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農拿出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政府核實後,做了什麼

2023-11-09     阿斗愛

原標題:山西老農拿出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政府核實後,做了什麼

1985年,山西老農拿著手中的欠條到相關部門要錢,工作人員見到欠條寫著:「八路軍借款1100萬」,他們立馬請他到辦公室喝茶。

老農覺得自己家中有困難,不得不拿著手中的欠條到相關部門,找他們要錢。

但是到了門口,老農不知這樣做是否正確,爺爺曾說過,要留下它。所以,他只好一直在門口晃來晃去。

後來,老農這一行為,被裡面的工作人員看到。他們瞬間出去問老農,是不是要辦理什麼業務。

可老農卻只是把手中的欠條,給工作人員看。他們看到:「八路軍欠債1100萬。」

那個金額,瞬間把在場的人員驚呆了。為了核實情況,他們請老農到辦公室喝茶詳聊。

雙方在聊天過程中,工作人員才知道老農的名字叫郭建英,是抗戰英雄的後代。

而他手中的那個欠條,正是郭建英的爺爺遺傳下來的。

郭建英還跟工作人員說:「若不是太困難,我也不會來的。」

80年代的時候,郭建英妻子病重。他為了醫治妻子,已經把家裡的錢用完,但是也不見她病情有所好轉。

可是,他並不想妻子那麼快離自己而去。

於是,郭建英想起爺爺留下的欠條,只好厚著臉皮到有關部門尋找。

萬幸,工作人員看到欠條的時候,沒有覺得他是騙子,而是把他留在辦公室喝茶。

此後,經工作人員調查,郭建英手中的欠條的確是真實的,至於欠款,他們也是兌換成人民幣給郭建英。

他們還得知郭建英妻子久治不愈,還給她安排了最好的醫院,讓她到裡面接受治療。

事後,郭建英感動不已,但是,他覺得自己最對不起的是爺爺。

畢竟,他爺爺曾說過要把欠條留下,記住英雄。

因為那個欠條,是屬於抗戰的時候,對老一輩來說,極具紀念意義。

那時,戰火不斷,軍隊必須要和敵人作戰,方能保證老百姓的安危。只是,他們一路作戰,又由於糧食問題得不到解決,很多戰士吃不飽,在戰場上也沒有力氣對戰。

有些百姓知道後,把自家的糧食貢獻給軍隊。

一開始,軍隊不願意接受。主要是部隊里有規定:寧願餓肚子,也不可以拿老百姓的生活用品。

畢竟,戰爭年代,百姓的生活也不好過。

可是時間長了之後,軍隊戰士多次向領導反饋糧食問題。無奈之下,他們的領導只好提出「借糧」這一方法,並答應百姓,戰爭結束就會雙倍奉還。

誰知,軍隊到了山西的時候,再一次面臨彈盡糧絕的時候。儘管他們找老百姓借,但能給的都給了,可還是不夠。

當時,郭建英的爺爺知道後,二話不說,把家裡值錢的物品都拿去賣。最後,他湊到了1100萬法幣,換了10車糧食給軍隊送去。

軍隊領導知曉後,紛紛感謝郭建英爺爺的幫助,還給他寫下了欠條。但是,郭建英爺爺死活不肯要,領導對他說:「您不收下,那糧食我們也不會要。」

此後,郭建英爺爺只好把欠條拿著。

但好景不長,戰爭結束,郭建英爺爺病重。臨終前,他交代後代:「這個欠條,不是讓你們討債,而是要記住,他們是國家的英雄。沒有十分火急的事情,都不能用。」

後來,欠條就到了郭建英父親手中。可是,郭建英父親也沒有陪兒子多久,也去世了。

他父親臨終前,把欠條交到了兒子郭建英手中。

郭建英本以為會一直流傳給後代,並告誡他們那是爺爺留下來的話。

只可惜,到了郭建英手上,就變成了「絕品」。

但是,郭建英爺爺若是知道是用來急救,想來也不會怪罪他。

郭建英在選擇把欠條留下還是交出去兌換,他終是選擇了後者。

不管在哪個年代,想找到與自己合得來的另一半,並不容易,得到了就要好好珍惜。

想必,郭建英是得到了。無奈之下,他才把欠條拿去換成現金。

畢竟,英雄事跡可以通過代代相傳告知,但是,人的生命僅有一次。

然而,他兌換欠條的這件事,也備受媒體關注。但是,很多網友都支持郭建英的做法,因為人活下來,日後才有希望,才能有更大的作為。

那張欠條也被納入博物館,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價值。

當年的戰士,為了國家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如今,我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4ba450ea74899950199fa83dd1a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