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為何力推5.5G?盤古大模型3.0告訴答案:算力網是根本!

2023-07-10     科技真探社

原標題:華為孟晚舟為何力推5.5G?盤古大模型3.0告訴答案:算力網是根本!

今年是國內全面落地5G商用的第四年,果不其然,華為帶著新的5.5G演進計劃,進入大眾視野。

雖然很多網友對5G的感知並不強(國外網友也是一樣),甚至因為運營商限速4G,一度使不少人產生了對5G的反感情緒。但不得不承認,5G是全球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如今全球累計已有12億多的5G用戶,這正印證了那句哲理:事物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技術發展一刻也不會停息,也不可能停息。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的5.5G發展戰略提上了日程。

在上個月的2023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發表主題演講,重點提及了華為的5.5G戰略:「5.5G是5G網絡演進的必然之路。」、「從5G到5.5G,將更好地匹配人聯、物聯、感知、高端製造等場景,孵化更多的商業新機會。

大家可以料想到上述觀點發表之後的輿情:當消費者對5G體驗都尚存爭議的時候,華為此時貿然去談5.5G是否太早了?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就在這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宣布:2024年,華為會推出面向商用的5.5G全套網絡設備,正式開啟通信網絡向5.5G的演化進程。

華為很快吧?但有人比華為還快!

今年2月份,高通推出X75基帶晶片,它是全球第一個5.5G基帶晶片!支持十載波聚合,能夠實現10Gbps的下行速率,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升級。

高通也著急、華為也著急,5.5G到底有什麼好?問題的答案可能要在近期發布的盤古大模型3.0裡面去找。

從去年11月底,OpenAI發布ChatGPT之後,2023年上半年的最大熱詞就是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就在7月8日,在生成式AI領域沉默許久的華為發布了自己的大模型產品:盤古大模型3.0,與之前各種Chat不同,盤古大模型3.0一上來就瞄準了政務、礦山、金融、製造等具體應用場景。

盤古大模型3.0分為「5+N+X」的三層架構,基礎L0層包括NLP大模型、視覺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預測大模型、科學計算大模型,在此之上,華為構建了面向行業的L2、L2層,學習了10多個行業的常識知識,可以支撐起400多個業務場景的AI應用落地,可以說華為的盤古大模型3.0走出了有別於其他大模型的發展之路。

為什麼盤古大模型3.0對5.5G很重要,這裡就牽扯到5G網絡一個重要特性:雲網融合!

之前的1G、2G、3G、4G時代,通信網是通信網,雲計算是雲計算,二者可謂是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到了5G時代,由於5G核心網可以建設在IT通用伺服器上,就意味著5G網絡可以與雲計算相互融合,具備雲計算的能力,而雲計算現已成為大語言模型的支撐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

盤古行業大模型要想用的好,一來得有極快的速度、二來得有足夠的算力支撐!而5G,在算力這點上是不夠的!早在2019年,華為就敏銳發現,算力不足是5G網絡的短板,雲網融合還要進一步加深!而隨著大模型、生成式AI的大行其道,AI對通信網絡的算力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到這裡各位就能明白了,盤古大模型3.0+5.5G二者融合,到底意味著什麼。

當下,算力不足已成為制約5G發展與應用的關鍵,這一點需要5.5G以及後續6G通信網絡建設來逐步解決,這種行業變化也伴隨著國內通信服務的轉型,國內三大運營商現在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通信服務提供者,移動、聯通、電信正在向雲計算領域擴張發展,已成為國內算力網建設的主要力量,勢必也會成為算力的提供者。

而這一切變革,現在需要的只是時間。

(我只希望,運營商們在B端掙了錢,C端資費可以便宜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80db014b6db8acda1967132d82d14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