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范蠡二兒子在楚國犯事,大兒子以死相逼請求救二弟,范蠡賜他錦囊妙計,他卻只帶回二弟屍體,范蠡大笑:我就知道派老大去是這樣的結果!
得知老二在楚國誤傷了人,被關進大獄,范蠡救子心切,立即準備一車車金銀財寶,安排老三前往楚國救人。
可老三還沒出發,老大就找到了范蠡,他憂傷地對范蠡說:「弟弟有難,父親派三弟去,卻不派我這個做大哥的去營救,說明我這個大哥很沒本事。」
說罷,老大便要自盡。
范蠡之妻見此情景,不住抹淚勸范蠡:「不如還是讓老大去楚國營救老二吧,要不然,老二還沒回來,老大就先死在家裡了!」
無奈,范蠡只好答應讓老大前去營救老二。
范蠡書信一封,讓老大帶上千金,去楚國找一名叫做莊生的老人。臨行前,范蠡再三叮囑他:「到了楚國,一定要把這一車黃金送到莊老先生家裡,而且一切都要聽從莊老先生的安排,切記不可私自行動。」
儘管老大嘴上答應了,但是心裡不免泛起了嘀咕,尤其是當他看到莊生的家門外葉草叢生,一貧如洗的時候,便對父親的決定產生了深深地懷疑。不過他依然遵照父親的意思,將書信和黃金交給了莊生。
莊生看過信後,對老大說:「孩子,事情的始末我已知曉,剩下的事情交給我來辦就行,你速速離開楚國,以免生出變故。你弟弟被釋放回去之後,也不要詢問具體的原因!」
本來就有些疑惑的老大,看到莊生如此說,內心更加肯定了莊生沒有那個能力救自己的弟弟,所以,他非但沒有聽從莊生的建議離開楚國,反而是帶著剩餘的錢財四處結交楚國的顯貴,想要通過其他方式解救弟弟。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莊生雖看起來清貧,但是品德高尚,視錢財如糞土,備受楚國上下尊敬,就連楚王,都心甘情願尊稱莊生為老師。
范蠡大兒子前腳剛走,莊生就對妻子說:「這一車財寶都是我的好朋友辛苦賺的,你不要動,等著事情辦成之後,是還要歸還給他的。」
隔天早上,莊生便進宮,對楚王說:「我夜裡觀天象,有異常,這是天要降禍事於楚啊!大王不如大赦天下,以彰顯大王仁德,規避天災。」
楚王聽罷,當即決定大赦天下。
這時,老大也從權貴那裡得知了楚王即將大赦天下的消息,可他並不認為這是莊生的功勞,反而以為莊生什麼也沒做,還收了一車財寶。
於是,他自作聰明地返回莊生家裡,莊生見到他非常驚訝,問他怎麼還沒離開楚國。
老大抱拳:「莊先生,我擔心弟弟,所以沒有離開,現在是來向您辭行的。聽說楚王要大赦天下,那弟弟的事情也就不用再麻煩您了。」
莊生那麼精明的人,自然也聽出了老大的弦外之音,於是打開門道:「你送來的財寶都在那裡,你帶走吧!」
老大一點也沒有推辭,把那一車財寶拉走了。
莊生雖為名士,但是遭小兒如此戲弄,感覺尊嚴受到了侮辱,於是立刻進宮面見楚王:「我聽人說,陶朱公的二兒子犯了死罪,在我們的的監獄裡關押,而他的大兒子帶來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來賄賂您的部下,坊間傳聞,大王大赦天下是為了陶朱公的兒子,而不是為了百姓們啊!」
聽聞此言,楚王怒火中燒,當即下令處死范蠡二兒子後再大赦天下。
末了,范蠡大兒子只能帶著弟弟的屍體回到家中。眾人見此,悲痛大哭,只有范蠡大笑道:「我就知道,派老大去會是這樣的結果啊!」
老大不服氣,范蠡說道:「並非你不愛惜自己的弟弟,而是你小時候,咱們比較貧困,太知道錢財的來之不易,這才是你營救弟弟的絆腳石。」
老大不能夠放心的把錢財交給莊生,害怕這麼多錢白花了,因此不聽取莊生的建議;而老三就不一樣了,從出生起家境優渥,對錢財看得很輕,所以派他去,才是萬無一失的啊!
范蠡告誡兒子:錢財如刀,可救人亦可殺人;錢財如水,既載舟也能覆舟。」經此一遭,范蠡的兩個兒子幡然醒悟,范蠡也廣施錢財,請莊生代為修渠引水,以解災情化冤孽。
莊生說:陶朱公雖失去一子,卻得了兩子,也是著實幸運了。
儘管莊生如此說,但是范蠡教育這兩個兒子的成本著實大了一些。
眾人很難想像,如此智慧的范蠡,為何會教出這樣的兒子,和他本人的智謀根本不相匹配,於是,也有人說,這則出自《史記》的故事是杜撰的。
不管是故事中各人對錢財的價值觀,還是范蠡大兒子的處事方式,都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如何能在生活中,做一個更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