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的統計數據,我國肝癌每年的發病人數在16萬左右,每年死亡人數也在14萬左右,幾乎持平,從數據上也顯示出肝癌的兇險。肝癌人人談之色變,但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繁忙又長期離不了喝酒應酬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經常如此也容易滋生肝癌發生的環境,那麼有沒有辦法預防肝癌?哪些原因會讓肝癌找上門?有哪些徵兆有助於大家提前預防呢?這裡跟大家了解肝癌的大事小情。
肝癌症狀易忽略,癌細胞轉移早已是晚期
肝臟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為最常見的肝癌,多數肝癌是由肝細胞變異所形成的,經過長時間發展而來。本身如果器官發生變化,身體可能會有提示信息,但是,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大多數肝癌患者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僅有一些普通的症狀,比如咳嗽、發燒、頭暈等類似感冒症狀,這樣的情況下就可能沒有及時去醫院檢查,錯過治療的先機。
所以,對於腫瘤的預防,無論任何一種腫瘤,只要人體出現持續性的單一症狀都應該警惕,並不是說這就一定是腫瘤,但出現疾病的幾率是相對較高的,一旦有超過1個月左右的持續症狀,最好去醫院進行檢查,肝部的情況通過B超就可以了解,如果發現異常,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隨著肝癌病情逐漸惡化,如腹部疼痛、眼白黃疸等症狀將慢慢出現,而治療難度則大幅提升,其它可能出現的症狀包含:
1、上腹部疼痛
如果肝臟腫瘤長於肝臟表面或由肝臟內部擴散至表面,可能會刺激肝臟包膜的痛覺神經,而引發上腹部疼痛。
2、疲倦、食欲不振、體重下降
當腫瘤快速生長時會讓身體疲倦、食欲不振,導致體重迅速下降,此時已屬於較晚期的肝癌症狀。
3、黃疸
如果是長在膽管附近的肝癌入侵到總肝管或是總膽管,會使肝內膽管擴張,引發黃疸症狀,也會導致肝腫瘤過大。
4、下肢水腫、腹水、吐血
當腫瘤長在肝門靜脈附近時,則會造成肝門靜脈壓上升,引起下肢水腫、腹水。如果肝門靜脈血流受阻,使得血液從食道靜脈流出,就會形成靜脈瘤,食道靜脈瘤不幸破裂出血,輕者有血便,嚴重者可能會大量吐血,須立刻就醫急救。
此外,如果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則會有不同的症狀,例如轉移到腦部則會引起頭痛、噁心;轉移到肺部則引起咳嗽、吐血,出現癌細胞轉移的症狀時通常已經是肝癌晚期的階段了。
為什麼患上肝癌?這4大原因要注意
根據目前肝癌的發病情況來說,肝癌最主要的原因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所引起,其中B型肝炎占了60%-70%。此外,現代人飲食不正常、加班工作和喝酒應酬,也是患肝癌的原因,以下列出肝癌4大主要致病原因:
1、肝硬化
B型肝炎及C型肝炎患者是肝癌高風險人群,有一部分的患者會由慢性肝炎逐步演變為肝硬化,最終引發肝癌。
2、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為具強烈生物毒性的真菌毒素,多藏匿於發霉的花生、玉米、黃豆上,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會導致急性或慢性肝病變,尤其本身即為慢性肝炎患者,食用含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將進一步提高肝癌患風險。另外,有研究顯示,大量食用黃麴黴毒素對於肝臟會造成嚴重損傷,而長期微量攝入黃麴黴毒素,也會增加患癌幾率,所以平時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3、酗酒、抽煙
每天攝取含酒精性飲料超過50-70克則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另據一項針對希臘肝癌患者的研究顯示,每天抽煙達2包以上,也會增加肝癌風險達2.8倍。
4、遺傳
如果家人有肝癌患者,則後代患肝癌的幾率比一般人高出3-5倍。以前在我國早期許多患肝炎母親因懷孕生子,而導致母子垂直感染,新生兒一出生也就是肝炎病毒攜帶者。而全面實施新生兒接種肝炎疫苗後,小兒肝癌的發病率已大幅下降。
如何預防肝癌?定期檢查、戒除煙酒,避免熬夜習慣
肝癌令人聞之色變,等到有症狀時早已是晚期,因此及早預防、定期檢查才是關鍵:
定期檢查
B型肝炎及C型肝炎患者,以及病毒攜帶者,必須定期檢查,接受腹部超聲波檢查、抽血看肝功能,檢查肝臟有無出現癌前病變。
避免吃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食物
發霉的花生、玉米等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則會增加患B型肝炎的風險,轉變成肝癌的幾率也大幅提升。
戒煙、戒酒
煙酒不離手容易導致肝硬化,因此儘早戒煙、戒酒能避免肝硬化與肝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