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歸來再讀書,應知世上有郇謨——向前

2022-04-24     日本通

原標題:百戰歸來再讀書,應知世上有郇謨——向前

歷史上,科舉制度創立於隋朝。因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擇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這些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的科舉制度正式誕生,至唐朝逐步正式規範。至清朝未年廢除科舉,科舉制度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

這種號稱歷史上最公正的考試選拔制度,確實讓天下的讀書人,尤其是沒有門第、苦寒出身的平民布衣有了出人頭地、學而優則仕的機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考試的地方就會有作弊,歷史上各種各樣的作弊案數不勝數。但是,直接張冠李戴把頭名狀元的成績改頭換面的手法也不多見。《大唐布衣一郇漠傳》的主人公旬謨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落榜,而且還被投入監獄。科舉未中,命卻要送。就在刑場上劊子手的斷頭刀已然落下時,一句「刀下留人」的聖旨,留下了旬謨的生命,也展開了他的傳奇人生。《大唐布衣一郇謨傳》的故事開篇即精彩,繼而深入地展開。

有感於作者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著筆於一介布衣書生的傳奇人生。有感於「清談藝苑催黃鳥,長策中原獵短狐。他日平台訪遺逸,應知世上有郇謨。」同時也為《大唐布衣一郇謨傳》作者的深厚文學歷史功底所吸引,不禁再讀三讀,讀出了一些書外的味道,觸發了個人的別樣感觸。

大唐盛世,「貞觀之治」的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始終為世人稱道。中唐時期的「安史之亂」也讓大唐盛極始衰。杜甫的《無家別》把那盛世之亂後的荒敗景象展現出來讓人悲嘆,「寂寞天寶後,園廬但嵩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這樣大亂之後的大敗落,大敗之後的大治,正是有志之士希冀出世展露手腳的時候。一個不足雙十年華的青年才子旬謨(即後來的郇謨)踏上了進京趕考的征途,只是他遇到的未來卻不是他想像的學而優則仕的未來,而是生死轉折、前途迷茫、正邪取捨、親人死別、捨身取義的傳奇的人生。

首先說作品角色的選擇。歷史上的才子佳人數不勝數,官職高位、彪炳歷史、聲名顯赫的也是俯拾即是。但作者卻選了一個史書記載上只有寥寥數語,名不見經傳的布衣書生,用一個宏大歷史背景烘托,在各種歷史人物的縫隙中為一個小人物立傳。言「傳」實「說」,立意不可謂不獨特,令人回味無窮。史書上關於郇謨的記述只有二百三十餘字,且重點只寫了其哭街的情景,內容寥寥,更看不出來其和朝堂高官的糾葛恩怨,只是一個歷史的邊緣人物。但對創作者來說,這就有了巧妙的構思空間。讀史,確有其人,就可立「傳」;查史,又查無可證,就可作「說」,題材的選擇上獨闢蹊徑,令人稱奇。即使史書上涉及反派主角元載等的記錄近萬字,皆可引其可用而作,又似引其所錄可證。於是對歷史的存疑和人物的爭議立減,隨著作品的深入進入故事其中,創作的空間很大,想像的空間就更大了。

其次說作品的可讀性。作者的文史功底深厚,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的創作經驗豐富,作品的立意既高,可讀性又強。主人公郇謨出場就是為了參加科考,實現人生理想。現實卻是「科舉舞弊」案的當頭一棒,考卷被別人所用,狀元未及第,先入了牢房,成為了朝堂權勢爭鬥的犧牲品,還是「斬立決」!這樣的情節翻轉、跌宕起伏,如何不一下抓住讀者的心,引人去關注後續的故事展開。

作者在主要歷史人物實的基礎上,創作了幾個「虛的人物,卻是故事非常關鍵的眼和「線」,使得作品豐富而連貫。如創作了卓英倩的同誼同考(據查歷史上同期確有卓英倩,其人是陝西人,年卒不詳。而主人公是山西人,如何同窗?)引出了後來的同窗同出卻不同歸。創作了兩位美女角色,一個是相愛不能愛的宰相之女元媛,一個是流落民間愛他而獻身的公主沈夢蕪,一下就豐富了郇謨的內心情感世界和為江山社稷犧牲個人小我的高尚品格。還有江湖人士的家國情仇,父母雙親殉志引出了的忠孝不能兩全等。不是武俠演義,卻處處有江湖廝殺,恩怨爭鬥,驚險高潮接連不斷。不是兒女情感故事,卻讓人心痛,不忍放棄,不甘如此結局。越是細膩感情的描寫、越是糾怨情感的波折,就讓人越是覺得作者的狠心」,反襯出主人公心懷正義民心、心繫天下蒼生,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英雄般的情懷。

這些虛實相間的人物和故事,這些江湖恩怨、兒女情長、官場權斗、貪污腐化的故事,歷朝歷代都有,但在這部作品裡卻以它的獨特性吸引人不忍釋手。

特別是小說的開篇是主人公郇謨入獄,小說的結尾是大反派元載的入獄死亡。天道輪迴,歷史的正義終還是戰勝了邪惡。第三,說說主人公郇謨,一個平民英雄。郇謨出場不到二十歲,大約是公元768年,至元載倒台賜死,時間在公元777年。其中的時間跨度十年左右,小說郇謨的離場也就是三十歲不到的年紀。最好的人生歲月沒有走在最光明的人生道路上,最遠大的志向須直面這最殘酷的社會現實,最熾熱的情懷不得不面對最慘烈的人生悲劇。正義戰勝了邪惡,歷史前進了一小步,而郇謨卻失去了所有。這樣的人生經歷不是一般人能經歷和承受的。

兩次參加科舉考試,兩次入獄。幾次面臨生死,還眼睜睜看著心愛的愛人在懷中死去。父母雙親因他的堅韌執著、抗爭邪惡不忍掣肘而失去了生命,用生命支持他的精忠報國。這是怎樣的人格在支撐著他,怎樣的初心使命在用命堅守?

其實,郇謨只是一個布衣書生,最初無非就是想考取個功名光宗耀祖。只是,在面對大是大非、社稷民生時,他選擇了創造歷史。一個被朝堂高官青睞,一個倍受宰相欣賞,且被宰相的女兒傾慕的這樣一個青年才俊,在風雲激盪的歷史時刻,他堅守了正義,堅守了民心,堅守的是自己的初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7f4fea3b84317fb47ed1d88229ad9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