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是一次失敗的運動,但是它給中國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清政府最終把太平天國鎮壓下去了,但是應該說,清政府之所以滅亡,與太平天國的影響是不無關係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太平天國造成的影響,究竟有哪些呢?
一、改變了救國救民的思維方式。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清朝所遭遇的主要矛盾,是中國與列強之間的矛盾。
雖然,當時中國老百姓生活比較困難,但是他們還能夠忍受,老百姓對清政府並不是很痛恨,並沒有一心要推翻清政府的願望。尤其是在官員及士人階層,他們並沒有思考過改朝換代的問題。
太平天國滅亡以後,清朝的軍權主要掌握在士族官員的手裡。但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擁兵自重。由此可見,清政府當時對國內的控制力,還是比較強的。
人們當時的不滿,主要來自於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清朝在與列強作戰的過程中,總是屢戰屢敗。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前,大家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應該向西方學習?是不是應該購買更多的武器裝備?是不是應該發展國內的軍工業?等等?這就是人們思考的重心。太平天國爆發以後,尤其是清朝在屢次與列強作戰都失敗以後,太平天國運動的方式,就給予了有識之士一定的啟發。他們覺得,改變中國的現狀,可以採用暴力革命的方式,通過推翻清政府,來實現這個目標。只有把清政府推翻,重新建立一個共和政府,一個更加開放更願意學習的政府,才能夠打敗外國列強。
二、重新審視傳統儒家文化的價值。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前,儒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居於絕對的領導和統治地位。人們當然也對它有過懷疑,但是這只是個別知識分子的思考,不是社會的普遍認識。
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對傳統儒家文化的懷疑,就不僅僅在個別知識分子那裡,而已經深入民間,成為整個社會的一種懷疑 。
太平天國運動,是從根本上否定儒家文化的。不過,他們自身建立起的文化非常奇怪。一方面,他們很討厭外國到中國來的那些傳教士,另一方面,他們又深受傳教士的影響,建立了拜上帝教。但這種拜上帝教,並不是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而是建立在中國古代民間江湖文化基礎上的一種宗教變種。無論是從外國文化出發,還是從民間江湖文化出發,他們都否定儒家文化。在太平天國那裡,儒家文化受到了來自西方和民間的雙重夾擊。
雖然這種夾擊並不成功,太平天國運動也失敗了。但是它給民間信仰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也給有識之士帶來了深深的思考。他們思考,在國破家難的情況下,儒家文化能不能夠繼續承載救國救民的重任?
後來的「砸爛孔家店」這樣 的主張,可以說正是對儒家文化的懷疑,所形成的一種極端反應。
三、農民起義散文方式正式終結。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所帶來的一個很大影響,就是農民起義方式,宣告在中國正式終結。
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的歷朝歷代,農民起義都是促進改朝換代,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一個朝代發展到了中晚期,土地矛盾和階級矛盾都非常尖銳的時候,農民起義就會爆發。農民起義的爆發,必然會引起了士族地主的積極參與,他們積極發展自己的力量,從而推翻舊朝代,建立一個新朝代,重新實現土地和資源的再分配,在一定程度緩和了階級矛盾,推動了社會進步。
但是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以後,不但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了,而且也並沒有促進群雄割據和諸侯爭霸的局面,士族地主和其它社會上層都相當冷漠,並沒有蠢蠢欲動。
這說明什麼?說明農民起義在那個時代,已經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力量。事實上,太平天國運動也不能夠解決當時中國所遇到的列強入侵,以及資本主義發展這樣一些問題,他們確實不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
太平天國的失敗,讓國人明白,要解決當時中國的問題,改良手段當然是行不通的,只能採用暴力革命。但是暴力革命不能夠由農民階級來領導,農民階級已經沒有力量推動社會進步。他們可以是參與者,但絕對不能是領導者。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革命才大肆興起,而清政府也正是在資產階級革命下,才走向了滅亡。
雖說資產階級革命,其實也不能解決當時中國的問題。但是它對於促進清朝的滅亡,以及探索進一步救國救民的道路,還是有積極推動意義的。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給予後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一味否定太平天國運動,不對它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顯然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