他卻和秩父宮雍仁親王一起,親自給被關押的政變軍官求情。秩父宮雍仁親王曾被叛軍推舉的首領,所以他這樣做,也是在情理之中。可是朝香宮鳩彥王卻也跟著摻和,這讓裕仁覺得他果然腦子不太清醒,一氣之下,把他從皇室名冊中除名。

當然,兵變雖然遭到了鎮壓,但是皇道派的主張卻得到了落實。一方面軍人把持了內閣,實現了軍事獨裁,而「下克上」更是在下級軍官中體現得愈發大膽,他們不聽指揮,違抗軍令。比如炸死張作霖、發動「九•一八事變」,把日軍戰場從東北一步一步拖入華北及西北戰場等等。

1937年7月7日,日軍迫不及待地發動了「七•七事變」,開始大範圍發動侵華戰爭。在淞滬會戰時,日軍更是揚言「三個月滅掉中國」。不過,中國軍隊雖然在淞滬會戰中戰敗,但也粉碎了日軍「三月滅掉中國」的企圖。

為了迫使中國屈服,日本高層包括朝香宮鳩彥王在內,都認為要給中國一點顏色看看,讓中國不敢還擊。在這種情況下,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為了建功立業,在沒有休整,以及後勤補給匱乏的情況下,不顧勸阻,執意率軍向南京發動進攻。

當時,中國軍隊在撤出上海後,已經開始準備南京保衛戰。可是由於時間倉促,再加上部隊從上海撤退時非常混亂,因此沿途沒能起到很好的抵擋作用,讓日軍一路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松井石根

1937年12月2日,身患肺病的松井石根,因高燒不退,不得不交出指揮權。而接任該職務的正是朝香宮鳩彥王。

原本以為前途黯淡的朝香宮鳩彥王,怎能不對裕仁的安排感激涕零呢,於是一心想要將功贖罪的他,決定好好地表現,重新獲得裕仁的信任。

1937年12月13日,在朝香宮鳩彥王的指揮下,日軍攻破南京。適逢他的叔叔、日本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下達了「部隊為求得補給,應儘量利用現地物資」的命令。在收到這道命令後,朝香宮鳩彥王簡單地下達了「殺掉全部俘虜」的命令。他的命令直接讓日軍失去了人性,開始在城中大肆屠戮、奸淫擄掠,把偌大的一座歷史古城南京,變成了人間地獄。

為了加快屠戮的速度,朝香宮鳩彥王還以「營地不足,缺水而不敷使用」為由,讓城外駐紮的部隊隨意出入城中。他這一命令,更是擴大了日軍在城中的暴行。在短短6周內, 被屠殺的中國軍民就達到陳30餘萬人。

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震驚了世界,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日本政府迫於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不得不撤銷了上海派遣軍建制,並把朝香宮鳩彥王、松井石根等人召回日本。

裕仁

朝香宮鳩彥王回到日本後,得到了裕仁的誇獎,並恢復了皇族身份。同時,他還在最高指揮部擔任軍事參議官。此後他頻頻高升,不僅晉升為大將,還獲得了一級「金鵄勳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作為南京大屠殺主要元兇的朝香宮鳩彥王,受到了盟軍的盤問,但他在盤問中矢口否認,堅決表示,他對日軍屠戮中國軍民的事一概不知曉,在整個盤問過程中他更是毫無悔改之意。

本來,盟國對於朝香宮鳩彥王在南京大屠殺中所犯的證據已經掌握,所以就算朝香宮鳩彥王抵死不承認,也會被起訴並接受審判。

然而,當時中國雖然是「戰勝國」,卻還處於積貧積弱的情況下,所以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外交發言權。而美國出於私心,想要更有效地控制日本,所以他們想保住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因此,他們決定不對皇族身份的戰犯追究責任。在他們的庇護下,原本應該受到嚴厲審判的59名南京大屠殺主犯,卻只對其中5名戰犯做出了審判。其他戰犯則被無罪釋放,這其中就包括了罪大惡極的朝香宮鳩彥王。

後來,美國為了打擊軍國主義,對日本皇族進行了進一步的削弱。朝香宮鳩彥王也成為被打擊的對象,再次被剝奪皇籍後,朝香宮鳩彥王因此更名為朝香鳩彥。

躲過審判的朝香鳩彥,後來帶著家人移居以溫泉出名的熱海。雖然他沒有了皇籍身份,但他依然享受著皇室的補助津貼。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直至安度晚年,94歲高齡才去世。

其實,不僅該受到審判的朝香鳩彥一直逍遙法外,日本的右翼分子直到現在,也不承認他們犯下的滔天罪行,還企圖通過篡改教科書的方式,抹去南京大屠殺這段反人類的歷史。除此外,日本還居心叵測通過參拜靖國神社等方式,為日本戰犯招魂,妄想讓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這次,南京玄奘寺發生為5名日本戰犯供奉靈位一事,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懂得,必須時刻銘記歷史,保持警惕,這樣我們才不會再次受災受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9f0576565d35bd66a2caa26035c9e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