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干架哪家猛!貴州部落唯一合法持槍,廣西自帶善戰血統

2023-12-15     金投網

原標題:中國干架哪家猛!貴州部落唯一合法持槍,廣西自帶善戰血統

都說東三省是砍省,西北民風彪悍,河南少林湖北武當,巴蜀自古出高手,廣佛拳法當仁不讓。

那麼,到底哪個區域的人武力值才是最高呢?

NO.1 貴州——唯一合法持槍部落

貴州,火力值爆表,擁有中國唯一合法持槍部落——岜沙苗寨。

岜沙人特別珍惜老槍,甚至一代代傳下來的,成為重要的傳家寶。在岜沙,男人必須同「槍手」二字等同起來才算是真正的男人。

芭莎苗寨的成年男性,配槍都是由公安部門特許的,部落里的每個男孩7-15歲之間,必須完成一次成人禮,完成祖上傳來的嚴格儀式。標誌著人生進入獨立的階段,14歲以上的男子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火藥槍

在遊客遠迎的時候,他們還會用槍來鳴搶歡迎。

儘管岜沙因為男人和火槍而聞名,但這裡的人卻並不會用槍來解決矛盾,岜沙男人人人有槍,但卻對槍管理得十分嚴格,多年來沒有發生過一起治安事件。而歷史上,岜沙人解決矛盾糾紛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斗水牛

芭莎苗寨除了可以合法持槍之外,理髮也很硬核。

芭莎苗寨理髮用鐮刀,鐮刀剃頭,剃頭時,留住腦袋上方的髮鬢將四周剃光,並終生保持這種髮式,喻意留住財富。

此外,芭莎苗寨姓氏也很優雅,80%人姓滾

NO.2 東北——最真性情干架

東北,最真性情干架,理由簡單粗暴,過程極限拉扯,擅長反覆攻擊局部,結果不重要,為的是擦出愛的火花。

東北人在全中國留下的「戰鬥民族」印象,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自東北人在中國大部分地方留下的赫赫武功。羅永浩曾經說過:長江以北的大案要案幾乎都是我們東北人乾的。中國北方的暴力犯罪案件,尤其是團伙犯罪,東北人的確表現搶眼

東北多出暴力團伙,通常被解釋為「民風彪悍」,而且邏輯上也頗能自洽:今天的東北社會,形成於近世的大規模自發移民,它相對於官方組織的有序移民,更容易形成類似叢林法則的民風,誰的拳頭硬,誰就能圈占更多資源

東北社會明顯別於中國其他地區的社會結構特徵,或許才是讓全中國都認為「東北人都是黑社會」的最重要原因。

NO.3 廣東——近代武術基地

廣東,近代武術基地,拳種129種,大宗師(葉問、李小龍)老家,動作快狠准

但最早的民間功夫,其實並不民間,起初在廣佛,學功夫並不是窮小子走投無路的無奈選擇,而是富家子弟每月繳納高額費用才能得以傳授學藝的高級技能。詠春宗師陳華順每月要收數兩白銀,一生之中只收過16個徒弟,葉問就是他最後一個弟子。

除了武術之外,廣東還衍生至籃球領域。

國內頂級聯賽,坐擁三支俱樂部球隊,大哥九冠王永遠雄風,老二最好也能混個四強,三弟正在往強隊殺手進階。80年代底就開始,廣東就用資本化運作籃球,敢花錢才能成大事。

就是有這種敢為人先的信念支撐,讓廣東人毫無意外的在體育事業上取得長足發展,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常年穩居全國第一

經過5年的運作,廣東籃協目前擁有粵男籃聯賽、粵女籃聯賽、青少年三人籃球賽、小籃球聯賽、粵港杯、粵澳杯、粵港澳大灣區三人籃球賽、三人籃球賽(成人)8個自創IP。

它們的存在,就像是多種刀槍劍戟彙集而成的一個兵器庫,為廣東籃球的整體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火力。

NO.4 廣西——自帶善戰血統

廣西,狼軍外號響亮600年,自帶善戰血統。

抗日戰爭時期,桂軍在對戰日本侵略者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根據1945年統計的相關數據,在抗戰8年期間,廣西或直接或間接參戰的人數達450萬人,而當時廣西的總人數不過1200萬人。

要說桂軍在同日軍的較量中,打得令日軍膽寒的戰役,恐怕還屬桂林保衛戰了。桂林保衛戰發生於1944年10月28日到1944年11月10日,一共持續13天。

據有關數據記載,當時日軍在桂林周邊集結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餘架飛機。而當時桂林守軍不足2萬,多數還是當地自發組織過來保衛桂林的民團,相較於日軍的飛機大炮,精銳部隊,守軍可以說不管是人數,還是火力上都沒有任何優勢。

但桂軍之所以被稱之為狼軍,並不是起源於抗戰爭時期,而是源於明朝中期。

明朝中期倭患十分的嚴重,而官軍不能制服,沒辦法徵調了廣西的狼兵去對抗倭寇,以暴制暴,狼兵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在廣東的抗倭跟打擊瑤民起義的戰爭中十戰九勝,嘉靖三十四年,在浙江嘉興以斬殺倭寇2000餘人的功績,取得「東南抗倭第一功」。捷報傳來,百姓奔走相告,「將如虎,兵如狼,敵宼均喪膽,保國衛家鄉」。自此,廣西狼兵威名開始。

再到廣西與滿清八旗軍展開寧遠攻防拉鋸戰,力挫大清,這一戰不僅是抗清戰役中為數不多的大捷,它還是努爾哈赤一生之中的唯一一次敗績。

現在,廣西特種兵培養從小抓起,軍訓堪比穿越。

廣西軍訓有多硬核呢 ?

學生在泥潭裡進行軍事訓練,完成各種體能訓練和技能操作,伏地挺身、匍匐前進、泥潭摔跤,相比於普通軍訓顯得格外獨特。軍訓中的學生們渾身是泥,直接變成「小泥人」。在一天的訓練結束後,教官還會直接用水管噴水給同學們「清洗」。

要知道在這參加軍訓還有機率直接學會步坦協同,操場上跑的最起碼都是裝甲車。 也就是說班裡的同學們大概除了擅長擒拿,會扔手雷,以及熟練掌握迫擊炮跟火箭筒的操作要領之外,對駕駛技術的理解也快接近軍用級別

NO.5 河南——全國武校最多

河南省地處中原要塞,從秦以來,河南不只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是陳勝、吳廣揭竿起義、推翻暴政、打響史書中國農民第一槍的福地

不止如此,河南還擁有武林泰山北斗——少林寺,中原武學正源之源。作為最正宗的傳統武學傳遞數朝不廢,幾乎貫穿了金庸的全部經典武俠著作,還是石破天、掃地僧、虛竹江湖夢開始之地,還講究科班出生,全國武校最多。

河南規模最大是塔溝武校、少林文武學校、鵝坡武校、少林武僧培訓基地等。

NO.6 湖南——硬核干架

湖南,無敵湘軍硬核干架,前有抗戰時期殲敵11萬(長沙保衛戰),後有5000人規模級械鬥(1993年),手槍、火炮、手榴彈是主要武器,出動1000多武警配合兩架直升機才擺平

1937年,淞滬會戰在上海打響,湖南傾其所有,境內所有部隊全部出動。

淞滬會戰期間,從湖南發往上海的總兵力達到了20個師,其中就包括了仍被稱為「湘軍」的湖南地方軍隊。

在上海戰場,湖南子弟兵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要死面朝天,不死變神仙」,不失湖南人的乾脆和火爆。

上陣殺敵前,這些湖南子弟相互道一聲「來生再見」,視死如歸。

NO.7 河北——武狀元之鄉

河北,打鬥屆尖子生,武狀元之鄉滄州,清代超1/3狀元花落河北

據史料可考,武科會試自順治三年始至光緒二十四年止共舉行109次產生武狀元109人。許友根在《武舉制度史略》中指出清朝共舉行武舉考試109次,有記載的清代武狀元109人,其中有籍貫可考者90餘人,尤以河北、山東為最。

其實,河北武狀元多,除了本身武力值高,還與該省武風素盛分不開。但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河北拱衛京師,清代給的鄉試名額總比其他省給得多,得到了政策性的照顧,就跟現在的北京考生,考清華、北大總比其他省容易一個樣。

但河北不止是武狀元之鄉,在三國殺也是河北幫大亂斗

不管是劉備、孫權還是曹操,大營里誰還沒幾個河北將領鎮場子,閻柔、牽招、田豫、鮮於輔、夏侯蘭、劉備、張飛、簡雍、趙雲、公孫瓚、顏良、文丑、高覽、程普、韓當,尤其是曹操的班底,簡直能湊成一個小河北幫。

現在,河北還出了亞洲首位世界冠軍——張偉麗。

張偉麗,是UFC草量級世界冠軍,中國首位獲得UFC金腰帶的選手

作為中國格鬥界的領軍人物和標誌性人物,張偉麗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中國女性不服輸、不畏懼、不屈服於任何困難的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8eeecd9eb6e1f77bfa9945ae5bf9d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