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廣東水師提督,竟收養了20個兒子,還為他們建了一座寨子

2020-11-18     琰棱

原標題:清末廣東水師提督,竟收養了20個兒子,還為他們建了一座寨子

中國有著漫長的五千年歷史,誕生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築,凝聚而成了獨具東方之美的建築文化。當年梁思成先生親手繪製《中國建築史》,用一張一張圖清晰勾勒出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概要,也挖掘出了建築背後幾近消散的文脈。

雖然古人的本意並不是把建築當作藝術,但那些匠心獨具的建築構造和裝飾藝術,早已成為了一件件供後人觀摩的展品,直讓人嘆為觀止。

而且,相較於建築本身,文化的意義能使其更加珍貴。

之前,我去了一趟揭陽的德安里,深深感受到了建築凝固的魅力。

揭陽這個城市,我不是第一次介紹。

作為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潮汕四市之一,揭陽因秦戌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得名,見諸史載已有2200多年,是真正的歷史名城。揭陽既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以及興盛地之一。另外,揭陽還是全國著名的華僑之鄉。

因而,揭陽的建築風格是尤為特別的,德安里可以算是其中代表。

德安里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故城洪陽鎮南村,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名將方耀與其兄弟共同營建的家族集居寨。它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時期較長的巨型府第式建築組群,也是國內罕見的府第式古村落,最能反映潮汕民俗文化。

你真的很難想像一個村、或者說是一個寨子,因為人情之間的血脈連結在一起,並且充滿了地方特色。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德安里是具有歷史、藝術以及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是人類群眾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

德安里始建於同治十年(公元1871),光緒十六年建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百年的風風雨雨,賦予了德安里無數的故事。

當你踏入這裡,你就能感受到別樣的寧靜與幽謐。

整個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部分,占地面積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寨內有客廳、祠堂、佛堂、書齋、臥室等,還有寨前廣場、後花園、蓮池、寨門、圍牆等,功能可謂十分齊全。

圍牆外甚至還有一條護寨河以護佑寨子的安全。房屋總數多達773間,整個建築規模之大,構築之精,造型之美,堪稱建築藝術的一朵奇葩。

在德安里欣賞建築的感覺,就像是在看一個開放的、露天的建築博物館,因為德安里的建築,集潮汕民居建築的大全:大祠堂、三廳亘、四點金、五間過、下山虎、駟馬拖車、五壁聯、獨腳獅等。在潮汕其他地方見不到或罕見的建築形式,在這裡都能看到。

徜徉在街巷之中,兩側的建築外牆斑斑駁駁,透露出陳舊的氣息。抬首隻有無盡的蒼穹,像一塊巨大的藍色幕布傾覆而下。時光如流水溜走,只剩一代一代人,在這裡書寫自己的傳記。

實際上,如果你細細來看,德安里的整個建築組群由三部分有機聯繫組成,老寨和中寨坐西朝東,新寨坐北朝南,每一部分又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富於特色的建築組群。

老寨由時任潮州總兵的方耀偕同其兄弟興建,中寨則由方耀四弟方勛主持規劃,並建主祠堂。十多年後,方耀收養的20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老寨已容不下,故興建新寨。

老寨建築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寨建築格局為「駟馬拖車」。裡面又有多座獨立的造型結構,各具特色而又有機聯繫在一起,十分奇妙。

所謂百鳥朝凰,指的是老寨的建築樣式。以宗祠為中心,象徵獨占頭的「凰」,兩邊民居建築向心圍合,中軸對稱,數量有嚴格的限定,必須為一百間房子,象徵朝拜「鳳凰」的「百鳥」。

而駟馬拖車,則更讓人意想不到。「駟馬拖車」是古代乘騎方式的一種,多是達官貴人或富商大賈オ能享受的待遇。

這樣種由乘騎方式命名的建築樣式,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在形制上卻有著合理的相同之處。徳安里的「駟馬拖車」是以一座面積1400平方米左右的大宗祠為中心,兩側各一座面積為600平方米左右的「三廳亘」大型建築物。

中間的大祠堂象徵「車」,左右兩邊的次要建築象徵著拖車的「馬」,這樣坐在「車」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兩邊象徵著「馬」的子孫拖著,轟轟隆隆從遠古走來。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安里的排水系統,它們採取傳統明溝的方式,經過「九轉十八彎」的流向,最終匯入寨前溪,經百里橋,注入榕江。

德安里的排水系統還有一個特點,無論從天井流出的水,還是從支流排入中溝,再流入大溝,水都是從中行。水從中行即「衍」,意在生生不息,繁衍千秋萬載。所以在建築設計上,德安里的先人們真的煞費苦心。

說了許許多多,德安里讓人感動的還是在很多小細節。比如安靜蜷縮著的貓貓,也不知誰家喂養,養得白白可愛。和老房子在一起,竟然組成了異常溫馨的畫面。

日落時分,晚霞懸掛在天際盡頭,慢慢地落在德安里的老房子屋頂。這是久居城市難得的片刻舒適,晚風輕輕吹拂,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只看著就好。

德安里還有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館,也非常值得一看。

博物館的主館設在老寨祠堂燕詒堂內。

燕詒堂的典故出自《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意指為子孫後代作榜樣,留下豐富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使家道興旺。

德安里的燕詒堂位於老寨前方軸心位置,是老寨的主體建築。建於1871年,建築面積1335.6平方米,古色古香。

仔細看來,燕詒堂的檐板、梁枋等飾以金木雕刻,上繪人物故事、花鳥草木等,栩栩如生,同時也彰顯了方家的富貴之勢。

置身古寨之中,滄桑的建築、老去的人們,在我們面前構成了一幅歷史血脈的長長畫卷。以建築為名,這些有關人文的故事,值得我們永遠紀念。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知名旅遊博主、優質旅遊領域創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1yH2XUBdHeNs4oxbG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