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個東西上面都有一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也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1994 年的《重慶森林》里,失戀的何志武在深夜便利店尋找臨期鳳梨罐頭。等他找到第 30 罐並獨自吃完所有鳳梨,和罐頭一起過期的是他的愛情。
《重慶森林》.
雖然不能像記憶那樣加上 1 萬年的期限,但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加工食品」,罐頭的作用就是將新鮮食物長久保存,保質期一般有 2-3 年。
長期以來,罐頭門庭冷落、名聲不佳,2019 年我國人均罐頭年消費量僅為 2 公斤。後疫情時代,它更多地進入了國人視野,以一種保底的架勢加入囤貨清單。
罐頭,常駐囤貨清單的「小透明」
如果囤貨期間有選擇,你會囤什麼食物?
對於「掌管廚房的神」來說,米麵糧油、肉菜蛋奶是少不了的;而「與廚房八字不合者」,可以選擇多種多樣的方便速食,比如方便麵、自熱米飯、自熱火鍋、微波速食、螺螄粉、速凍餃子…….
罐頭在各類囤貨清單里不那麼顯眼,但它始終存在。午餐肉、黃桃罐頭、八寶粥,這些「基本款」罐頭,你或多或少吃過。
4 月初,里有古龍牌罐頭;4 月中上旬,中國罐頭工業協會組織罐頭行業 18 家重點企業,為支援上海、吉林等地抗疫提供了。
囤罐頭有很多種原因,包括即開即食、保質期長、高熱量、比生鮮更易儲存和運輸,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罐頭的百搭體質。
豆豉鯪魚適合炒油麥菜或者苦瓜,紅燒牛肉罐頭燉土豆讓人多吃兩碗飯,午餐肉涮火鍋、配方便麵、裹上蛋液下鍋煎都可以。
圖片來自:站酷海洛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域性和多樣性也是罐頭的一大特點。
廣東的豆豉鯪魚、北戴河的紅燒肉、天津的冬菜、舟山的醉泥螺、雲南的雲腿、玉林的牛巴、新疆的番茄和葡萄…… 然後罐頭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內陸地區能吃到海鮮,冬季寒冷漫長的東北用黃桃罐頭充盈童年。
我國是罐頭生產大國,供應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罐頭,但最愛罐頭的並不是我們。
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 年美國肉類、鷹嘴豆、吞拿魚罐頭的銷量同比增長了 31.8%、25.6%、24.9%;德國罐裝蔬菜的銷售量大漲 80%,水果罐頭也漲了 70%;國內囤積的食物則以麵粉、蔬菜、肉類為主,增幅在 50% 到 100%。
這主要是因為地理環境、食品工業和飲食習慣的區別。
歐美地區有很多半加工或者全加工食品,歐美人一到兩周逛一次超市買菜屯糧;國內市場能夠提供豐富的初級農產品,對原生態和新鮮的執念刻在我們的基因里。
如果需要囤貨,編輯們願意囤怎樣的罐頭?愛范兒在即食條件下親身體驗了 11 種肉類罐頭。
其中的咖喱牛肉得到了較多好評,原因無他,就是價廉物美。不到 9 元一罐,卻以牛肉、土豆、胡蘿蔔的葷素搭配,頗為爭氣地稱得上一道菜,而非僅僅是一個肉罐頭。
我的同事小梁是一位咖喱愛好者,她認為咖喱的味道來自於咖喱粉,但她並不失望:「如果真的要隔離,有這種東西已經很了不起了。」
紅燒豬肉的評價也不差。儘管它瘦肉的口感不是很令人喜歡,但我們一致同意它拌著米飯吃還不錯。
經典的豆豉鯪魚罐頭髮揮正常,它算得上廣東人囤罐頭的第一順位,對於第一次吃的人來說也很好接受。在同事小吳的心裡,它與老乾媽齊名,是「可以流傳百世的人類食物」。
佛跳牆則被眾人嫌棄。1 罐 60 多元卻又腥又咸,從沒吃過新鮮佛跳牆的同事甚至揚言:「如果這就是佛跳牆的味道,我就會永生不吃。」
可以看到,我們在評測罐頭的時候,總是抱著「畢竟它是一個罐頭啊」或者「隔離能吃到也不錯了」的心態,只要味道不太差,價格不太貴,評價就不會低。
說到底,是我們對罐頭的期待並不高,只是將它作為一種囤貨方式,一頓可以對付過去的口糧。「食不厭精」的文化,以及對「新鮮」的執著,在我們身上再次得到微妙的應驗。
但近兩個月,我們都意識到了囤貨的重要,在需要頻繁採購的生鮮之外,我們願意犧牲一些煙火氣,做味覺上的讓步,用足夠的能量以備不時之需。
你吃或不吃,罐頭都在那裡,至少不會讓你忍飢挨餓,這也不失為一種精神需要。
罐頭,比我們想像得好一些
國內的消費者們,對罐頭的態度普遍比較冷淡,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不合時宜」。
現代意義的罐頭食品產生於拿破崙時代,解決的是的問題。
我國最早的國產罐頭是 1893 年廣茂香的豆豉鯪魚,罐頭產業真正快速發展。在軍需催化下,1953 年國內罐頭產量增長了 15 倍以上。
圖片來自:圖蟲
物資匱乏的年代,罐頭是許多人心中的奢侈品。演員陳沖回憶起 1979 年在攝製組裡的日子,已經忘記當時如何度過十八歲生日,但還記得自己非常羨慕同組演員經常有午餐肉罐頭吃。
上世紀 90 年代初,罐頭在國內市場的銷量達到小高峰。人們將肉罐頭作為年貨,將水果罐頭視為探病的慰問品。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罐頭被莫名冠上防腐劑、沒營養、不新鮮等標籤;而在另一端,,菜市場有序運轉,、方便速食、外賣發展迅速,罐頭進一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從健康角度來說,罐頭是工業化的產物,它的使命是將新鮮食物長久保存。之所以能夠長期保存,主要得益於,絕大部分罐頭食品無需加入防腐劑。
而在營養層面,經高溫殺菌製成罐頭後,脂溶性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不易流失。不過,蔬菜、水果最好吃新鮮的,它們的水溶性維生素容易流失。
所以,在防腐劑和營養方面,罐頭的問題不大。
罐頭的主要問題是高鹽、高糖或高油。含糖分較高的水果類罐頭、含鹽量較高的肉類罐頭,都不宜長期過量食用;儘量選擇水浸或橄欖油浸的罐頭,避免糖浸和精鍊種子油浸的罐頭。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當防疫成為常態,罐頭在生鮮、外賣等的「包圍圈」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不僅如此,為了俘獲「生鮮至上、不時不食」的國人,罐頭品牌們乘著新消費的東風,向年輕化、潮流化、健康化的方向狂奔而去。
在愛范兒測評的 11 款罐頭裡,有一款低脂雞胸午餐肉,它是所有罐頭裡熱量最低的一款,加了黑椒調味,且沒有一般午餐肉那麼咸,甚至可以空口品嘗,被我們評價為最「新消費」的一款罐頭。
在這個層面上,它戰勝了傳統午餐肉。
這樣的「新消費」例子不勝枚舉。
梅林的四喜丸子、梅菜扣肉、八寶飯,將中式菜肴裝進罐頭,正好契合時興的預製菜概念;與此同時,梅林推出「一人食」罐頭系列,順應崛起的單身經濟。
李子柒的「人參烏骨雞湯」以及「山藥薏米老鴨湯」罐頭,8 分鐘自加熱,適合熬夜加班族、出遊人群等等。
林家鋪子推出號稱「吃糖自由」「控糖零脂」的黃桃罐頭,方便快捷之外再戳中健康痛點。雖然用代糖代替了部分白砂糖,但白砂糖在配料表里依然排在第三位。
時至今日我們對效率的訴求未改,併到達了更為細微的地步,在方便之中還要尋找一些關於健康、營養的附加值,哪怕只是幻象。
罐頭一度象徵食品工業的繁榮。在上世紀 50 年代的美國,戰後經濟復甦,人們投身於工作,烤箱、罐頭、微波爐、自動販賣機省去了烹飪步驟,重塑了人們的晚餐。
與之類似的是,罐頭的 B 端生意也正風生水起。中國罐頭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有千指出,近幾年罐頭食品在餐飲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午餐肉為代表的肉類罐頭,在火鍋帶動下產銷量逐年增長;粥類產品由從前的餐飲企業熬制,轉變為由罐頭企業集中製成罐頭銷往餐飲店;西餐的普及則帶動了蘑菇、蘆筍、番茄醬、金槍魚等罐頭的銷量。
以午餐肉為代表的肉類罐頭,在火鍋帶動下產銷量逐年增長;粥類產品由從前的餐飲企業熬制,轉變為由罐頭企業集中製成罐頭銷往餐飲店;西餐的普及則帶動了蘑菇、蘆筍、番茄醬、金槍魚等罐頭的銷量。
我們不曾遠離罐頭,以及罐頭所代表的商業文明和消費主義。
囤罐頭,為了一種保底的生活
關於罐頭的一種說法是,罐頭食品通過工業化築造了四季皆可食用的「食品儲藏室」,將六月的菜園、八月的果園、大海的鮮美和陸地的鮮嫩都納入其中。
在防災場景中,囤罐頭這一行為,不只是與季節和地域對抗,還與無常和匱乏對抗。
在自然災害頻發的日本,人們往往會按照家庭人口數量規劃應急食品數量,甚至有保質期 25 年的罐頭產品。
2018 年,美國零售商 Costco 推出 「末日罐頭套餐」,售價從 1000 多美元到 8000 多美元不等,初衷是預防自然災害和核武器襲擊,疫情更讓這款「末日罐頭」聲名大噪。
圖片來自:Costco
其中最貴的套餐可以滿足 4 口之家一年的食物供給,保質期長達 25-30 年。
國內的罐頭商家,同樣在近期打出了「末日生存口糧」「家庭物資儲備」「應急求生食品套裝」等旗號,甚至分成基礎版、豪華版、高階版推薦給消費者。
「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後疫情時代的我們常常聽到這句話,也漸漸有了更強的防災意識。
罐頭在國內從來沒大熱過,但在今天依然不算過時。
圖片來自:Unsplash
作為一種工業化標品,罐頭比起現制菜肴或許算是消費降級,但它關乎的是最基本的生存,是對日常的保底,是為未來多保留可能性,恰在如今為我們所需要。
資深罐頭消費者「大椰子」告訴愛范兒,他囤罐頭的標準就是便宜大碗:
以咖喱罐頭為例,囤貨價大概在 8 元左右,比外賣更便宜、衛生、量足、品質可控。
以咖喱罐頭為例,囤貨價大概在 8 元左右,比外賣更便宜、衛生、量足、品質可控。
大椰子常年備足三個月的口糧,除了繼續儲備罐頭,他還會囤更多的冷凍食品及調味料。這種習慣並非因疫情而起,在國外讀書時就已形成:
「當時學業比較忙,經常來不及吃飯,外出吃飯又很花時間,住的地方連著墓地,喪屍危機也得考慮(霧),家裡通常會儲備 3 個月以上的飲用水和即時/冷凍食品,以及一些生存工具,如多功能軍刀、凈水吸管、榴彈發射器等。」
而在愛范兒對 11 種罐頭的測評之中,各位編輯更想通過罐頭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除了便宜、性價比高的罐頭,他們也願意囤一些特別的罐頭,裝有不易處理的食材或者味道足夠有特色,比如 50 多元一罐的鮑魚罐頭和評價不一的檸檬雞。
此外,「看起來像現制菜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看到罐頭裡盛放著肥瘦相間、鮮香濃郁的肉塊而非肉糜,已經足夠編輯們兩眼放光、嘖嘖感嘆。
大家都在期盼回歸正常生活,如果暫時不行,那就儘量從充足的準備中,尋找一種日常的感覺。
在囤貨的同時,也有不少人依然用陽台種菜的形式,書寫關於綠葉菜的倔強,以此與泥土接近。或許當他們轉過頭去,看見金屬罐頭陳列在角落,裡面承載的果蔬就來自某個遙遠的農場。
利若秋霜,辟除凶殃。 工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