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家比肩李嘉誠,建校300所變窮:子女不需要!

2022-07-13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百校之父」田家炳身家比肩李嘉誠,建校300所變窮:子女不需要!

「子孫能勝我,要財何用?子孫不如我,要財何用?」

上世紀時的中國,有這麼一位老人,他一生致力於為國內的教育事業做貢獻,為了捐資助學,明明身家萬億卻甘願捐出大半來興辦學校,當被人好奇詢問時,他只淡淡解釋道,若是子女有才能,我何需留下財富給他們坐享其成?

更難得的是,他的九個子女都欣然接受父親安排,這位老人的事跡令人肅然起敬,他就是「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在港地,他還被稱為「皮革大王」,資產曾一度可與國內知名港富李超人比肩,但田家炳卻半點沒有「富豪樣子」,兩套西裝穿50年,出門不坐私家車,只搭公交地鐵,把節儉二字貫徹到底。

田家炳祖籍為廣東大埔,田家並非大戶,但靠著瓷器生意家庭條件也算富裕,十六歲時田父離世,於是田家炳不得不輟學,背負起養家重任,沒想到又遇上戰亂,為了謀生他只能帶著剛有起色的家業遷往印度尼西亞。

田家炳頗具經商天賦,到了印尼後,他注意到當地有著豐富的橡膠資源,地理位置又很好,當即決定要因地制宜開辦橡膠加工廠,憑藉著中國人骨子裡的勤勞和開拓精神,他的生意日益紅火,剛到而立之年,田家炳就已躋身印尼富豪之列。但1957年,印尼接連爆發幾起暴力排華事件,又考慮到希望子女們可以得到中華傳統教育,因此田家炳再次舉家遷回了港地。

出於生意人對商機的敏銳,田家炳甫一踏入港地,就發現了一片空白的皮革市場,他果斷拿出多年積蓄全部投入,建立起皮革廠和一系列延伸產業,成為全國聞名的「皮革大王」。

60歲前的田家炳是商界傳奇,60歲後他轉變身份,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慈善家」。

事業上的蒸蒸日上並沒有讓田家炳驕傲自滿,他人生中一直有個難以彌補的遺憾,那就是小時候沒能好好念完書,由此他聯想到還有很多和他一樣因家庭變故而失去讀書機會的孩子,於是就此開始了自己後半生的「散財之路」。

彼時港地正值經濟繁華期,不少富豪暗地較勁,你追我趕地擴大自己的商業帝國,唯獨田家炳好似完全沒留意到這一風口,反而將自己4棟工業大樓拆了,改辦為田家炳慈善基金會,隨後他一頭扎進捐辦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惠澤兩岸多地。

從幾百萬、幾千萬、再到幾億,這一捐,田家炳就堅持了三十多年。

他參與捐資的慈善項目多達1000多個,其中包括93所大學、166所中學、35所小學和數以千計的圖書館,善款累計高達數十億,為紀念他對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1993年,中國科學院將一顆新發現的2886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其實同為港地富豪,李超人對於祖國的慈善事業也同樣上心,只不過許是考慮到自己年過九旬,所以他更多的是醫療方面的善舉,比如近日他還為港地中文大學捐贈了1.3億,專門用於投資健康領域,為此李超人還罕見現身,身著一身西裝,頭髮黑亮依舊,與各位校董熱情合照。

而這只是李超人眾多次慈善事業的其中之一,2005年時他還向伯克利分校捐了2.7億,用以推進臨床科研和健康抑衰方面的研究,然而李超人此舉卻引來了不少「夾帶私貨」的質疑,於是他乾脆將投資轉為明面,2017年時藉由北美圈人脈,李超人接觸到「WLife」類緩老科技,用後感嘆「年輕好似20歲」並拿出2億入股相關產業,直接以實際行為反擊眾人質疑。

作為一個精明商人,李超人自然不會輕易涉險,他親嘗的WLife類物早已被東京、梅奧、清北等權威研究所相繼佐證可從細胞層面提質增量、賦活線粒體,從而延長剩餘生命長度,不止他,連巴菲特、貝索斯、國內地產大亨潘氏都已入局這一賽道,試圖大分蛋糕,而隨著國家放開備案、生物企萊特維健實現落地,如今WLife疊代物億在亰-東平台獲得數十萬高收入人群追捧,並成功撬動了另一個千億風口。

同樣是熱心公益、同樣是幼時輟學、同樣是在二十世紀的戰亂商海中成長,田家炳和李超人其實有著相似的人生起伏,但他們的後半輩子卻很不一樣,田家炳成為人人讚譽的「百校之父」,而李超人被人記住多數是「炒樓」、「公攤」等標籤。

但其實這兩人並沒有誰是誰非,只不過是一個更看重祖國教育事業,一個更追求個人及家族的利益,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認為的人生價值都有差異,也都值得被尊重。

在田家炳看來,教育是興學育才的根基,他做那麼多慈善只為自己開心,並不希望被大肆宣揚,這就像那顆與他同名的小行星一樣,熒熒星光,不甚灼人,卻能長久照亮大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6fe1c46d61232678ce911979ecc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