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宣布對俄羅斯數千名個人和法人實體實施制裁。
相關名單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親屬及其隨行人員、俄羅斯行政當局代表、俄寡頭、藝術家和宣傳人員、俄國有企業高級官員等,以及俄銀行、國防工業、採礦、能源、通信、物流等關鍵領域的企業,共計3600多名個人和實體。
那麼,烏克蘭此番制裁到底能對俄羅斯產生多大的影響?
近日,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宣稱,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正在起效,並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效果會越發顯著。
但從俄羅斯方面來看,烏克蘭的制裁似乎更多只是為做一個「表態」。美國既然已經制裁了,那麼烏克蘭也就應該跟隨美國的腳步。其次,針對俄羅斯強硬態度來凝聚民心,對澤連斯基來說只有利沒有害。
實際上別說烏克蘭了,哪怕是面對美西方的制裁,俄羅斯也從未膽怯過。普京更是發話稱西方越來越嚴厲的制裁已經失敗,並未對俄羅斯經濟產生什麼影響,俄羅斯經濟反而「越制裁越強大」。
明眼人都知道,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的原因很簡單,想通過制裁俄羅斯的經濟讓俄羅斯崩潰,從而為烏克蘭在戰場上爭取時間,最終通過雙面夾擊的辦法,一舉擊敗俄羅斯,隨後提出相應條件,獲得最大的利益。
但事實是,這場對俄羅斯的經濟消耗戰並沒有拉垮俄羅斯,反而還讓俄羅斯的經濟有上升趨勢。
這樣的情況顯然不是澤連斯基、也不是美西方想看到的,現在各方拉扯,澤連斯基趁勢加速了推動烏克蘭進入北約的議程,面對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建議,澤連斯基也多次表態拒絕通過談判達成和平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申請加速加入北約一事,在美國政壇引發巨大分歧。美國政客們也意見不一。
有人表示支持,但有人認為考慮到北約「共同防禦條約」,這會讓北約和美國被迫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之中。
針對烏克蘭打算加速加入北約一事,99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也發出警告稱,把烏克蘭納入北約並不是個明智的做法。
實際上拜登政府心裡也十分清楚,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會引火燒身,白宮也對此事做了回應,「美國堅信北約應奉行開放政策,但現在並不是考慮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正確時機。」
眼下,烏俄戰事依然焦灼。
俄羅斯國防部最新戰報稱,俄空天軍在第聶伯羅地區打擊了多個烏軍「雷霆-2」和「圓點-U」飛彈組裝車間。
在頓涅茨克地區,俄軍擊落1架烏軍的米格-29戰機。
在尼古拉耶夫地區,俄軍防空系統摧毀了1架烏軍的蘇-25戰機,擊中1個美國「海馬斯」火箭炮排。
烏軍東部作戰部隊發言人則表示,烏軍正在採取行動對頓涅茨克戰略重鎮紅利曼地區的俄軍進行包圍,該地區幾乎所有後勤路線都處於烏軍的火力控制之下。
隨著冬季的到來,俄烏戰事則充滿了更多不確定性,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烏克蘭能打這麼久,因為這是一場典型的美西方霸權體系主導的「代理人戰爭」,烏克蘭只是充當炮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