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一線城市以及一些熱點二線市場的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
樓市調控的持續和長效機制的逐步完善,房地產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其中商業地產的變化更是跌宕起伏:從百貨商場時代,到開發商全國跑馬圈地建商場、搞商圈,再到聚焦運營,3.0時代的商業地產必將經歷一段風雲爭霸的激情歲月。
疊代大潮中,誰又會勝出呢?
存量時代,頭部玩家的主場
去年底,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商業地產市場年報》顯示:
2018年1-11月,我國商業地產開發投資額18489億元,同比下降10.2%;商業地產的開發投資額占整體房地產的比重繼續下降,由2017年1-11月的20.5%下降3.7個百分點至16.8%。
新開工方面,2018年1-11月商業地產新開工面積235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占房地產新開工面積9.5%,2015年以來該占比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2018年全國開業購物中心數量創新高,總量超530個。
據統計,2019年全國擬開業購物中心項目約982個,商業總體量約8622萬平方米,再創新高。體量比2018年度擬開業量增200餘萬平方米。
從宏觀上說,商業地產顯然已進入存量時代。
然而相比片面的悲觀,我們要看到,商業地產未來的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商業地產說到底是提供辦公、消費的空間和場景,它與我們的收入和社會消費品零售水平息息相關。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9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
和GDP增速比,居民收入的增長還是更加顯著。
同時,消費方面也表現出平穩的勢頭。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46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
加之超2億新中產的消費升級,商業地產自然成為地產大佬們爭奪的市場。
我們都知道,存量時代的殘酷在於,馬太效應更加顯現其威力。加之商業地產需要長時間的持有和運營,小玩家撐不到黎明來臨前往往就只能繳槍投降,這裡註定將是頭部玩家們的主場。
從近年商業地產的發展格局看,確實如此,並越來越明顯。比如富力、龍湖、萬達等頭部房企,就表現出較強的商業運營和擴張、複製能力。
那麼,支撐富力等在商業地產賽道上取得領先的秘訣是什麼?
從大開發到大布局
從數據上看,萬達、富力地產、新城控股、華潤置地、中糧集團、龍湖集團、萬科等,從新開業購物中心數量到運營,各家都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商業地產,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做好布局,自持優質物業,良好運營才能重塑護城河。
在商業領域深耕十來年後,2018年富力集團加碼布局,成立富力商業,整體管理運營旗下自持商業物業,以「新人」姿態再戰商業地產,它能否突圍?
從富力集團的家底來看,無疑是底氣十足的。
10月31日晚,富力地產第三季度財務報告發布。
據財報披露:前三季度,富力地產實現協議銷售金額925.6億元,協議銷售面積達853.44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6%和29%;
營業收入505.24億元,同比增12%;凈利潤、歸母凈利潤也有所增長,分別為47.51億、45.37億元;其資產總額4153.10億元,同比增長約13.43%。
綜合毛利率近40%,整體保持優秀的盈利能力。這個毛利水平,放到全球都是非常不錯的。
儘管面臨全球性資金面收緊,富力的資金鍊安全也在繼續加固。
截止9月底,富力貨幣資金304.22億元,流動資產3125.82億,流動性較為充裕;另一方面,債務結構繼續有所優化:短期借款約為132.57億元,較2018年末下降約3.86%。
在地產主業優秀的業績和雄厚資金支持下,富力各方面的布局能力穩步提升。
富力是一家老牌地產商,1994年在廣州起步,發家於舊城改造。目前,富力城市更新板塊簽約合作城市已超過60個,規劃總建築面積超6000萬平米。按貨值算,一二線城市占比95%,大灣區占比70%。坐擁主場便利,搭上國家戰略發展的順風車。
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不僅如此,富力早已走向全國。國內,除了華南,在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均有大量的布局。如今,富力在國內外140個城市和地區,擁有項目超420個。體量不可謂不驚人。
地產大開發同時,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和優質布局,也支持了富力在商業地產方面的卓越表現。富力早已表現出非一般的雄心,其擁有酒店和商業資產市值超800億元。
具體來說,擁有132家酒店,其中90家已完工在運營中;在北京、廣州等十餘座城市擁有含超甲級、甲級等寫字樓物業;在營商場10個(位於北京、廣州、天津、太原、成都、重慶、無錫等地),在建及規劃中商業項目近20個。
這個實力,意味著富力已經提前拿到了商業地產存量時代,頭部爭霸戰的入場券。富力取得今天商業成績的秘密,就是有前瞻性的大開發、大布局。
敢吃進,還能精於運營
富力在這場突圍戰中,採取了「膽大心細」的策略。
除了在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及部分潛在城市核心布局寫字樓,通過選取優質地段獲得未來增長的長足空間,還大膽吃進。
最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2017年,富力與萬達的「世紀大交易」。富力以200億元從前首富手中買下七十餘家酒店,喜提「全球最大豪華酒店業主」。
富力從此成為全球酒店業頂級玩家。
進擊的富力並不滿足於此,酒店之外,富力也開始進行商業地產的精細化運營。富力商業近來主推的「富力廣場」系列和「富力星光」系列就是其典型表現。
《2019第三季度中國商業地產指數報告》指出,第三季度,我國商業地產指數升至128.3點,同比增長8.6%,環比增長2.0%;商業地產指數持續回升,各項二級指標均同比走強。
殘忍的是,並非所有的商業地產都出現了回暖,反而是加劇分化。
一些多年營業的老牌商場,儘管處於核心地段,也不得不關門大吉。純購物中心操盤時代的沒落勢不可擋。
當電商們都在積極布局線下新零售的時候,商業地產的發展邏輯和模式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除了商業模式的轉變,消費者的轉變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到今年,最年輕的90後已20歲,80後、90後乃至00後們成為商業地產的消費主力。他們的消費觀念從過去老一輩的注重性價比轉為重視體驗,追求便捷、娛樂、社交及情感的需求。
依然按照老的思維模式運營商業地產,要麼停擺,要麼就只能割肉賣項目。
相比傳統商業,富力商業近來主推的「富力廣場」系列和「富力星光」系列產品,則融入了藝術、文化、娛樂、差異化等元素。
「富力廣場」系列主抓核心地段、核心商業區,面向周邊商務及家庭的中高端消費群體,滿足其體驗式消費及對精品商圈的需求。服務和體驗成為其打磨的主要方面。
相比做大做全和同質化競爭,「新生」富力更加注重差異化。
例如,天津富力廣場,背靠其發展了十餘年的富力城,因附近有多家重點學校及幼兒園,著重開發兒童教育+體驗,打造一站式兒童成長基地。
重慶的富力坊,位於人流量密集的觀音橋商圈,這裡各層次商業綜合體林立,富力另闢蹊徑,打造了該區域內的首家醫美健康商業中心,脫穎而出。
「富力星光」系列則主推社區型綜合體。從已開發國家的發展經歷來看,這個領域未來的潛力巨大。
80後、90後消費者們更加「宅」,日常生活除了公司和家兩點一線,去商圈的頻率相對較低,但家附近的社區型商業綜合體如果能夠滿足其快捷、舒適、有體驗感的消費需求,無疑將成為他們的新寵。
這也能很好地盤活了存量商業。如此潛力無限的社區型商業綜合體,當然並非富力一家在積極布局。國內很多巨頭,和富力一樣,都在積極布局。
擁有雄厚基礎和良好布局的富力,未來能否在這場商業地產的大戰中繼續勝出,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閨蜜財經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