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手在調理魚病的過程中,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

2023-11-21   大房間

原標題:為什麼新手在調理魚病的過程中,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

為什麼很多魚友會對觀賞魚的魚病進行誤判,最後即使下藥也是無濟於事,反而會加重觀賞魚的病情,嚴重影響了觀賞魚的治療?

一、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魚病了,就往最壞的地方打算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很多觀賞魚的疾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

二、不管是什麼觀賞魚病,就是不敢輕易下手,這也不對哦

還有一些新手魚友,只要是遇到觀賞魚病,就開始發矇,根本不敢對自己的觀賞魚下手,因為無法判斷病因。

比如說,觀賞魚的腸炎或者內寄,或者消化不良,我們是可以先停食觀察的,看看其攝食慾望、排便情況,身體的瘦弱度等等,然後下點腸炎藥物,也不是不可以。

為什麼有些時候,明擺著觀賞魚體表已經紅腫或者看似炸鱗,我們要往傷口上撒點鹽或者撒點黃粉?

三、互相對比觀察也很重要

面對著一缸觀賞魚,為什麼有的肚子很大、過度肥胖、有的呼吸頻率稍有加快,有的鰓蓋開合力度較大?難道說它們都是病嗎?真不一定。

我們是怎麼發現的呢?

懷孕的雌魚肚子都大、如果水質不好,整缸缺氧,觀賞魚的鰓蓋開合力度也都大,我們又該如何判斷?

為什麼觀賞魚會出現一側炸鱗,炸鱗的程度怎樣,到底是肥胖還是其他原因?是不是驚嚇蹭傷的?也是要靠自己去不斷對比、分析、實踐才能最終確認。

並不是說,只要發現某條觀賞魚有點不正常,那就一定是病態。

因此,在治療觀賞魚的疾病過程中,一個是不要過猶不及,一個是不要完全不敢動手,這是兩種極端操作,之所以會出現,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觀察和分析以及實踐操作力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