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百姓常年吃不起飯,為何還不願耕種?看他們地上長的啥就懂了

2023-12-07     聃者徐史也

原標題:非洲百姓常年吃不起飯,為何還不願耕種?看他們地上長的啥就懂了

民以食為天,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更是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各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農業,並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只為農業的更好發展,為了收穫更多的糧食,一代代勞動人民研究各種科學技術,將其運用於土地的耕作。古代人民的努力和智慧,也讓中國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成就領先世界幾世紀。

哪怕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急需發展重工業的時刻,國家依舊提出了「十八億畝紅線」,要求必須保證土地的底線,不能因為發展工業,而讓老百姓吃不上飯,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在袁隆平院士的辛勤付出下,我們的糧食生產更是得到了極大保障,還擁有了新研發出來的特殊土地種植的農作物。

可在如今衣食無憂的時代,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的人民吃不上飯,也不願意通過種地獲得糧食。這是為什麼呢?他們為什麼寧願餓著也不想種地呢?那他們平常都以吃什麼為生呢?

一、非洲的貧窮

非洲地處熱帶人口眾多,土地貧瘠,當地人們生活非常窮苦。他們那邊天氣炎熱,比較乾旱,而且還有風沙,因此農作物生長困難,有時甚至顆粒無收。雖然他們有很多種地的人,但是因為比較落後,科技發展較慢,沒有高科技對土地的支撐,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下,自然是無法種植出優質的農作物。

當地的大多數人都是吃樹皮或者土填飽肚子,尤其是土在非洲人的日常吃食中更為常見,他們會把土做成餅的形狀,在裡面加各種的食材,在餅曬乾之後吃,雖然吃土對於我們來說不可思議的,但是這些我們看來難以下咽的東西在非洲卻是稀缺的營養品,他們用土餅充飢,並且用它來補充營養。

雖然土是他們的營養品,但是因為土中含的顆粒物較大,雜質較多,在人體中是不好消化的東西。雖然能夠充飢,但是吃得多了,還是有可能會被活活撐死。我們在電視上或者圖片中看到的那些肚子大、身體小的非洲孩子,都是因為吃土和樹皮這些沒辦法消化的東西,導致的營養不良,身體畸形。

二、兩種可食用果實

讓人感到比較慶幸的是,非洲雖然沒有正常的農作物,但卻擁有了獨特的能夠適應這種惡劣的生長環境的食物,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香腸樹和猴麵包樹。這兩種樹是大自然送給非洲的禮物,他們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只要播下種子,就能夠自由茁壯的生長,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培育,並且在成熟之後,樹上結出的果實是可食用的。

顧名思義,香腸樹就是長的和香腸很像,它一般長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每棵樹高達6到12米。它不僅樹大,結的果實也很大,又粗又長,長的和垂掛著的香腸特別像,每一個果實特別重,大約有十斤左右,吃起來口感清甜,因為在這其中含有大量的澱粉,所以當地人經常把它作為主食,有時候還會拿來釀酒。

香腸樹不管熟了沒有,它的味道都是一樣的,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在旱季的時候,非洲的動物們因為缺少食物,就會摘下香腸樹上的果實和葉子來保命,所以香腸樹在非洲的地位很高,它是非洲很大一部分人和動物能夠生存下來的保命利器。

而猴麵包樹是一種非常適合生長在熱帶的植物,在我國地區並不常見。它們在生長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它們本身也比較耐旱耐貧瘠,所以非洲是最為適合它生長的地方,久而久之,猴麵包樹長出來的果實也成了非洲人的主食之一。

猴麵包樹全身都是寶,它的果實、葉子和樹皮都能夠作為藥,可以消炎、退熱,還可以有效地抵抗癌細胞的形成和擴散。猴麵包樹的樹幹很粗,最粗的可能要40個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但是它長的又不高,又矮又粗,像一個啤酒桶。從遠處看,不像是長在地上的樹,而是一個大肚子花瓶,所以也被稱為「瓶樹」。

猴麵包樹的樹幹可以用來作為建築的原材料,有的人將它建造成房屋居住。這種材質的房屋非常的堅固,幾十年也不會倒塌,它的樹皮可以編成繩子,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猴麵包樹結出的果實的形狀是橢圓形和圓錐形,它含有大量的澱粉,在燒烤之後可以吃,烤熟之後的果實,吃起來外殼又酥又脆,裡面也很鬆軟,酸甜可口。它的樹葉可以作為蔬菜,葉子可以做湯,還能喂馬,種子在炒過之後可以吃,果肉可以直接吃,也能做成飲料。平常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也會將這種果實作為解渴的東西。

猴麵包樹的產量也很高,每一棵樹一年能夠結200顆左右的果實,一棵樹大概能維持兩個人的生命,它是當地人聚餐時特別受歡迎的一種食物。

除了這些之外,非洲還擁有大量的動植物資源,他們有很多的糧食種類和經濟作物,大多都銷往國外,更加值得說的是,非洲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非洲將大量的礦場租給其他國家,以此來換取生活必需品和大量的金錢,這些資源為非洲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總結

如今的非洲依舊十分貧困,因為當地的居民只想藉助大自然的饋贈生存,他們認為大自然給予的東西是源源不斷的,不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這也導致了非洲的人越來越懶惰,漸漸地地也荒了,更加產量低下。希望非洲的人民能夠及時醒悟,在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情況下,帶動自己經濟發展,讓大家都過上幸福的日子。

非洲的發展讓我們警醒,大自然贈與我們的東西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不能夠永遠地去消耗那些自然資源,而是應該考慮怎麼樣能夠將這些資源可持續發展?如何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大自然的一切,我們終會遭到它帶給我們的報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0695a704e3d36ff42ef7a17b84d9ad7.html