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講話中,提到了中國歷代許多先哲名家,其中就有「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他主張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流傳至今。童鞋們知道嗎?這位先哲就是從東台走上仕途的,換句話說,東台是魏源的發跡地。童鞋們可知道魏源的理論影響和貢獻嗎?他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鴉片戰爭後,隨著列強入侵和國門被打開,我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知識隨之湧入。自那以後,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經歷了劇烈變革的陣痛。為了尋求救亡圖存之策,林則徐、魏源、嚴復等人把眼光轉向西方,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體西用」,從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西方哲學社會科學被翻譯介紹到我國,不少人開始用現代社會科學方法來研究我國社會問題,社會科學各學科在我國逐漸發展起來。
——摘自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魏源
魏源(1794年-1857年),湖南邵陽人,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魏源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史學家和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學者。魏源同林則徐一樣,是鴉片戰爭時期「睜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他既堅決反抗侵略,又重視了解和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作為對付侵略的重要方法。魏源學識淵博,著作很多,主要有《書古微》、《詩古微》、《默觚》、《老子本義》、《聖武記》、《元史新編》和《海國圖志》等。
魏源7歲從塾師劉之綱、魏輔邦讀經學史,常苦讀至深夜。1822年,魏源中順天鄉試舉人,充當地方官的幕僚。1825年,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聘他編纂《皇朝經世文編》,首開清末編輯時務政論文編的風氣。由此他開始留意經世濟用之學,並立志以經世濟用之學來拯救清王朝。然而,魏源在仕途上極為坎坷,屢試不第,只好長期充當幕僚,寄人籬下。魏源道光九年(1829),36歲的魏源參加禮部會試,落第。道光二十五年(1845),52歲的魏源再次參加禮部會試,終於中進士,被任命為揚州府東台知縣。期間改革鹽政、築堤治水。
揚州府為明,清兩代的一個行政建制。明朝初年,揚州府屬京師,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為京師後,改屬南京,時為今江蘇省長江以北境內兩府之一(另一府為淮安府)。清初沿襲明朝制度,仍置揚州府屬江南省,後江南省東西分省為江蘇,安徽兩省後屬江蘇省,轄境較明朝略有縮小。清末,揚州府領高郵州、泰州2州和江都、甘泉、儀征、興化、寶應、東台6縣,俗稱「揚八屬」。
魏源在東台任上,依據林則徐所輯的西方史地資料《四州志》,參以歷代史志、明以來《島志》及當時夷圖夷語編成《海國圖志》50卷,後經修訂、增補,到咸豐二年(1852)成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歷史、政制、經濟、宗教、曆法、文化、物產。對強國禦侮、匡正時弊,振興國脈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觀點,主張學習西方製造戰艦、火械等先進技術和選兵、練兵、養兵之法,改革中國軍隊。為了捍衛中國的獨立自主,他號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國人能戰勝外國侵略者。他告誡人們在「英吉利蠶食東南」之時,勿忘「鄂(俄)羅斯併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創辦民用工業,允許私人設立廠局,自行製造與銷售輪船、火器等,使國家富強。他主張革新,要求「去偽、去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並在《默觚》中發揮了「變古愈盡,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後知,屨之而後艱」的主張,實為近代中國改良思想的前驅。對清王朝長期昧於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關鎖國的閉關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線予以犀利的批判。
名人評價
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藥」。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海國圖志》之論,實支配百年來之人心,直至今日猶未脫離凈盡,則其在中國歷史上關係不得謂細也。此二書(《海國圖志》和《瀛環志略》)在今日誠為芻狗,中國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識,實自此始。其論實支配百年來之人心,直至今日,猶未脫離凈盡」。
宋恕(啟蒙思想家):近人撰外史,如《海國圖志》、《瀛寰志略》、《四裔年表》等書,題名皆陋。將以尊內,適使外人笑我學者為井蛙,反辱國矣。
《魏源傳》:綜觀魏源一生,他從理學家轉而為漢學家,從幕友轉而為親民官,從解經箋詩的通儒轉而為關心水利鹽漕的實幹家,從憂時憂民的學者轉而為放眼世界的先驅,都充分顯示他是一名真摯的愛國者。他因受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時時以湔洗國恥為念,提出「後王師前王」、「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魏源軼事
魏源不僅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個兢兢業業廉政愛民的政治家。在他做官期間,也發生了許多故事。由於他一生清廉,沒有過多的錢財,有一次甚至連回家安葬母親的路費都沒有。
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46年的夏天,魏源的老母親因病去世,按照清朝留下了的規矩,官員的父親去世就必須去官守制。這時候的魏源,雖然是一方的父母官,但是他卻窮的連裝母親棺材回老家安葬的路費都湊不出來,只能住到朋友家裡,還向親友借了不少的債。以至於魏源在給朋友的信中,都說這是他人生中最窮苦的時候。
後來,魏源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最終湊齊路費,安全地將母親的靈柩運回故鄉。在起身離開東台縣的時候,東台人民萬人空巷,拭淚揮手送魏源,這種場景,是在令人感慨。
魏源不僅廉政清明,還善於發現人才。他在東台縣期間,遍訪全縣有才能的人,向朝廷舉薦。
魏源聽說東台縣有一個叫馮道立的人,對水利方面頗有研究。於是魏源就親自登門拜訪,對東台縣的水利情況多有諮詢。了解了馮道立的真才實學以後,魏源又向朝廷舉薦。後來,馮道立在兩江總督陸建瀛的推薦下參加了制科,最終舉賢良方正,被授予承德郎。入仕以後,馮道立多次參加蘇北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這一點可以說明魏源有善於發現人才的能力。如今,在馮道立故居內市甬盡頭的磚屏上,馮道立先生畫像兩側,就刻有魏源當年訪問馮道立先生時題的一副對聯。聯曰:繪郟檀之圖,一卷中已飢已溺;熏陽城之化,數千家毋訟毋囂。
以上兩則魏源的小故事,又再一次證明了他有著為國為民奉獻的高尚品質。
重大成果
魏源生於清朝晚期,社會動盪不安,國家政治腐敗,國防廢馳,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把侵略勢力擴展到中國,鴉片戰爭打破了長期封閉的古國大門,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危機四伏,清王朝行將滅亡之勢不可逆轉。在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之中,作為地方階級改良派的知識分子,他憂國憂民,企望以經世致用之學來改造學術,改良教育,首倡「師夷長技以制夷。」儘管他沒有認識到清王朝腐敗的根源是封建社會制度,也沒有提出從根本上改革封建社會制度的主張,但是他以拯時救弊的抱負,提出了學習西方改革弊政的經世思想,這在當時也是難能可貴的。魏源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學習以改革封建教育的第一人,是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他一生著有《古微堂集》、《古微堂詩集》、《老子本義》、《孫子集注》、《皇朝經世文編》、《書古微》、《詩古微》、《元史新編》、《聖武記》等多部重要著作。但最著名的書是《海國圖志》,他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等思想對當時思想界震動很大。
魏源畫像
《海國圖志》有50卷本,60卷本和100卷本。最終定稿時《海國圖志》有88萬字,75幅地圖,西洋圖57頁。包括了世界地理、歷史、自然、經濟、宗教、法律、文化、物產等等,內容十分豐富。
它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籌海》,魏源總結了鴉片戰爭以來清軍的失利,提出了戰略對策「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戰略對策和戰敗後應該做的措施,並且對當下的政治形勢作出自己的觀點。第二部分是世界地圖以及當時各國的部分地圖。打破了中國人認為的自己才是天下中心的觀點;第三部分更加細緻地描寫了各國的情況;第四部分是鴉片戰爭的材料以及搜集翻譯的外國的情報資料;第五部分是一些槍炮艦船的設計圖紙,以及一些西洋工藝的設計方法,他還積極提倡中國創辦民用工業,用民間資本的力量,發展國防軍事工業,使國家富強昌盛。;第六部分是《地球天文合論》,詳細介紹了地球的形狀運行等等西方的天文科學。
同時,魏源在這本書里還提出了一個具有戰略眼觀的觀點。他認為,中國不應該將所有的眼光對準西方,也要時時堤防強鄰俄國的野心。歷史後來證明魏源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魏源的著作,開啟了中國人眼界近代化的道路。
《海國圖志》秉持「聖賢之道,無非實踐」,措施詳盡務實。他主張發展自己民族的工業,「置造船廠一,火器局一」,「延西洋橐師,司教行船演炮之法」,「選閩粵巧匠精兵以習之。工匠習其鑄造,精兵習其駕駛攻擊」等等。
發展海運。有利國家經濟、軍事和民生。他曾經輔佐江蘇巡撫陶澍,針對當時漕糧官運、運河堵塞,建議改官運漕糧由海商運輸。對突破海禁、破除官運漕糧壟斷,發展海運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金融業。基於鴉片貿易,使「夷煙蔓宇內,貨幣漏海外」,造成白銀外溢,國庫空虛,魏源提出允許商民開礦,並按照西法鑄造銀錢,以充實國庫。
對外貿易。魏源支持林則徐提出的「互市」政策,應允許中外商民互易貨物,互通有無,在平等基礎上公開進行貿易,但有些貨物可視情況禁止,鴉片則必須堅決禁止。
發展商業。西洋諸國富強的原因之一是「以商立國」,中國必須破除「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改變奉行重義輕利的工具理性價值觀,衝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
推行民主制度。他介紹瑞士的情況,英美的議會制度,稱讚美國的憲章「可垂奕世而無弊」,英美的議會體制體現了「公」和「周」。建立、發展情報部門。「悉夷情」、「譯夷書」皆為實戰。書中的75幅地圖、世界五大洲各國地誌、表、國地總論和地球天文合論的5個部分,79卷,都是圍繞這個主題而編撰。
發展教育,重視人才培養。魏源介紹了美、英、法、德、荷、西班牙諸國學校的數目,教師的待遇,教學的運行管理,教育內容。
他所論及的某些對策,直到上世紀初、中葉才得以實行,有些是改革開放後,才逐步得以實行。魏源的確比他的同代人站得高看得遠。
《海國圖志》首次從理論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海國圖志》如同望遠鏡,開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
其次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的客觀介紹評說,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的介紹。借鑑英美聯邦制、選舉制、分權制衡的司法制度,以變古今官家之局。「師夷」思想發展到了他那個時代的高峰。
再次對軍事貢獻傑出,他是傑出的軍事思想家。在戰略防禦的思想指導下,提出了「以守為戰」、「以逸待勞」的戰略思想,以至「誘其深入」、「堅壁清野」、「出奇設伏」、「水陸夾攻」、「草木皆兵」等戰術原則。魏源這種以弱勝強的戰略戰術思想,不但適用於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也適用於遭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其他國家。當時日本人鷲津毅堂,為了尋求「防英夷之術」,讀了魏源的著作後,感慨地說:「海防之策莫善於是篇。」
魏源在東台任職期間,還留下了許多名言佳句:
上有青天,一片冰心盟上帝;
民皆赤子,滿腔熱血注民瘼。
- ——題於江蘇東台縣衙庭柱
民不可欺,常憂獲戾於百姓;
官非易作,唯願推恩到萬家。
- ——題於江蘇東台縣衙廳柱
安得民情常達;
唯恐己過不聞。
- ——題於江蘇東台縣衙正堂
@幸福東台 姊妹號集合,長按二維碼關注。
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飛 編輯丨小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