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曾經的中國廣告教父去世,聊聊那些強調狼性的廣告圈廝殺往事……

2022-01-21   藍小姐和黃小姐

原標題:特寫||曾經的中國廣告教父去世,聊聊那些強調狼性的廣告圈廝殺往事……

上周,公眾號「葉茂中策劃」發出訃告,宣布該機構的創始人葉茂中因病逝世,享年54歲。

一般人不太知道葉茂中的大名,畢竟他火紅的年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千年初,最近這十年江湖很少有他的消息,但整個廣告界還是蠻震驚的,比如中國目前民營廣告的龍頭老大「華與華」的老闆華杉(虹橋機場的出站口就掛著這兩兄弟的相)親自留言表達哀思。

華杉在微博里也po出了年會時刻,全體人員哀悼葉茂中的畫面。

長久以來,葉茂中三個字是中國各大高校的廣告學、營銷學的案例分析中繞不過去的名字,他一手促成了很多經典的營銷實戰案例,幫助很多小公司一下子做成了大公司,雖然有很多非議,但是大部分學營銷的學生都會承認他是行業大佬;

葉茂中講課,下面坐滿了觀眾。

而在九十年代到二千年初這些年,中國大部分民營企業都對葉茂中三個字心悅誠服,坊間傳聞,葉茂中一句話就值八百萬,而且不議價,但只要經了他的手,啥產品都不愁銷路。

葉茂中本人也有很傳奇的江湖色彩,據說他是中國最牛的乙方,活得比甲方還要甲方,比如從不和別家比稿(不接受貨比三家),從不談價格(一口價),不接受甲方對其創意和策劃的「指手畫腳」,一年就接8個單,多了恕不奉陪……

圖源:B座西窗。

這麼牛,這麼硬氣,到底何方神聖?今天咱們就嘮一嘮葉茂中曾經干過的牛叉往事,以及看看中國的廣告業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是怎麼野蠻發展的。

(註:本篇需要講述企業營銷案例、露出品牌名稱,所有品牌廣告案例均來自於葉茂中的《營銷的16個關鍵詞》、《營銷的12個方法論》、《衝突》等書,均是公開發表的內容,本文無任何品牌植入行為。)

瞧不起葉茂中的「4A廣告公司」到底什麼名堂?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九十年代初有一部電視劇《公關小姐》,這部劇播出於1990年,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女性職場劇。

女主角薩仁高娃飾演的周穎,是來自於香港的「公關小姐」,她帶來了洋派的生活方式,西裝短裙,妝容精緻,出入咖啡館、餐廳等高檔場所,動輒與客戶談判,幹練利落,讓所有還處於開放前期的中國老百姓們見識到「外企白領」的魅力。

這部劇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不僅讓老百姓見識到香港人的時髦,順帶著連廣東也成為整個中國最洋氣的地方(這部劇最先在廣東電視台播出),更讓無數女性對「公關小姐」之類的工作心生嚮往。

「公關小姐」乾的活,就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廣告公司」,固然有戲劇化的演繹,但不可否認的是,九十年代中國年輕人眼中最時髦、最新潮、最讓人心馳神往的職業,一定是「外企白領」,而所有的外企職位中,尤以「廣告公司」最為浪漫和高級。

這裡要提到曾經一直穩穩坐在中國廣告業No.1位置的「奧美」。奧美是外企白領中的「戰鬥機」,曾經吸引著中國最優秀最具想像力的人才,是中國老百姓所能想像到的「高薪、高級、優雅、時髦」的職業之一。

李誕大學畢業之後就在奧美工作。這個手寫的「Ogilvy」字體也一度是很多年輕學生的嚮往。

奧美是一家跨國企業,1948年創立,總部在美國,它是怎麼做大做強,曾經做過多少優秀的行業案例,這裡就不展開說了,總之,它最初是以「王者之姿」進入了大中華區的市場。

那時,奧美首先選擇的是香港,其次是台灣。奧美有多麼牛?在香港,它和金融公司一樣,把位置選在寸土寸金的中環,租著全港最貴的豪華寫字樓。

因為高薪與體面,「廣告業」吸引的自然是最頂尖、最精英的人才,而廣告中最核心的創意可能就是一句話,所以要問寫作人按字數賺得最多的是什麼人?

不是作家也不是編劇,而是只要寫幾個字的廣告人或者營銷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那些叱吒風雲的才子們,很多都是做廣告出身,比如被稱為「香港第一代廣告狂人」的黃霑。

這句著名的廣告詞來源於黃霑,上世紀70年代,這句話風靡整個香港,也讓「人頭馬XO」成為香港最有排面的酒。到了90年代,人頭馬也一直火到了內地,記得電視劇《來來往往》中,濮存昕和許晴的分手飯上,就喝的這個。

1970年,黃霑進入了華美廣告公司,擔任聯合創作總監。他的文案也贏得了首座克里奧獎,這是華人第一次拿到這個廣告界大獎。黃霑也做政府公益廣告,1975年還做過「生兩個就夠了」的計劃生育廣告,「生女也好,生仔也好,兩個就夠曬數」(生女孩也好,男孩也好,生兩個就夠了),還告訴大家「生破肚就不好了」……

1975年,林燕妮和黃霑每人各自拿出2.5萬港幣,做了一家廣告公司「黃與林」,5年後就一躍成為香港每年營業額達到1.2億港幣的第七大廣告公司。業務興盛時林燕妮的弟弟林振強也加入了。林振強,就是《千千闕歌》的作詞人,1985年兩人將廣告公司賣給SAATCHI & SAATCHI,林燕妮還擔任了3年的行政總裁。SAATCHI & SAATCHI中文名字中的「盛世」二字,是黃霑取的。

1988年由梅艷芳出演的鐵達時手錶廣告,有一句經典台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它的創作者叫朱家鼎,也是香港著名的廣告才子,當然他更著名的一件事是後來娶了鍾楚紅。拍這則廣告時,與梅艷芳搭戲的也是她現實中的男友,關於這件事我們以前寫過。

朱家鼎和鍾楚紅。

真金白銀,才子涌動,笑傲江湖。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來自國外的4A廣告公司可謂是風頭無兩。

這裡要先科普一件事,像奧美這樣的大型廣告公司,一般都是4A公司,很多人一提廣告就說4A,但不知道4A到底是啥?

其實4A的中文名叫「美國廣告代理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類似於對廣告行業進行監管、保護的權威組織。

加入4A的廣告公司系統更完善,運行穩定,價格合理,較為成熟,實力雄厚,所以大型外企都會用4A廣告公司,也一直用得很順手。

由於不差錢,再加上格調高,4A公司一直是行業領軍,黃霑曾描述過4A廣告公司的服務有多麼高級:一個客戶,可能同時會有 7 個不同部門的員工服務你,從客服到統籌到策略到創意。每次開會,乙方浩浩蕩蕩,像一個車隊。

而4A廣告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跟著金主走。

大客戶走到哪,廣告公司就開到哪。所以到了90年代初,中國內地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這些廣告公司一股腦地湧進了內地(就是《公關小姐》播出的時候)。

就拿奧美舉例,當年是因為大客戶聯合利華要開闢內地市場,於是1992年奧美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個分公司。隨後,北京分公司也應運而生。

奧美內地市場的開闢者,左:莊淑芬(奧美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右:宋秩銘 (奧美大中華區董事長兼 WPP大中華區董事長)。

第一批進入中國內地的奧美員工。

在北京第一則招聘廣告。莊淑芬說「這個產業在中國剛剛起步,所以當時很難聘用到有廣告和市場營銷經驗的人,因此我們招了一些藝術家、設計師和營銷及文學專業的教授。幸運的是,讓人們願意加入我們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有太多的人想進入到跨國企業里來,我們支付的薪水也比平均工資要高。當時,新人的薪水在每月200到300元左右。」

那時候在奧美這樣的廣告公司工作是多麼光鮮亮麗啊,廣告人上班不用打卡,下班就派對狂歡,領的工資又高,出差非五星級賓館不住。公司非常注重企業文化,各種福利享受,簡直就是階層躍升即視感,確實是中國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寬鬆自由,高薪優雅。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金主不缺錢,奧美也跟著財大氣粗。

奧美曾說來到中國內地的第一個客戶是聯合利華,第二個客戶是大眾桑塔納。

如果你回憶一下九十年代中國的商品,滿大街跑的桑塔納數量有多麼驚人,大家用的洗化用品有多少來自於聯合利華,就能明白他們身後的廣告公司賺得多麼盆滿缽滿。

中國第一則奧迪汽車廣告。

相較之下,中國的本土品牌在這方面差距太大了。

去年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父輩》里,徐崢演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他是上海中藥二廠的銷售,因為酒賣不出去,於是想到了「廣告」的辦法,親手製作了中國內地第一則本土廣告「參桂養榮酒」。

這件事是真實的,就發生在1979年1月28日(農曆大年初一),當時整個上海只有129萬台電視機,這個廣告就這樣在電視台播出了。

此前,中國內地的所有電視台從未播放過廣告。

現在看看,這條廣告的製作完全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播出方上海電視台也是製作方,內容也非常簡單,這也意味著,那時的中國完全沒有一家像樣的廣告公司。

而到了九十年代,4A廣告公司進駐之後,大批的民營企業也依然沒有資格享受到先進的廣告服務——

因為4A要價高,況且就算付得起錢,人家對中國本土品牌也看不上(畢竟跨國公司的大金主還吃不完呢)。

在這種情況下,像葉茂中這樣的人就屬於「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趕上了時代的風口,瞬間起飛了。

野蠻發展的廣告狂人

關於葉茂中的早年生活,這裡也不展開講述,簡要說一下,他1968年出生於江蘇泰州的漁民家庭,非常窮,他自曝和姐姐靠一隻南瓜過了十來天,十歲以前沒有離開過船,所以他「暈地」,在地上很容易摔倒,「演講前都是蹦跳著上台」。

小時候頑劣,且崇拜英雄,所以一生都帶著五角星的帽子,從未摘下過(這頂帽子也在為他形象中一個重要的標誌,也因此,人們記不住他的臉,只記得他戴帽子的樣子)。

帽子上的紅五星與火苗,也是他公司的LOGO,來源於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葉最崇拜的人也是毛。事實上,和葉茂中一起成長起來的「野生廣告人」,大部分都崇拜毛,這也是很有趣的現象。

葉茂中是怎麼進入到廣告這一行呢?1989年,21歲的葉茂中到江蘇泰州電視台當美工,而當年的「春蘭」空調很想做個廣告,找到電視台,電視台里沒人會做,只有葉茂中說自己會。

後來他用了各種辦法,看書,找資料,找熟人,熬夜,做成了人生第一個廣告,到電視台一播出,引起了轟動。

其實當年人們主要是好奇「真的有人一下子進六個球?」(後來葉茂中說這是特技做的)但同時,他創作的那句「春蘭空調,高品質的追求」也家喻戶曉,給春蘭空調帶來了非常巨大的銷售額。

所以,這就是葉茂中立足於廣告界的根本——以奧美為代表的高高在上的4A廣告公司並不太在意廣告當下為客戶創造了多少利潤,他們更著緊的是創意與傳播;

而葉茂中做的,其實就是營銷本身。他可以幫助那些小公司、小企業,通過廣告的形式,賣出更多產品,創造更多銷售收入,給公司帶來更大知名度。這顯然是廣大民營中小企業的核心所在。

葉茂中也是靠著這些中小企業做大的,因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神話,他的名號才被打響,在業界口口相傳。

很多業內人士覺得他最成功的一次營銷就是「真功夫」。

大家印象中的「真功夫」是不是和麥、肯兩家差不多的定位?曾經有那麼幾年,在飛機場、高鐵站,有麥當勞肯德基的地方就一定也有一個真功夫,李小龍的形象非常顯眼,一份套餐二十多元,價位和麥、肯差不多。

葉茂中和「真功夫」。

由於定位看齊麥當勞、肯德基,所以真功夫最初給人的印象似乎也是一家成熟的大公司。

但殊不知,真功夫的前身叫「雙種子」,事實上,它是由廣東東莞長安鎮的兩位農民在1994年創辦,一個姐夫,一個小舅子,開了那麼一家小小的快餐廳,餐廳規模也不大,僅限於東莞地區。

小舅子、姐姐、姐夫。

這兩位老闆找到葉茂中的時候,已經在廣州和深圳有分店,但他們的願望也是夠牛的,要做「中式餐飲的霸主」。

也可能是這倆人性格中的狼性十分契合葉茂中,所以葉茂中給出的營銷策略也十分簡單粗暴,那就是「盯緊麥當勞肯德基」,用現在的話叫「蹭熱度」。

具體怎麼做呢?

當時國人都覺得洋快餐雖好吃,但是不健康,葉茂中就針對這個,創作了「營養還是蒸的好」的概念,可以說直擊消費者痛點啊;

麥當勞定價19塊,葉茂中就給真功夫定價20塊,畢竟更健康了,肯定要貴一些嘛!所以真功夫的定價永遠比麥當勞多一塊。

麥當勞開在哪裡,真功夫就開在哪裡,以至於有段時間真功夫都上了「肯麥」兩家的黑名單,如果要和物業簽訂合約,往往會在合約里同時要求其不得將周邊物業租給真功夫。

最重要的是找了個特牛的「形象代言人」李小龍……

當然,這代言費是肯定沒給,屬於純純的蹭。後來可能公司也意識到侵權問題,改過一回logo,刻意模糊掉李小龍的面部,不過這明眼人一看也是李小龍啊。

2019,李小龍的女兒終於將真功夫告上法庭……

沒想到真功夫還挺硬氣,說我們沒侵權。

最後的結果竟然是真功夫勝訴了……

在葉茂中的策划下,真功夫還有過一次更高調的蹭熱度行為,當時,正值周星馳的電影《功夫》上映,於是,葉茂中心生一計,在廣東每一家電影院、每一家真功夫餐廳的門口,都貼上了下面這張海報。

多年後,葉茂中在書中這樣寫: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消費者聲音:「真功夫挺厲害的,都參與「功夫」電影的投資了。」「真功夫應該不是大陸的品牌,要麼是香港的,或者是新加坡的吧,肯定是一個國際品牌吧」……

借的巧,借的妙,就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一張海報就能為真功夫帶來整部電影的宣傳資源,《功夫》電影有多少關注,真功夫就承包了多少目光,這就是「借」的力量。

讓100萬的投入產生10個億的光環,才借的值得!

講真,葉茂中的這些計策都有點上不得台面,有的純屬就是強蹭死蹭,這其中涉及到的版權紛爭,要換成是4A公司絕對不敢做,不屑做,但他就臉不紅心不跳的做了,而且還把它寫進了自己的教材書中,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觀眾也受落,可見版權意識在國人心中的淡漠,葉只不過是深諳本土人性的極致而已。

當然,信奉狼性的人多半被狼性反噬,真功夫後來出的事情遠比營銷更精彩更狗血。

姐夫有錢之後,包養了二奶、三奶,二奶還帶著私生子上門要說法,於是姐姐憤而離婚, 這件事我們也寫過 。

後來姐姐聯手弟弟,利用經濟問題一起把老公送進監獄,這大概也是中國很多民營家族的常態,有苦時可以同舟共濟,但有錢之後卻勢同水火……

葉茂中是蹭熱度的大神,不光蹭名人,還要蹭同行,那些年,「南極人」很火,葉就來了一個北極絨,後來在央視有這樣一個蔚然奇觀, 「南極人」代言人葛優伸著大拇指,說道「南極人不怕冷!」接著就出來「北極絨」,由趙本山說出:「怕冷就穿北極絨,地球人都知道」。

先不說質量,光是這兩大搞笑巨星的對撞就招惹眼球,從後來的銷售效果來看,還是「地球人都知道」技高一籌啊!

不過愛蹭熱度的人也難免被別人蹭了一波大的。

可能很多人還記得當年「趕集網」有個廣告很魔性,就是姚晨趕著毛驢,說了一句「趕集網,啥都有」,這個廣告也是葉茂中一貫的手法,女明星+洗腦台詞+央視反覆播出。

那時葉茂中已經很知名,據說趕集網為了請到他,以及後續在央視投放,花了2億廣告費。

結果怎麼著,姚晨趕毛驢的畫面衝擊感太強大,隔壁有個「百姓網」,嗅到了這個商機,搶先註冊了一個「趕驢網」。

這下子,趕驢網沒花一分錢廣告費,僅僅花了20塊錢域名註冊費,卻得到了天大的好處,點擊量達到了千萬級,因為老百姓總是下意識地搜索「趕驢」兩個字……

好嘛,花了兩億,卻為他人做嫁衣,把趕集網給氣得,上上下下的人差點吐血而死,這次也引發了高管引咎辭職潮,對整個行業都產生了影響。

後來這「趕驢網」也挺損的,把趕集網搞得半死不活,沒多久趕驢網自己也主動關停了,畢竟沒有內容只蹭熱度本身也活不長。但是趕驢網關停之前特意透出口風:「趕驢網,是個以牙還牙的小幽默」……

這件事也是葉茂中職業生涯中一次不大不小的滑鐵盧,當然業界為了這件事也是吵翻天,洋派廣告公司認為「天道好循環」,葉茂中的野蠻發展終於有了「報應」;但很多和他一起打拚過的本土廣告人倒是力挺他,尤其是前文中提到的華杉,連發兩條微博,替葉茂中叫屈。

當然,蹭熱度這事一直是廣告界的潛規則,不只是葉茂中這麼做,很多大企業也都這麼做,比如拍到地球第一張黑洞照片時,十多家公司都蹭了。

吳奇隆劉詩詩官宣時,杜蕾斯也蹭了。

到了李晨和范冰冰「我們」時,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百多家品牌蹭了這個熱點。

然而,不得不服的是,其他公司的蹭熱點也往往是博個眼球而已,可葉茂中的「蹭熱點」是實打實地能給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

葉茂中「野蠻發展」的理念表現在方方面面,當然也有很多打著擦邊球的事情。

再舉一個小例子,比如他曾經代理過「三一重工」的廣告,當時在起重機等大型機械領域,日本小松等品牌是銷量第一,三一重工根本排不上名號,銷售量頂多排到全國第六。

但是葉茂中藝高人膽大,策劃的廣告里,給三一重工安排了「六個第一」,給人的感覺,三一重工才是行業第一。

後來葉茂中還出了一個奇招,搞了個調查問卷,當年設置了很豐厚的獎品,凡是參與調查問卷的都有機會獲得。

但是,他搞了一個小心機,問卷的第一題是這樣的:

三一挖掘機全國銷量是第一還是第二?如果你點「第一」,那麼恭喜你,進入下一題;如果你點「第二」,那麼「感謝參與,下次再來」。

好嘛,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消費者本能地就記住了「三一重工全國銷量第一」,後來的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一套營銷之後,「2010年底,三一挖掘機全年銷量就達20614台,市場占有率為12.3%,高出小松0.3個百分點,成為事實上的行業第一。 」

當然也有很正能量的策劃,比如烏江榨菜。

很多年以來,「榨菜」給老百姓的印象是不幹凈、不健康,而且又便宜,給人廉價低質的感覺,而葉茂中就抓住這個特點,創作了「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概念,讓人感覺榨菜也很乾凈。

同時價格提升,加上京劇國粹的包裝,有種「榨菜界的愛馬仕」的感覺,果不其然,到現在一談起榨菜,還是烏江……

還比如當年火爆一時的雅客V9,那時正值非典肆虐,國人對於「提高抵抗力,增強免疫力」的問題十分關切,所以葉茂中就營銷了「可以補充維生素的糖果」,請到了當時最火的周迅做代言人。

在洞察了這個衝突以後,我們重新梳理了雅客的產品,在800多個產品品種中選中了滋寶水果夾心糖(水果夾心糖中有維生素),並改名為雅客V9(直接在產品名中體現產品物質屬性),重新設計包裝(最能體現維生素和健康的橙色)。

雅客全國市場頻繁斷貨告急,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到2003年年底,雅客V9在全國賣到3.5個億,一個財年加上其它的品類雅客總銷售達到8個億。

葉茂中的營銷實戰技法還包括一定要捨得花錢請最貴的明星,縱觀他策劃的廣告,還真的都是一線女星居多。就比如雅客,03年請周迅時是一個價,十年後儘管周迅身價暴漲,他還是執意要請周迅

一轉眼到了2013年,葉茂中和雅客合作已經整整10年了,我們建議陳天獎先生,找來10年前代言雅客V9的周迅,拍攝新產品廣告。

周迅的身價漲了十倍,實在讓我們煞紅了眼睛,但是,你就是沒辦法啊,人家的號召力就是強大,你隨便找個小演員來,經銷商,渠道,消費者就是不認你。

就像柒牌男裝:「生活就像是一場戰鬥,誰都可能暫時失去勇氣,要改變命運,就先改變自己。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柒牌男裝,迎著風向前。」

這話胡東讀也行,但是換了李連杰來說,結果產品的銷量一下子從2個億躍到10個億,中間的跨度只有一年多。這就是明星的力量。

還比如,他特別擅長重複式、洗腦式的營銷。早年的「恆源祥 羊羊羊」大家還記得吧,就是他的手筆。

2018年世界盃期間的馬蜂窩和知乎,黃軒和劉昊然分別重複著自己的台詞,又魔性又洗腦。

但不可否認的是,成效顯著啊。

知乎從總榜排名第119名上升到總榜第11名,在蘋果應用市場社交榜衝到排名第一。

很多人來問葉茂中這廝,知乎是不是花了幾億元的廣告費?但事實上,知乎在世界盃期間只投了5000萬的廣告費。

很多人會覺得葉茂中的營銷策略無外乎「請最貴的明星,炮製洗腦魔性台詞,在大媒體重複投放」,但事實也顯然不是那麼簡單,光用成績說話,也知道葉茂中的廣告營銷能力卻是不是一般人可比。

葉茂中家的走廊里,掛滿了他親手創作的廣告案例。圖源:B座西窗。

葉茂中一生中寫過很多書,幾乎都是廣告營銷學的實戰、工具書,我曾經讀得津津有味,其中不乏很多洞悉人性、洞察世界本質的話語。

說到底,一切經濟行為都是人的行為,最終反映的都是人性,如果你想對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對人的慾望和本性有更多的了解,其實讀讀他的書也是蠻有用的。

更不要提那些做銷售的做策劃的甚至做媒體的,早已把這些書視作珍寶,因為葉茂中十分了解大眾心理趨勢,可以說是乾貨滿滿,毫無保留。

葉茂中一生自負,他在書中引用過《教父》的台詞: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長久以來,他都像一匹不管不顧的狼,他曾經無數次講述那些鬥志滿滿的話語:「沒有好創意就去死吧」堪稱當代雞血之王:

「我們拒絕平庸,我們拒絕馴化,沒有好創意就去死吧,寧做曠野里奔嘯的狼,不做馬戲團里漂亮的老虎;我們的策劃已不滿足於客戶認可,更要求客戶的成功,好方案得不到完善的執行,我們一樣憤怒,因為我們渴望成為英雄。

不過,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有過很真誠的反思, 這是他寫在微博上的反思:

我干營銷干廣告24年,最難過的是為推廣產品,編了太多的概念,不乏忽悠,給社會傳遞不少負能量。慚愧至極,懺悔至極。從今天起,挑企業,挑產品。挖掘真正的好產品推薦給消費者,向社會輸出正能量!

新富的出路當然是藝術收藏

改革開放四十年,製造了太多的風口,也讓許多識時務的聰明人賺到了第一桶金,第N桶金,我們把這些人簡稱新富。

新富們有了錢,買房子買名牌買愛情……都不足為奇,但這其中比較有格調考眼光的就藝術品收藏。

葉茂中後期接受過很多採訪,在這些採訪中他不再強調自己廣告人,策劃大師的身份,而是強調自己是收藏家,他自稱將全部的財產換成了3000多件藝術藏品。

既然是策劃人,當然要收名氣大的,他收藏有齊白石晚年的《花卉四屏》,這是齊白石「衰年變法」之後的得意之作,在拍賣市場上極受追捧,雖然比不上齊白石最貴作品《山水十二條屏》拍出過9億高價,但也有近千萬的價格。

左至右分別為《花卉四屏之紅梅》、《花卉四屏之牡丹》、《花卉四屏之荷花》, 《花卉四屏之玉蘭》,均作於1943年,那時齊白石已經83歲。

齊白石畫有多幅花卉,其中拍出最貴的是上面這四幅,分別是蝴蝶蘭、穀子、絲瓜、楓葉。

傅抱石也是葉茂中極鍾愛的藝術家,傅抱石最為人知的是1959年他和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繪製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成為現代美術史上的名作。

葉茂中收藏有傅抱石的《攜琴圖》等名作,目前在拍賣市場上,傅抱石的畫大概在400萬人民幣左右。

傅抱石(1904—1965) ,"新山水畫"代表畫家。善畫山水、人物和仕女,尤以山水畫著名。其山水畫大氣磅礴,淋漓酣暢,有高深的藝術造詣;其人物、仕女畫格調古雅,寓意深邃,生動傳神,氣勢恢宏、瀟洒靈秀。

葉茂中收藏有徐悲鴻的《奔馬》,據說他有段時間常常隨身攜帶,沒事就拿出來欣賞一番。

葉茂中公司牆上也掛著一幅徐悲鴻。

葉茂中在上海的公司,擺放著非常多藝術品,進門大廳是吳冠中的《桂林農家》,旁邊是向京的處女系列和張峰的雕塑。

吳冠中《桂林農家》。

葉也收藏了大量當代油畫雕塑版畫,趙無極、蔡國強、李象群、向京等人的作品,圖為向京《芳香的處女》以及《到達的氣味》。

向京最貴的雕塑作品是這個,《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Are A Hundred Playing You Or Only One》,在2010北京翰海春季拍賣上以627萬元成交。

葉茂中收藏了大量水墨大家的作品,雖然收藏的尺幅不算大,但件件皆精品,而且近些年這些大師的作品一再創下新高,這些藝術收藏翻的倍數可能比他做策劃還要掙得多。

葉號稱1997年就開始收藏藝術品,那時他還不過是三十歲的毛頭小伙子。

1997年,大多數中國人的收入才幾百,葉茂中就敢拿出幾萬幾十萬去買畫,這固然是因為他從事廣告業賺到了大錢,也因為他是真心愛好這個:

葉茂中的收藏源於他對繪畫的喜愛。4歲時父親隨手在香煙殼背面畫的一條船,萌發了葉茂中對繪畫的興趣,讀小學後開始攢錢買連環畫、臨摹連環畫,至中學時,已經能幫著學校美術老師給山水畫、花鳥畫上色。中學畢業後,葉茂中考入泰州當地的文化館,師從傅抱石的學生吳駿聖,18歲考入江蘇省戲劇學校舞台美術專業,師從傅抱石的學生邰啟佑。

20年多前,他發現藝術品的價值嚴重被低估,徐悲鴻、齊白石的真跡比房子、車子都便宜,他認為這不可思議,從此痴迷上藝術品收藏。

1999年時他可以花幾十萬買一幅畫,但到2003年時,他用的還只是十來萬的車——錢大部分用來買畫了。如今,當年的收藏有了投資回報。曾經花幾十萬買的傅抱石真跡,現在已增值數十倍。

他在拍賣場的殺伐決斷也是讓朋友們嘆為觀止:

我開始了解老葉,是在八年前的一次拍賣會上。當時我的一個朋友幫助朵雲軒徵集到一件蔣介石為其愛將張震手書的《橫掃千軍》,寫得霸悍開張,氣勢撼人,且底價極低。我兄湯哲東亦好字畫收藏,乃極力推薦。當即還約定五十萬以下歸我,以上歸他,買到手為止。

正是因為近代名人書法當時處於低位,讓我覺得拿下此件作品當是十拿九穩,渠料拍後老兄來電,頗為喪氣,稱被葉茂中二百三十萬搶去了,自己跟他對上眼了,不好意思爭了。我急問葉茂中何人?雲是毛毛(劉益謙)朋友。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心中不免暗贊其眼光:二百三十萬,也算創下了當時蔣介石書法的紀錄。

這是我了解老葉的開始,後來才知道他在營銷領域的顯赫地位,更驚悉他還是近現代字畫收藏的大家。

老葉的收藏,以傅抱石、徐悲鴻、黃賓虹等近代大師為主,在圈子裡非常知名。多年前北方某著名拍賣公司上拍的黃賓虹一件天價名作《南高峰小景》,曾經激戰被他收入囊中,令他一時聲名大噪。

——摘自《葉茂中其人其畫》作者

2014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這幅黃賓虹92歲巨製《南高峰小景》以6267.5萬元成交,創黃賓虹畫作拍賣價格新紀錄。當晚有諸多大牌買家競投,包括包銘山、寶龍集團等大買家,最終以5450萬元的落槌價被葉茂中競得。

他的工作室充滿了藝術作品:

走進葉茂中位於上海桃江路的一處僻靜宅院,穿過院內華陰如蓋的參天大樹,曲徑通幽處是一座掩映在竹林中的四層複式小洋樓。門聯上「洞察力、創造力、想像力」幾個浮雕銅字赫然醒目,青石地磚上用鉚釘刻出標誌性五角星圖案。

工作室也是畫室,「文化創意元素舉目皆是,尤其是狼飾品,無處不在。」

‍‍‍‍‍‍‍‍‍‍‍‍‍‍‍‍‍‍‍‍‍‍‍‍‍‍‍‍‍‍‍‍‍‍‍‍‍‍‍‍‍

葉茂中的畫室。圖源:B座西窗。

我號的藝術顧問姚遠東方告訴我們徐悲鴻的馬昂首奔跑的在市場上最受青睞,最高拍賣價可達2千萬。

徐悲鴻最貴的畫不是馬,而是這幅《九州無事樂耕耘》,2011年12月,北京保利「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夜場」,這幅畫最後以2.668億成交。

連見多識廣的龍美術館的館長劉益謙也稱他的收藏無幾人可比:

我很早就知道葉兄茂中的事跡,跟他相識卻是在藝術品拍賣場。他戴個帽子,黑黑的臉,第一次給我的感覺就像我小時候看《地道戰》電影里的日本鬼子山田大隊長。可茂中兄弟的的確確是個江南才子,原本只知道他是一個策劃大師,是拍場讓我認識了茂中對中國書畫的熱愛——茂中兄弟收藏的中國近現代書畫,當下國內也無幾人可比。

劉益謙與葉茂中

生命的最後幾年

葉茂中去世之後,他的一個好朋友說了兩句話評價他。

一個人活出了好幾個頂級的角色。

一輩子活成了好幾輩子。

是啊,一個如果一輩子能成為策劃大師已然是了不起,如果能成為了不起的收藏者也了不起, 葉茂中幹什麼成什麼,他甚至還成為一個不錯的水墨畫家。

2020年龍美術館的 劉益謙幫他策劃了一個畫展,龍美術館向來只做世界頂級的畫展,按理一個水墨新人不可能成為他們的畫家,但劉毅然做了,原因是義氣,也是他佩服葉的執著:

「我跟茂中兄沒有一分錢的往來,我願意為他奔波,是因為他的才藝折服了我」,劉益謙說,「我提出為他出畫冊、辦展覽,這一切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葉茂中的藝術成就。」

強人再強,卻也會碰到無常,葉的無常比較晚碰到,據說嬌妻去世是因為難產,他得病是緊跟而來,有一樣人生已經很難了,結果他卻撞到了兩樣。

最終他選擇了藝術作為最後的人生救贖,他生命後期大部分時間遊山玩水,還是一副頑童模樣,交際圈也變得簡單,除了早年一起打拚廣告的老友,就是藝術收藏者。

圖源:友林同學。潘友林和葉茂中都是90年代著名的策劃者、廣告人,現在退隱江湖,在深圳開茶園。

近幾年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寄情山水、潛心作畫上,畫作還都挺有水平。

2021年12月8日,在「感恩有畫·葉茂中的水墨世界」拍賣會上,他的一幅作品《橫嶺蒼松有人家》成交額最貴,為44.85萬元。

《橫嶺蒼松有人家》。

不過也看得出來,他到了生命最後幾年,畫作也明顯的有了對於宗教思考,在生死面前,如何獲得解脫,真是大難題。

葉茂中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遇上時代高峰的六零後的縮影。

一方面他們遇上風口,創造奇蹟。他們的發跡和中國民營經濟的起飛有一致的地方,在發展初期,有外來經驗的指導,但規則意識不強,各方面的法律法規也不完善,靠著「豪橫」奪取天下。

所以4A公司瞧不上葉,覺得他是野路子,不講理,搬不上檯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特殊的歷史時代,就往往會有這樣的人成為風口上的弄潮兒。

一方面他們拼盡了自己的能量,葉常說人生就得玩命拼,不玩命就不可能獲得成功,但這種拼, 這種男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也意味他們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葉的很多朋友都描述過他當年對自己有多麼「狠」。

他相信「你對自己殘酷一點,世界就會對你好一點」。公司剛創立時,葉茂中就帶領員工玩兒命工作,時常熬到很晚才下班,第二天一早又繼續上班。在沒有好創意時,葉茂中經常把自己和策劃們關在一個屋子裡,想不出來就自己抽自己耳光,也不准去廁所。

他有著典型的60後成功男人的特性,在朋友潘友林的口中,他「有狼性」,但也「縱情縱我」。

把自己壓榨到最儘是他們信奉的哲學,最諷刺的是,他在現實中其實一直都是健身達人,他運動、跑步、健身,「多爬樓梯少坐電梯,每天跑步5公里。跑過兩次半馬,沒跑過全馬,全馬總感覺沒完沒了,永遠跑不到頭。」

可據友人透露,他患的病可能是結直腸癌,而這種病在早期做腸鏡檢查出來的話就有極大治癒可能,朋友說,葉茂中一直是工作狂人,很少主動去醫院檢查身體。

最讓人覺得奇特的是他一方面極為高調,但私生活又極為低調。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張圖,透露出的信息是葉茂中在「嬌妻逝世」後,似乎還有一位夫人,居住在加拿大。

一般的成功人士,多多少少都有許多逸聞傳出來, 葉茂中很少,這一方面是 他火的時代,網際網路還不夠無孔不入,另一方面也說作為策劃人,他對媒體的拿捏相當到位,只給你們他想給你們看的,只給你們說他想給你們說的

這樣一個策劃牛人,如此富有,長期住在上海,卻和上海的圈子若即若離,他總是以導師,企業家,收藏家的面目出現,總在說他的威水史,但他的內心世界,感情世界卻從來沒有流露過,生命中他能夠稱得上朋友的都寥寥無幾,這導致他去世後也很少有人願意去評說他,因為他從來也沒有讓人看透過他。

這大概是太過聰明的男人的境遇,他們太警惕太提防,很難有交心交底的朋友——多麼孤獨的一生。

去世之前,他的好友,龍美術館的創始人劉益謙為他辦了一次畫展,聲勢挺大,請來了業內的收藏大家,在重慶江邊也亮起了巨幅的彩燈。

而葉茂榮人生最後一條微博,也是在為這次畫展做宣傳。戰鬥了一生,最終還是在戰鬥,從來沒有太多個人情感的透露,始終,他還是把自己包得緊緊的。

葉茂中的公司大院裡赫然矗立著這樣一幅雕塑作品,下面一匹狂奔的馬,上面一位迎風飛揚的輕盈的少女,典型的以夢為馬。

一邊是野蠻不要命的狂奔,一邊是輕靈直上的追夢人,正如他的一生,一邊在最勢利的世界追逐財富和成功,一邊又在鴻渺遼遠的藝術世界裡寄情於水墨園林。很難說哪個是真正的他,而更具隱喻味道的是,從外形看下面的馬似乎早已被鋼筋長柱刺穿,這其中你似乎可以嗅到某種危險而又瘋狂的味道……

54歲就走完一生,舊友欲言又止,後人難以評說,一種時代人物的風格就此結束,徒剩唏噓……

推薦: 扯白||慘烈離婚誰是贏家?李靚蕾可以看看十年前的賈靜雯……

上文: 名利場||豪門公子以結婚為目的交往就真的靠譜麼?看看台灣首富長孫的奇葩情路……

作者:伊莎貝拉

責任編輯:伊莎貝拉、Miss H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