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翻3台!Tims、Manner都在推,咖啡店正流行「賣午餐」?

2022-12-28     咖門

原標題:高峰期翻3台!Tims、Manner都在推,咖啡店正流行「賣午餐」?

「陽康」後消費仍在逐步恢復。而我發現,最近咖啡品牌都開始賣午餐了。

上周,Tims上新了3款披薩,將暖食延伸至午餐場景,Manner也在近期更新了輕食菜單。

在廣深、江浙等地,咖啡品牌也都關注到了午餐場景,還有品牌打出「全日咖啡輕食堂」的概念,中午高峰期可以翻台3次。

梳理過後,我發現此次咖啡館「加餐」的3個變化。

Tims、Manner都在推

咖啡品牌開始發力午餐了?

最近我發現,咖啡品牌都在花樣推午餐:

上周(12月20日),Tims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上新消息,推出黑椒雞肉披薩、意式肉醬披薩、榴槤披薩3款新品。同時上新檸檬、菠蘿、荔枝三款果味氣泡飲,搭配披薩食用。

價格也十分友好,最低只需要29.9元,即可購買一份披薩+指定飲品套餐。

12月16日,Manner 也發布了冬日輕食的上新消息:

推出瑪格麗特薄底披薩、招牌義大利小炒皇、牛肝菌溫泉蛋拌飯夏威夷風情和牛堡等西式簡餐,單品售價在35~70元之間。

Manner上新冬日輕食系列

今年起步的庫迪咖啡,營業範圍涵蓋咖啡、烘焙、簡餐等,布局全時段。目前其官網在產品系列中顯示,輕食西餐、新鮮烘焙即將上線。

與此同時,不少區域品牌及獨立品牌也都關注到了午餐場景。

在深圳開出2家店的BOOONS,在最新的品牌升級中,打出「全日咖啡輕食堂」的概念。

「目前,科技生態園店有70多個座位,中午高峰期可以翻3次。」BOOONS創始人李澤栩介紹。

BOOONS科技生態園店

杭州本土連鎖咖啡品牌八角杯,在新開的EFC歐美金融城店以及富陽春秋北路店,增設了簡餐產品線。

起源於廣州的連鎖咖啡品牌store by .jpg,也在今年5月份,宣布漢堡回歸,並同步推出意面產品。

咖啡館賣簡餐並不新穎,早年的上島咖啡、咖啡之翼等品牌都是以「咖啡+餐」的模式走入大眾視野;後來,精品咖啡進入市場,不少品牌選擇與西餐輕食相結合,甚至還掀起了一陣brunch熱潮。

近期這一輪咖啡館「加餐」上新浪潮,有哪些亮點?

瞄準白領剛需

這次「加餐」有3個變化

1、更針對白領剛需,主打性價比

近期咖啡品牌「加餐」,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更聚焦白領剛需場景

比如主打全日咖啡輕食堂的BOOONS,面向年輕精緻白領推出咖啡+健康輕食的搭配,客單價在50元左右。

如「充能風味碗」等系列簡餐,相比市場同類型產品,單品整體定價低10~20元,分量也更足。

「接下來會專注商務區,做白領日常的咖啡需求,價格方面也會繼續向下調整。」李澤栩告訴我。

Manner此次冬日輕食上新,最低售價的菜品為黑虎蝦奶油燴飯,單價為35元;最高售價的菜品為紅酒慢燉小牛肉,單價為70元。此前,Manner推出輕食的單價也多為30~40元。

對於在上海、深圳等高端商務區的職場人來說,可謂是「具有性價比的一餐」

2、由早午餐、下午茶,延伸至全時段

其次,是場景的擴容。相比一杯下午茶,一日三餐,是更日常、更高頻的消費場景。

今年11月,Tims中國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時,就曾表示,Tims中國將延續「咖啡+暖食」的產品特色,擴容產品體系。基於早餐19.9元組合的成功,計劃年底推出以滿足午餐剛需產品組合。此次上新披薩,便是對午餐場景的一種嘗試。

據庫迪咖啡品牌資料,庫迪咖啡主打全時段餐飲,早上為用戶提供咖啡、意式餅乾等佐食,中午提供餐食,下午供應小吃,晚上則有酒,多維度切入用戶消費場景。

杭州本土連鎖咖啡品牌八角杯,在新開的EFC歐美金融城店以及富陽春秋北路店,增設了三明治、卷餅、焗飯等簡餐。「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去滿足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去想我們要做什麼。」八角杯聯合創始人周劼說。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早餐+咖啡、午餐+咖啡、晚餐+酒,或將成為咖啡館的生存方式。

3、更具中式特色,咖啡和牛雜/餛飩也能搭

一直以來,便捷是職場人午餐的底色:較低的決策成本、足夠的性價比、口味過得去,如能滿足上述組合,就已經是一頓比較理想的餐食了。

相比早年brunch剛流行時,咖啡店清一色推出的火腿、班尼迪克蛋,這次能明顯感受到,咖啡店在簡餐的選擇上,不再一味追求「輕」,種類更加多元,也更具中式特色

八角杯三台雲舍店,推出咖啡+拌川特色組合

從Manner此次冬日輕食上新也能看出,不僅增加了更多熱食的選項,口味上也做出了更偏中式的調整。

杭州的兩條人食志,憑藉著咖啡+餛飩的特色組合,成為附近打工人的日間食堂。

廣州的CowCow其其·牛雜咖啡公司,主打咖啡+牛雜飯等特色餐品,一天能賣出200+份,上榜天河區小吃快餐熱門榜Top3。

「咖啡和西餐輕食都是舶來品,我們固有的思維會認為這是一種合理搭配。但其實也並非完全如此,在東南亞、日韓也有非常多咖啡搭配其本國餐飲的店面。」CowCow其其·牛雜咖啡公司主理人錢澄說。

CowCow其其·牛雜咖啡公司門店

「隨著咖啡本土化進程加速,與中餐融合的咖啡店會越來越多,價格也會更親民,咖啡+簡餐也將回歸到日常化和性價比。」錢澄認為。

打工人的「吃喝搭配」

咖啡館的下一個機會點?

在消費者捂緊錢包的當下,咖啡+簡餐這一經典組合,是咖啡品牌做出差異化的一種途徑,也是提昇平效的有效方式。

但在採訪了多位行業人後我發現,咖啡品牌布局簡餐,還有3個問題需要關註:

首先是資質的問題,增設簡餐產品線,一定要證照先行。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資質需及時變更,不可超範圍經營。

其次是成本的考量。一方面,增設簡餐線,無論是產品研發、成立簡餐團隊,還是合作供應鏈,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另一方面,門店布局可能也要因操作間的搭建、排煙系統的升級而推倒重來。

此外,還有不少位於寫字樓的咖啡門店屬商業辦公性質,按照相關規定不允許使用明火,這也意味著,只能在有限的食品中進行選擇。

最後還要考慮簡餐口味的問題,警惕1+1<2,餐食如果出品不過硬,反而會拖累整個咖啡線。

總的來說,付出同樣的租金,賣出更多產品,為用戶創造更多消費場景,無疑會讓門店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與市場適應能力。

隨著疫情散去,堂食放開,咖啡+簡餐的模式或將再次煥發活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590b0a7f746be84cd5d6ab0224a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