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是一部揭開中國家庭普遍矛盾的現實主義悲劇電影

2022-10-10     可樂撩電影

原標題:《搜救》是一部揭開中國家庭普遍矛盾的現實主義悲劇電影

今年第11期,《搜救》是一部意外影片,先是定檔突然、不怎麼預熱空降上映,然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甄子丹這次無所事事,放下刀槍,拿起筆尺,飾演一名建築工程師。 此外,作為樹立多種視聽奇觀的商業大片,它不再循例高唱,而是以搜救8歲男孩的「趣事」為主線,揭示當下中國式家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現實思考。

電影跳出了類型的窠臼,明面是一場熱血的大戲,家長和救援人員一起尋找著走失的孩子,這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感情故事,失職的父親用生命完成了自我拯救,履行著父愛的責任,這一點在看完之後深深地感受到。 尤其是忙於工作和愛情的年輕人,對親情和陪伴應該會有全新的認識。

對現實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父母是不完美的,往往父母的行為會產生負面影響。 甄子丹飾演的父親就是這樣。 平時忙於工作,忽視家庭,教育孩子的理念比較簡單粗暴,有問題就斥責、動武,引起了兒子的逆反心理。 沒有心也沒有實現的約定,成了這次兒子失蹤的導火線。

於是,發生了後來的事情。 兒子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迷路,和父母、民警、救援隊一起展開了與時間賽跑的營救。 極限環境成為救援的最大障礙,遼闊的雪海,夜長晝短,零下30度的低溫,以及隨時可能到來的風暴,使一切變得極其困難。 民警表示,雖然救援人員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措施,但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依然沒有線索。

在兒子的教育看來,阿德不稱職。 但是,當他毫不猶豫地踏上刺骨的河流,當他一個人帶著錢見到綁匪,當他被打後,當他明知不是自己的孩子卻不放手時,當他繼續對著山林喊兒子的名字,登上隨時都會破碎的冰面時, 因為讓我們看到了父愛的本色,我們看到了他的一舉一動,在這種時候,我們都相信了吧

這也是電影上映以來備受爭議的根本原因。 一位觀眾從救援的立場看問題,生氣地看了。 可以這麼說,這家人太妖了,不值得救,父母不像在幫助兒子,而是經常幫助他。 把孩子留在原地之後,他們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錯了。 即使母親洗了圍巾,將事件發到網上對救助施加壓力,即使父親參加行動也不聽指揮

但是,責備阿德的人有點無視。 這就是接近真相的狀態。 這不是中文版的颶風營救。 如果主人公智勇雙全,人格無瑕疵,靠自己的力量化解危機,讓大家爽翻,這部電影反而失魂落魄。

影片的動人之處,細緻而真實地體現了一位父親的變化。 其中有些問題是他是如何一個人忍受工作失敗的,是否和妻子在工作問題上有矛盾。 這些絕對不是奢侈,而是精華。 現實城市裡的大部分父母,會不會和他們一樣在為家庭盡心盡力的同時,卻忽略了很多細節,為一些小事吵架,背離了養育孩子的初衷?

但是,不疼愛孩子的父母在哪裡呢? 他們只是有時沒有意識到,或者只是忽視了交流的重要性。 但是,一旦孩子面臨危險,馬上就義,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像阿德一樣,從不工作到全力以赴,從輕易離開孩子到拚命尋找孩子,他的變化不是外界的壓力,而是父愛的本能。

《搜救》的結局是悲傷的,也是悲壯的。 阿德像戰士一樣往前走,就用這樣的行動告知了天下所有的孩子。 在任何情況下,父親都是整個家庭的最後防線。 他們平時可能有點愚蠢,不合情理,或者有點頑固可惡,但一旦發生危險,為你無條件付出一切的人,一定是你的父親。

這幾年呼籲父母不要以「外地人」為標準來要求自己,其實孩子們反過來應該捫心自問嗎? 總是羨慕「別人的父母」嗎? 不是哪個父母在壓力下奮鬥,不是哪個父母在為孩子的教育傾注一切,而是如果我們和父母之間有隔閡和矛盾,需要溝通和理解,而不是指責。

所以,《搜救》不僅是一部具有視聽奇觀的商業電影,也是一部適合家庭觀眾汲取親情能量的現實主義電影,所有有心的觀眾,看後都會問自己,相信是否應該真心擁抱父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26ab941bcb9016717153bd26965ec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