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墓中,出土的3件國寶級文物,最後1件「以慈悲著稱」

2022-08-11     適應生活

原標題:少數民族墓中,出土的3件國寶級文物,最後1件「以慈悲著稱」

少數民族墓中,出土的3件國寶級文物,最後一件「以慈悲著稱」

現在很多古代的大型墓葬都是在中原地區被發現的,不過部分少數民族也有一些古墓,而且我們不能小看這些少數民族的古墓,因為它們當中也有一些很重要的文物,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三件國寶級文物都是在少數民族的古墓中被發現的,我們來看看它們分別是什麼。

一、鎏金銅牛

它是西夏的文物,充分反映出了當時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是西夏眾多藝術品中罕見的珍品。這個青銅器將牛的造型設計得栩栩如生,一方面看出手工藝人的技術了得,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知道了,牛在當時具有很高的地位。

為什麼牛在西夏如此重要呢?主要是因為西夏的地理位置決定的,西夏在很早的時候就將黃河水引進來,並修建了很多溝渠。

而且這個國家實行了廣薛農田、興修水利的措施,這使得整個西夏的農業非常發達,這點我們可以從敦煌榆林窟壁畫中的西夏農耕圖得到驗證,也是因為牛耕,才使得西夏的農業發展得這麼好。

二、西漢翔鷺紋銅鼓

這是一件西漢的金屬器,目前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它在入土的時候,其胸和腰都被截開了,在這個銅鼓身上共有太陽紋十六芒,芒間飾斜線三角紋,還有十三暈,每個暈都是不一樣的圖案。胸部飾羽人划船紋六組,像是兩個人執「羽儀」舞。這個銅鼓的腰間又分為了12個組。

那這個西漢翔鷺紋銅鼓是怎麼被發現的呢?1972年的時候專家們發現了西漢一種葬式非常隆重的「二次葬」,而且是以銅鼓作為葬具,這也是廣西第一次發現這座墓。這個墓的上面是用石板蓋著的,四個方向是用銅鼓套合。專家們發現這座墓葬方式和夜郎地區的墓葬很像。

在這個古墓中,考古專家們發現了400多件文物,從對這些文物的研究中,專家們猜測古墓的主人可能是句町的統治者。裡面的文物不僅有滇文化色彩,還有一些中原的文物,由此專家可以判定當時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聯繫很緊密,而這件翔鷺紋銅鼓是這些文物中的精品。

三、銅鎏金觀音菩薩造像

中國的民間一直對觀音有著崇高的信仰,這個觀音像神態非常寧靜,很符合觀音的形象,整體的裝飾精緻中帶有優雅,比如身穿長裙,這就很符合觀音的女性形象。

右邊還握有一個蓮花,左肩立白鸚鵡,右手施觸地印,左手舉在胸前,雙腿盤坐在蓮花座上,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觀音的形象,整體的造型非常勻稱,可以看出工匠們高超的技藝。

在佛教中,觀音一直「以慈悲著稱」,不僅中國的百姓很信仰她,全世界也有非常多觀音的忠實信徒,人們還將觀音稱之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不過你們知道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信仰觀音的嗎?翻閱我們目前已有的資料,可看到在東晉的時候,人們對觀音就非常崇信了,到了唐朝,觀音也有了普陀山這個獨立的道場。

明清那個時候,甚至每家每戶都有立觀世音的佛像,祈求她能保全家平安。基本上每個朝代的百姓都對觀世音有著深深的信仰之情。

就算是到了現在,每個月農曆初一、十五的時候,觀世音廟的香火依然非常旺盛。由此可見信仰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

看完了這三件少數民族的國寶級文物,大家是否深深地佩服古人的技藝呢?這也是中國文化為什麼這麼博大精深的原因,因為我們有這麼一群能人巧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9cf44d3dad3460467314a22f740e7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