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2022-10-20     糖果媽媽

原標題:爸爸被兒子揪頭髮後,下一秒反擊揪回去,「平時不能太慣著孩子」

孩子是父母含辛茹苦孕育出來的,多少父母對待孩子放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擔心孩子出現一絲一毫的意外,這樣的父母無疑太過疼愛孩子。

也有一部分家長與孩子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不僅與孩子採取平和的交流方式,就連和孩子打鬧也絲毫不慣著孩子。

爸爸被兒子揪頭髮,下一秒反擊揪回去

一位爸爸正舒服的躺在沙發上,兒子伏在爸爸的肩膀上,本是一副歲月靜好的畫面,

誰想,忽然兒子揪住爸爸的頭髮不放手,爸爸也沒有慣著孩子,立刻用手抓住兒子的頭髮,露出一股嚴肅的表情,對兒子說,疼嗎?就問你疼嗎?

孩子顯然不是爸爸的對手,立刻敗下陣來,嚎啕大哭,並且呼喊媽媽前來幫忙。

當媽媽看到了父子倆爭鬥的場景,不僅沒有為兒子伸出援手,反而靜靜地觀看著眼前情景的繼續。

據孩子的媽媽說,爸爸平常和兒子就如朋友一樣相處,但是如果孩子來打爸爸,他也不會慣著。本身就是孩子先揪的爸爸,爸爸才還手,自己也不會隨意插手

眼前這一幕的發生,引起了眾多人的思考,爸爸沒有像絕大多數家長那樣慣著孩子,任由孩子胡鬧。

而是採取同種的方式予以還擊,讓兒子留下教訓。多少人不認同這種教育方式。

認為這樣對兒子太不公平了,長輩也不像長輩的樣子,其實如果是過度縱容溺愛的方式才是不對的。

過度縱容不可取,孩子成長受影響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這樣是無心之失,孩子愛玩是天生的本性。

就算孩子揪住自己的頭髮,或是做出其他傷害別人的行為,也是不加制止,任由孩子胡鬧。

其實,這樣的做法也在變相地認同的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孩子調皮,如果不加制止,會讓孩子樂此不疲,長此以往,他就會習慣於這種動作。

任意揪住父母的頭髮而不加註意,慢慢的養成頑劣的品質,就算父母有心糾正,他已經形成了長久的思維定勢,不易輕易改掉。

雖說三綱五常的思想觀念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是長幼有序的道理還是應該遵循。

父母畢竟是孩子的長輩,孩子應該尊重父母,不能因為平常和父母相處的模式太過融洽就能隨心所欲,這樣只能讓孩子無法無天,得不到正確的教育。

當孩子外出社交時,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尊重父母的樣子,會讓別人對孩子的印象大打折扣。

當孩子逐漸擁有了霸道的潛質,進入校園中,就會逐漸顯現出這一不良品質,對身邊的同學不尊重。

身邊的同學就會逐漸疏遠他,這會讓他喪失珍貴的友情,無法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感覺。

沒有了夥伴的陪伴,會讓孩子的內心逐漸缺失情感的慰藉,甚至影響他今後的性格模式。

將心比心方式好,孩子記憶深刻不能忘

父親採取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看似簡單粗暴,其實對孩子的影響十分的明顯,對孩子的成長也大有裨益。

很多時候孩子可能並不是有意的扯父母的頭髮,只是出於好奇愛玩,如果父母不加制止,就表示他們接受了孩子的頑皮。

但是當父母以切實的方式還擊孩子,會讓孩子意識到剛才的行為有多魯莽,也會明白這種傷害別人的滋味並不好受。

自己有多難受,別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於是不敢再隨意亂傷害別人。

其次,社會並不像家庭一般。社會中並不會有類似爸爸媽媽的親人來包容自己。

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會讓他人銘記心頭,藉機還回去。

孩子做了錯事,若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不正確,他也不會了解自己帶給了別人多大的煩惱,也沒辦法意識到危險的來臨。

媽媽並沒有因為兒子的呼喊而插手,這是因為她明白事情的原委,知道孩子的行為不當。

父親的教育方式沒有問題,只有這樣尊重父親的教育方式,二人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若是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教育方式,由於孩子的哭鬧而大打出手,這不僅對孩子的教育不利,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環境。

只有夫妻二人相互合作,彼此尊重,才能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將心比心記憶深,這些方式需配合

孩子這麼做是不正確的行為,除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可以採取一下的措施來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用溫柔的言語教育孩子,當孩子感受到疼痛後,母親就需要扮演知心媽媽的角色,告訴孩子剛才他的行為有所不正確,帶給了別人多大的傷害。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關心,也會勇敢邁出餘下的一步。

學會向受害者道歉,讓對方原諒自己的不當行為,當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後,他也會更加完美的方式收尾,讓這個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父親在還手的時候,要注重力道,孩子的力氣明顯比不過大人。

若是大人一味地與孩子一般見識,只能體現他的不成熟,因為一時的情緒化,傷害了孩子的身體,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加深孩子對爸爸的恨意。

在與孩子做朋友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意識到爸爸的權威,並不是以暴制暴。

這樣只會壓抑後來者的內心,讓孩子對爸爸產生怨恨之情,長此以往,會形成逆反心理。

糖果媽媽心裡話:孩子就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紙,需要父母來引導其人生的發展。

當孩子做出錯事時,適當的懲罰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味地縱容妥協,只能讓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這樣對待孩子未嘗不是一種危險的引導。

【今日話題】

你和你家孩子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0dcd1c9b9e43c965a4665fad5fefb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