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署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自覺抵制「丑書」「怪書」

2024-10-25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馮琪)10月25日記者獲悉,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

《通知》提出,要抓好小學新生和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養成;保障語文課程寫字教育及三至六年級語文課每周安排1課時書法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抵制故意將漢字筆畫和結構進行粗俗、草率變形的「丑書」「怪書」,避免不當使用「諧音字」等。

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漢字書寫能力是中小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負責人指出,《通知》的出台,是回應社會廣泛關切、解決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存在問題的重要舉措。

他指出,當前,規範漢字書寫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從書寫與規範的角度來看,部分中小學校對學生漢字書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等方面的教育指導不夠;從書寫與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挖掘闡釋和發揮漢字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功能不夠;從書寫與健康的角度來看,書寫姿勢不規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從書寫與美育的角度來看,書寫失范現象制約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這些問題涉及教育教學各環節,需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從教育教學、校園環境、體制機制等各方面協同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發力。

《通知》明確了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坐姿和執筆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培養學生正確掌握規範漢字的字形和書寫技能,提高書寫能力;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漢字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堅定文化自信等基本目標。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在政策、經費、項目等方面給予支持,指導支持中小學校根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確保桌椅、採光照明等符合有關要求。各地各校要多措並舉,逐步解決規範漢字書寫師資不足問題。

保障三至六年級語文課每周安排1課時書法課

《通知》提出八個方面的任務措施。一是培養良好書寫習慣,提倡「提筆就是練字時」,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坐姿和執筆姿勢,重點抓好小學新生和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養成,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助力預防和矯正學生「脊柱側彎」和「小眼鏡」。

二是提高規範書寫水平,培養學生逐步學會書寫正楷字和規範、通行的行楷字,不斷提高書寫質量和速度;培養學生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逐步學會書寫正楷字和規範、通行的行楷字,不斷提高書寫質量和速度,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美觀、流利。

三是傳承優秀漢字文化,培養學生感悟漢字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了解漢字的創造、使用、演變、發展,感知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繫,逐步建立漢字與生活中事物、行為的聯繫,感悟漢字的文化內涵。

四是統籌發揮一、二課堂作用,鼓勵多種形式加強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組織學生參加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和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等活動;落實課程方案要求,保障語文課程寫字教育及三至六年級語文課每周安排1課時書法課。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利用課後服務等時段開展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確保每天有一定時間用於寫字訓練。提倡創辦學生書法社團、組織學生書法作品展示、參加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和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等活動。充分利用藝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名勝古蹟等資源,拓展漢字書寫學習渠道。

五是規範校園用字,確保課堂板書、教學課件、指示牌、標語、宣傳欄、電子螢幕等用字規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抵制忽視漢字書寫規範、書寫技法、審美特徵,故意將漢字筆畫和結構進行粗俗、草率變形的「丑書」「怪書」。引導師生在正式寫作和公共場合中避免不當使用「諧音字」。

六是發揮教師表率作用,倡導學校廣泛開展「三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和毛筆字)」教師基本功比賽,將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納入教師培訓。七是增強數字賦能,探索數字化技術手段賦能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新模式。八是建立科學評價機制,鼓勵將規範漢字書寫納入有關考核評價內容。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盧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747f10e8ff47f52e14f06263c9211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